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当代党员》2007,(7):6-7
走过直辖十年,3000多万巴渝儿女又昂首走进“特区”元年——就在我们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在隆重庆祝重庆直辖十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发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汪洋在讲话中表明了市委、市政府全力建好“新特区”的决心——  相似文献   

2.
《当代党员》2011,(7):26-27
1997年,重庆直辖,历史赋予量秘黼使命。重庆市委抓住重庆直辖、三峡工程建设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为目标,以办好“四件大事”为重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直辖十年后的2007年,党中央、国务院对重庆再次寄予厚望,胡锦涛总书记作出“314”总体部署,国务院批准重庆成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成为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的探路先锋。  相似文献   

3.
与你同行     
《思考与运用》2007,(1):1-1
我们满怀激情迎来了大事、喜事会聚的2007年!这一年,将要召开党的十七大和市第三次党代会,无论是国家还是重庆的历史都将翻开新的一页。加上直辖十周年的庆祝与回顾,这样的机遇没有理由不令我们踌躇满志,壮志在胸。《思考与运用》有你同行,在新的一年将大有可为。与你携手,是刊物的幸运,更是肩负着“非一般责任和使命”的重庆理论工作的幸运!  相似文献   

4.
彭必武 《学习月刊》2013,(20):78-79
随着恩施州城北进东扩、清江风景区开发建设及恩鹤省道、鸦荆省道的建设.地处恩施市城区东郊的三岔乡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未来十年,是三岔乡加快发展的“黄金十年”.是三岔人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的“发展十年”。  相似文献   

5.
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 促进重庆更好更快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汪洋 《求是》2007,(13)
重庆直辖市走过了十年历程,已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进入了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新的发展阶段。在重庆迎来直辖十周年、谋划未来发展的关键时刻,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亲临重庆代表团发表重要讲话,高瞻远瞩地  相似文献   

6.
《思考与运用》2006,(5):10-10
重庆直辖转眼九年了。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使命和责任,直辖市有直辖市特有的机遇和挑战。因此,每一位重庆人,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增强直辖意识。直辖首先是一种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也是一种抓住机遇和应对挑战意识,还是一种自强和创新意识。我们务必牢记使命,抢抓机遇,奋发图强,开拓创新,以强烈的直辖意识开创工作新局面,以强烈的直辖意识推动改革发展,努力把富民兴渝、构建和谐重庆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使重庆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直辖市。本刊编发市委书记汪洋谈“增强直辖意识,争取更大作为”和市委党校两位教授的文章,作为本期主题阅读,供大家学习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当代党员》2007,(7):1-1
历史的垂青给了重庆又一次惊喜,正当巴渝儿女满怀豪情迎来直辖十周年喜庆的时候,中央批准重庆为今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古老而年轻的重庆,幸逢有史以来最宏大的“双重喜庆”。  相似文献   

8.
《当代党员》2007,(7):8-8
直辖十年的重庆,迎来的是双重和多重的喜庆。在我们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开始迈入“求突破、上台阶、大发展“新阶段的重要时刻,重庆又一次迎来了“加快”和“率先”的重大历史机遇。最近,国务院正式同意重庆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要求重庆大胆创新、率先突破,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9.
《思考与运用》2006,(12):6-9
又是一年岁末到。这是我们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的重要时机,我们尤其需要准确把握重庆经济发展的坐标。2006年是实现了“十一五”时期的良好开局之年,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起步之年;2007年,将迎来重庆直辖10周年。如何评价重庆直辖以来取得的成就,从中吸取经验?如何在进一步打好“直辖牌”中实现科学发展?这是摆在重庆人面前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更是承前启后走向新的发展阶段的强大动力。本期主题阅读率先发表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的研究成果,供我市领导干部和广大读者学习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当代党员》2006,(7):5-5
三峡移民给重庆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十几年来特别是重庆直辖以来,市委、市政府牢牢抓住移民开发机遇,库区经济和社会事业有了较快发展,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具体表现为十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06年,重庆主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87天,比2000年开展空气质量日报以来增加100天,重庆摘掉了“雾都”和“全国10大重污染城市”的帽子。直辖10年来,重庆市用于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的投资达500多亿元,100余家企业在“退二进三”的环保搬迁中“洗心革面”迎来发展的第二春。重庆的天蓝了,水绿了,主城区及工业园区的生态环境、经济环境得到双向优化。重庆直辖10年的环保历程,就是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2.
《思考与运用》2007,(4):3-18
重庆直辖已走过十年历程。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抢抓机遇,负重自强,加快推进新兴直辖市建设和发展,经济社会长足进步,城乡面貌显著变化,人民生活从解决温饱到实现基本小康并迈向全面小康。目前,重庆已站在新的起点,进入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作风建设的根本。随着西于庄地区房屋征收改造“头号工程”的正式启动,红桥区迎来了千载难逢的重要机遇年、关注年和考验年。我们要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对践行群众路线、纠正“四风”问题,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4.
谭健 《当代党员》2010,(12):36-37
6月18日,重庆迎来直辖13岁生日。这天,重庆收获“厚礼”--我国第三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挂牌。  相似文献   

15.
王建新  王宁 《新长征》2012,(5):56-57
今年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迎来党的十八大和省十次党代会,做好今年反腐倡廉建设的各方面工作、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赵弘 《前线》2011,(3):9-10
日前,国务院批复《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明确中关村“深化改革先行区、开放创新引领区、高端要素聚合区、创新创业集聚地、战略产业策源地”的战略定位,描绘中关村未来十年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到2020年中关村总收入达到10万亿元,中关村的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北京市“十二五”规划强化中关村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和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中的引领和支撑地位。  相似文献   

17.
黄建华  姚南  邓睿 《先锋》2023,(10):12-15
<正>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仅为世界各国开拓出一条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更为我国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城市开辟了开放发展新天地。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对成都融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明确要求;2022年10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将在“一带一路”总体框架和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背景下,牵引带动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发开放。作为我国南向西向开放门户,成都迎来开放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8.
胡树华  杨洁 《学习月刊》2010,(20):40-40
2008年9月,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获国务院批准.武汉城市圈迎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然而,面对东部城市群的先天优势.背着沉重历史“包袱”的武汉城市圈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硬性约束下如何快速发展,这无疑是一个经济运筹学的极大化难题。熊彼特的创新经济学告诉我们,提高经济效率的最有效途径就是创新。“两型”建设,创新先行!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直辖后各区、县(市)直接隶属直辖市管理,直辖前的中间管理层“地区”级已经消失,直辖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效能发生了深刻变化。直辖市设立的历史背景和直辖后的新体制、新形势,给各级人大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适应直辖后的行政管理体制和人大工作新形势、新特点,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的自身建设十分迫切和重要。  相似文献   

20.
从“8小时重庆”到“半小时主城”,从“一环五射”到“二环八射”。直辖10年。人们不禁感叹:我们的桥多了,我们的路长了。我们的房屋宽了。我们的城镇大了、美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