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政策》2015,(1):1-1
【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经济新常态的论述,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新机遇,争取新作为。要深刻认识新常态。准确把握新常态的必然性。新常态下,生产要素不可持续供给、...  相似文献   

2.
<正>在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提出"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转折性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是基于对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处于消化期的三期叠加的正确判断。以新常态来表达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并将之上升到战略高度,这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变化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正在对宏观经济政策的选择、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模式的转变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群众》2015,(4)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笔者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的若干关系,方能主动适应新常态,有效实现更高层次上经济的持续健康较快发展。一是新常态与旧常态的关系。新常态自然是相对于旧常态而言的,所以认识新常态,首先要厘清旧常态。与经济发展刚刚进入的新常态相对应的旧常态,是此前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前进》2016,(9)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新常态的基本特点、科学内涵作了精辟阐释,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确要求。要主动适应、把握、引领新常态,与时俱进抓好经济工作,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如期  相似文献   

5.
魏国强 《群众》2014,(11):39-40
<正>宿迁作为后发地区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如何认识自身新优势、如何推进转型新发展、如何实现民生新改善、如何谋求改革新成效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习近平总书记今年5月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29日,总书记在和党外人士的座谈会上又一次提出,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是中央对当前经济时局的准确判断,也是未来一段时  相似文献   

6.
《前进》2015,(2)
<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大逻辑。但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会自然发生,动力转换也可能出现青黄不接,山西发展面临挑战和机遇,需要我们认识和抉择。在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王儒林书记明确提出,要主动适应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六大发展",促进富民强省。省委的部署  相似文献   

7.
习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新常态对大连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对推动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分析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规律性认识。与过去30多年经济发展状态不同,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出现了增速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是铁路企业改革发展的大背景、大逻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落实"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了要求,特别强调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面对新常态,迫切需要加快推进铁路企业创新发展。一、全面认识铁路发展环境新变化中国经济新常态有三大特点: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新常态下铁路发展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这  相似文献   

10.
“新常态”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做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状态的描述。在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各项事业都将进入一种新常态。加强和改进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人大在依法治国中的作用,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已经成为党和人民对人大工作的新要求,正在成为人大工作面临  相似文献   

11.
《前进》2016,(9):7-13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习近平总书记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对新常态的基本特点、科学内涵作了精辟阐释,对新常态怎么看、新常态下怎么干提出了明确要求.  相似文献   

12.
许克振 《政策》2015,(2):10-17
【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是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在工业领域的体现最为明显。做好2015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业经济工作,必须准确把握新常态下工业发展的新要求,从湖北的阶段性特征和历史方位出发,总结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坚定不移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更好发挥...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经济新常态是习总书记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准确判断和深刻把握,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简政放权已然成为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也成为新常态。不过,变化的不只是政策导向、经济形势,与普通百姓息息相关的就业结构也有了相  相似文献   

14.
<正>新常态是党中央对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重要判断,也为新时期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新常态下,铁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要求对自身的阶段性特征做出正确判断,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作为,推进铁路运输经营的创新发展。一、新常态下铁路运输经营的阶段性特征(一)货物运输生产增速趋缓2014年以来,国家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转入中高速。这一时期,与新常态下经济增  相似文献   

15.
正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这是党中央综合分析世界经济长周期和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及其相互作用做出的重大判断。经济新常态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摈弃以环境破坏、资源浪费为代价获取高增速的发展模式,转而寻求可持续发展之路。对于中国经济,这种转变势在必行,但是各经济主体也必将承受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一鸣 《政策瞭望》2014,(12):52-54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强调,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7月末,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党外人士座谈会上再次强调,要正确认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进一步增强信心,适应新常态。全面认识中国经济新常态,把握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以改革创新重塑发展新动力,对在新常态下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李慧  葛扬 《群众》2015,(1):17-18
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行稳以致远,欲速则不达。因此,对国内经济形势的分析,也应当基于“新常态”下我国经济运行特征及中央宏观调控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8.
<正>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工作时首次提出"新常态"一词,并在之后的多个场合反复提及。"新常态"这一重大战略判断,深刻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我们应如何理解新常态,如何适应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框架,大连"一校两院"大讲堂3月10日邀请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宏观经济教研室主任陈启清教授,围绕新常态下2015年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这一主题做  相似文献   

19.
<正>新常态下,我国经济仍然具有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既要厘清误区,更要认识到,经济增长潜力的释放不是自动的,而是需要我们通过改革和创新去争取的。新常态下的中长期增长前景应从3个层面进行了深入阐述。一、如何认识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讨论中长期增长,首先就需要回答中长  相似文献   

20.
龚正 《今日浙江》2015,(1):14-15
当前,杭州发展新常态的特征十分明显,我们既要主动应对困难挑战,更要积极抢抓发展机遇;既要主动对标先进城市,更要积极发挥比较优势;既要清醒认识和主动适应新常态,更要积极有为引领新常态,敢为人先、干在实处,推动杭州在高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在新常态中实现新跨越,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为建设东方品质之城幸福和谐杭州打实基础。在转型升级和改革攻坚上精准发力实施"一号工程"、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这既是杭州主动适应新常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的最佳选择,也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