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1 毫秒
1.
刑事诉讼中证人出庭作证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范小军 《法制与社会》2012,(11):128-129
证据是刑事诉讼中核心和灵魂,证人出庭作证有利于查明案情、核实证据以及正确的定罪量刑,但司法实践中证人、鉴定人出庭率极低,严重影响审判的公正性,需要进一步予以规范。《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针对上述问题对证人出庭作证制度进行了完善,明确证人出庭作证的范围、规定强制出庭制度、完善了证人保护制度,本文结合我国刑事司法诉讼司法实践,分析我国刑事诉讼证人出庭制度面临的困境,并结合刑诉法修正案的规定,进一步提出部分完善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汤凯  陈逸 《法制与社会》2013,(20):51-52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的出台,备受关注的证人保护制度又一次被关注,其中修正案第六十条到第六十三条都是对证人保护相关制度的补充和修补,这无疑是对证人保护的一次很大的进步,但是在这次修改的基础上,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可以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试通过对修正案中证人保护制度法条的解读等,来进一步提供一些更好的完善措施,以期达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赵珊珊 《证据科学》2011,19(6):667-685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证人制度”作出大幅修改:完善强制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确立强制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构建证人权利体系。刑事证人作证制度初步建立,“证人制度”建构取得重大进步。然而,立法技术的缺憾造成这种制度建构希冀凸显的立法理念并未被完全表达,期盼达到的目标并未完全实现,“证人制度”在具体规则设计上还存...  相似文献   

4.
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公布以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时隔十几年的这次大修,增加了更多人伦化的规则和制度,使刑事诉讼法在保护人权和维护社会秩序方面有了更显著的进步。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次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专章规定了对实施暴力行为的精神病人的强制医疗程序,明确规定了严格的适用条件,也规定了规范的程序,包括:人民检察院申请,人民法院组成合议庭审理、决定,被申请人或者被告人法定代理人到场,人民检察院的监督,强制医  相似文献   

5.
刑事证据制度的重大变革及其展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刑事证据制度进行了重大修订。在充分肯定本次修订的成果和意义的同时,有必要从运用证据的基本原则、证据种类、证明责任、证明标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和证人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的讨论,使之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6.
“对质权因错误行为剥夺”规则是美国联邦宪法第六修正案对质权条款的一种重要例外.该规则虽然源于英国普通法,但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解读,已有全新内容与意义.该规则的理论基础是任何人不得从自己的错误行为获利的公平原则,其制度功能主要是在保障被告人对质权的前提下,抑制被告人一方妨碍证人作证的行为,保护证人利益.该规则只适用于证人在庭外所作的证明性陈述,且导致证人不能出庭作证的错误行为必须是被告人所实施或基于被告人的明确授权或指示.该规则对于我国目前如何对待被告人的对质权,如何平衡对质权保障与证人利益保护,均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关系审判公正的实现。2012年3月14日全国人大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进一步完善了我国证人、鉴定人出庭制度。其中,关于证人、鉴定人出庭作证的条件及不出庭作证时证人证言、鉴定意见的效力,规定  相似文献   

8.
无罪推定原则是指在法院依法判定被告人有罪之前,应当推定被告人无罪,也就是说在审判机关依照法定程序依法宣判被告人有罪之前,都应该推定被告人是无罪的.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草案)》.此次对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了证据制度、辩护制度、侦查措施等内容,其中很多内容与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无罪推定原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证人没有理由不出庭作证的,法院可强制其出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是近期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讨论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中的一个条款。这一意义不大的条款,却引来舆论的一场争议:是要大义灭亲,还是要亲亲相隐。其实,这一草案条款不仅没有这么大的意义,甚至隐藏着重大漏洞。  相似文献   

10.
2011年8月30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并引起热议。非法证据排除制度全面入法,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有效地惩治职务犯罪和保障人权将发  相似文献   

11.
1996年3月召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进行审议,它的审议通过.是我国法律制度史上的一件大事、修正案(草案)在刑事强制措施,被告人的辩护权利,立案管辖。庭审活动,被害人的诉讼地位和权利等诸方面,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作了重要的补充修改。将刑事案件中的被害人规定为诉讼当事人,无疑是对16年司法实践的g结,与刑诉法的立法精神是一致的,在外国也有不少立法例可资借鉴。那么对于辩护律师的上诉权又置于何种境地呢?本文试图从控辩平衡角度来探讨一下辩护律…  相似文献   

12.
徐鹤喃 《人民检察》2011,(24):47-47
作为“小宪法”的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无疑是本年度重大法制事件之一。《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刑事诉讼法修改的立法进程有了实质性的推进,刑事司法制度有望得到更进一步的完善。站在《修正案(草案)》的起点上,放眼检察制度与实践的发展,我们看到的是一幅制度与实践交织发展的现实画面。如何在其中让基本的程序理念与要求更加明晰,是刑事诉讼立法和实践科学发展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证人出庭率普遍较低,原因在于对证人的保护力度不够。新刑事诉讼法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对证人权益保护的重视。与旧刑事诉讼法相比,新法的规定有许多进步之处,但在证人经济补偿、近亲属保护等规定上还有可探究之处。证人保护的整个机制构建需要全方面的完善,这对我国的司法实践和理论升华都有实质性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制度规定,结合国情,从保护机构、保护措施等角度完善我国的证人权益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4.
姜婕 《法制与社会》2015,(4):113-114
在刑事诉讼中,作为诉讼活动重要组成部分的证人出庭作证制度,是庭审案件查明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原则能够通过证人出庭作证予以体现,同时证人出庭作证是实现罪责刑相适应、保护被告人权利的重要刑事诉讼制度.但是在当前情况下刑事诉讼证人出庭率低,已经成为困扰我国刑事审判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司法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目前刑事证人出庭作证率低的原因,结合新刑事诉讼法,提出完善证人出庭制度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5.
没有证人就没有诉讼,证人作证对于诉讼有着重要的价值,证人出庭作证更是我国庭审方式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由于我国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证人安全保护措施,我国证人出庭率非常的低,对证人证言的质证和认证已经流于形式,严重地制约了我国庭审方式的改革。当前正值我国刑事诉讼法修改和证据单独立法热潮之际,笔者拟通过分析我国刑事诉讼中证人安全保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平衡证人保护与犯罪人基本权利的冲突,提出完善我国证人保护制度的参考性建议,以期对我国证人安全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6.
论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是《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专章规定的特别程序,相对于现行刑事诉讼法更有利于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但《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的规定还需要完善,以进一步有利于对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权益的保障。应当从程序法的角度对未成年人刑事诉讼程序的原则作出特别规定;应明确肯定无罪推定原则;应增设特别帮助和保护原则;应增加规定讯问时辩护律师在场;应为刑事诉讼中的未成年人设置特别的程序法律后果。同时,关于合适成年人在场和针对未成年人的强制措施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7.
聚焦时隔15年,刑事诉讼法——这部与公民权利息息相关、与打击犯罪密切相连的大法迎来了第二次大修。8月24日上午,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首次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介绍,本次刑诉法修改内容多,增加和修改的条文占现有条文总数的近一半。从防止遏制刑讯逼供到规定证人强制出庭,从完善死刑复核程序到规范侦查措施,大面积的修订使得这部法律逐步从粗疏走向严密。  相似文献   

18.
李钟  刘浪 《法学杂志》2012,33(1):13-18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修正案草案》)充分注意到了现行监视居住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并对监视居住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修正案草案》的立法初衷是将监视居住确立为一种减少羁押的替代性措施,但具体的条文设计却使监视居住制度产生了内部的分裂。在嫌疑人、被告人自己住所执行的监视居住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非羁押性的强制措施,但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显然已成为一种羁押性的强制措施。因此,为了防止权力的滥用和充分保障嫌疑人、被告人的人权,对指定居所的监视居住需要进行更为严格的审查与控制。具体的审查、控制方法可以参照对逮捕的审查、控制方法,同时也需要确立对其进行定期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另外还需确立错误指定居所监视居住的国家赔偿制度作为最后一道"防线"。  相似文献   

19.
向勇 《法制与社会》2014,(9):289-290
当前,中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一项内容就是加强被追诉人财权利的保护,这也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内容。2011年颁布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对被追诉人财产权保护的规定展开了初步调整,但是,在法律理念、社会需要、制度保障上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亟待解决。中国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应当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先进的司法经验,从而进一步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建立"以人为本"的司法程序体系。  相似文献   

20.
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是推行对抗制的刑事诉讼制度的基石。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在很大程度上填补了证人保护立法的恐怖,这对于确保重大、复杂案件的关键证人出庭作证,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现行的法律并未能建构完善的证人保护制度,仍然没有实质消灭证人出庭作证的后顾之忧,实有必要明确证人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保护机关以及保护程序等,并逐步扩大保护范围,从而达到改善证人出庭率的庭审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