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出现和解势头,突出表现为阿联酋、巴林、苏丹和摩洛哥等四国于2020年与以色列签署《亚伯拉罕协议》,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继1979年埃及与以色列媾和、1993年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与以色列言和以及1994年约旦与以色列建交之后,阿以关系的又一重大突破,继而推进阿以双方在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尤其是短期内由经贸扩展到外交、安全等领域。阿以和解的驱动力源自以色列、部分阿拉伯国家和美国等有关各方根据地区形势变化作出的战略调整。2023年1月以来,以色列极右翼政府推行强硬政策,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冲突不断升级,给阿以和解蒙上阴影。有鉴于巴勒斯坦问题、阿拉伯国家与以美深层次矛盾等制约因素,阿以关系的根本改善仍面临不少困难与障碍,全面和平之路依然曲折漫长。  相似文献   

2.
2014年6月12日,三名以色列少年在约旦河西岸突遭不明身份人员绑架,以色列军警随即展开大范围搜索,直至6月30日才发现人质已被“撕票”。7月2日,一名巴勒斯坦少年遭以色列犹太极端分子报复性虐杀。接连两起突发事件牵动了巴以民众的敏感神经,双方旧恨重燃、矛盾激化,暴力冲突在多地蔓延,巴以局势随之恶化。  相似文献   

3.
2009年2月,以色列举行议会选举,以利库德集团为首的右翼阵营获得优势.大选后,右翼重新执掌以色列朝政,导致以政治生态右倾.这是以色列国内安全、政治环境变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将促使以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巴勒斯坦政策趋向强硬,加大巴以问题的解决难度,进而不可避免地恶化以色列的安全环境,并加剧以与中东伊斯兰激进势力的矛盾和冲突,引发以与美国的摩擦,使整个中东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动荡.  相似文献   

4.
1982年6月,以色列悍然入侵黎巴嫩,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发动总攻,妄图歼灭巴勒斯坦的武装力量,取消巴勒斯坦人民争取民族权利的斗争。以色列在美国纵容下采取的军事行动和对黎巴嫩的占领,进一步侵犯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民的民族权利,使中东局势更加紧张和动荡。从黎巴嫩危机到中东和平问题都是围绕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权利问题展开的斗争,谋求中东和平必须正确  相似文献   

5.
巴勒斯坦自治区经济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勒斯坦自治区包括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部分地区,1967年以前分别由埃及和约旦占领。1967年第三次阿以战争后,以色列占领了两地。1993年巴以签署和平协议后,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在加沙和西岸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目前,巴自治区直接控制的土地面积约2900平方公里(加沙地带365平方公里的65%、西岸5880平方公里的43%),人口300多万。巴自治区土地贫瘠,自然资源匮乏(水源短缺、矿产稀少)。从地理位置来看,加沙和西岸被以色列分为互不相接的两块“飞地”。不仅如此,两地本身也被以色列分割。加沙的16个犹太人定居点占据着35%的土地,且分布在土质、水源等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地方。西岸有100多个犹太人定居点夹杂在星罗棋布的阿拉伯城镇中间,使巴自治区无法连成一片。狭小且支离破碎的领土,加上以色列的封锁,使巴勒斯坦商品的生产、销售与流通均受到限制,从而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6.
2011年年初埃及爆发大规模抗议示威活动,导致穆巴拉克政府迅速垮台。埃及变局在以色列国内引起了极大的震惊,也严重影响到维持了30年之久的埃以和平关系。一年来,埃及和以色列双方围绕着《埃以和平条约》、天然气供应、边境安全等问题出现了摩擦,尤其是埃及民众冲击使馆事件给埃以关系蒙上了阴影。随着地缘政治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一些间接因素也对以色列的安全构成了威胁,如埃及开放拉法口岸,接近哈马斯势力,同意伊朗军舰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及坚决支持巴勒斯坦"入联"等无不引起以色列的高度警惕,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面临着更为孤立的境地,国民固有的不安全感亦随之加剧。  相似文献   

7.
哈马斯的崛起与巴以冲突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激进组织。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改变了巴勒斯坦政治格局,推动了巴勒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改变了哈马斯组织本身,还促使法塔赫对执政功过和腐败问题进行反思。哈马斯将从现实主义出发,调整对以政策:不放弃武装斗争和拒绝承认以色列是哈马斯手中的两张牌。哈马斯没能改变巴以力量格局,以色列仍主导着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哈马斯具有很强的宗教色彩,是巴勒斯坦抵抗以色列军事占领的激进组织。哈马斯在大选中获胜改变了巴勒斯坦政治格局,推动了巴勒斯坦民主政治的发展,也改变了哈马斯组织本身,还促使法塔赫对执政功过和腐败问题进行反思。哈马斯将从现实主义出发,调整对以政策:不放弃武装斗争和拒绝承认以色列是哈马斯手中的两张牌。哈马斯没能改变巴以力量格局,以色列仍主导着巴以冲突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9.
从2000年9月底开始的新一轮以巴流血冲突,至今已整整一年半了。新一轮以巴流血冲突就像一条汹涌澎湃的河流,后浪推动前浪,跌岩起伏,奔流不息。巴勒斯坦被占领土上空炮声隆隆,以色列境内枪声、爆炸声四起。暴力袭击此起彼伏,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民一直都生活在恐惧与不安之中。  相似文献   

10.
哈马斯在今年1月的大选中获胜,终于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走上巴勒斯坦的政坛。哈马斯,以色列和美国眼中的恐怖组织,法塔赫的政敌,巴勒斯坦人民选出的当家人,一直以比较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其以摧毁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伊斯兰国家为目标,以“圣战”为解决巴勒斯坦问  相似文献   

11.
1967-1987年间以色列占领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对巴勒斯坦人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政治上,以色列试图永久控制两地,否认巴勒斯坦人的合法生存权,导致巴民族意识增强,反以斗争风起云涌;经济上,以色列控制两地经济发展,造成两地贫穷落后且经济畸形发展;以占领还使巴社会发生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2010年9月初,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在华盛顿正式重启双方中断近两年的直接谈判,巴以和谈成为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的焦点之一。巴以和谈自1991年启动以来,已走过近20年的时间,虽然1993年《奥斯陆协议》的签署给巴勒斯坦问题的最终解决带来了一线曙光,但是巴以和谈进程并未如人所愿,一直因分歧过大而步履维艰,至今没有取得突破性讲屠.  相似文献   

13.
赵洲 《西亚非洲》2012,(4):28-42
对于巴勒斯坦正式申请加入联合国,国际社会目前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并形成了多种博弈力量、因素以及错综复杂的博弈格局。美国、以色列等少数国家主张"入联附加条件",要求巴勒斯坦在和以色列达成最终和平协议以后才能被接纳为会员国,而法国则提出"过渡入联方案",即暂时给予巴勒斯坦观察员国身份,金砖国家等大多数国家主张接纳巴勒斯坦为联合国正式会员国。从物质层面上的博弈力量来看,各方的博弈在权力与实力层面没有构成明显的力量悬殊。从非物质性的博弈力量来看,国际观念、原则、规范将对巴勒斯坦入联发挥重大的支撑作用。巴勒斯坦入联是一个事关民族自决、中东和平安全,以及国际社会整体利益的重大国际问题。因此,在是否接纳巴勒斯坦加入联合国的问题上,国际社会成员承担着重大的体系责任,联合国会员国和安理会成员不应任意地裁量行使其手中的特权。基于在实现民族自决权与人权保护上所承担的义务,国际社会有责任给予巴勒斯坦正式会员国身份。  相似文献   

14.
自1993年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签署奥斯陆协议以来,巴以和谈经过双方7年多的努力,在2000年进入了最后关键阶段。2000年7月,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巴拉克在戴维营峰会上就最终解决耶路撒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巴以虽未能最后达成和平协议,但进一步缩小了分歧。之后,阿拉法特和巴拉克的立场都有所松动,人们对巴以在年内达成和平协议寄予较大希望。然而,9月28日以色列右翼反对党领袖沙龙不顾巴方警告,强行“访问”伊斯兰圣地引发了巴以间大规模流血冲突,使巴以和谈遭到重大挫折,巴以在近期内达成和平协议的可能性终告…  相似文献   

15.
巴勒斯坦法律制度具有结构性缺陷。除自治当局颁布的法律外,还包括在约旦河西岸起作用的约旦法律、在加沙地带起作用的埃及法律、以色列军事法令、英国委任统治时期法令、伊斯兰教法、习惯法等,甚至还有部分奥斯曼帝国法律。这些法律分别受到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及伊斯兰教法等不同传统的影响,许多内容相互冲突,落后于时代,成为巴勒斯坦发展的制约因素。自治政府采取了相应措施,应对由此带来的挑战,但法制建设总体进展缓慢。巴以和谈屡次受挫、巴勒斯坦最终地位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自治政府无法获得完全立法和司法权是外部原因;行政权力对立法和司法的过度干涉则是内部原因。  相似文献   

16.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刚刚开始的关于最终地位的谈判将包括以下6个方面,其主要内容、以巴双方的基本立场和解决前景分别是:1、巴勒斯坦建国(巴勒斯坦实体的永久地位)问题:1947年的联合国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个独立的"犹太人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印度与以色列的双边关系发展迅猛。2003年9月8日,以色列总理沙龙作为50多年来第一次访问印度的以色列在任总理,率领150多名随行人员对印度进行访问,将两国关系推至高潮。这必然会对南亚和中东地区的安全与利益结构产生重要影响。 一、印以关系历史回顾 印以关系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演变过程。自20世纪4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印度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采取亲阿拉伯世界与巴勒斯坦和疏以色列立场,导致印度40多年来一直未与以色列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在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勒斯坦分治会议上,印度同伊朗和南斯拉夫一起,支持建立一个联邦型的巴勒斯坦政  相似文献   

18.
2011年以来的中东动荡对巴以问题具有深远影响。从近期看,虽然巴以问题在中东地区的外交议程上位置后移,但是巴勒斯坦、以色列的战略生存环境均在发生重大变化,双方的内部政治生态也有新的演变。巴以之间不仅围绕定居点、边界、耶路撒冷地位、难民回归等核心议题的立场悬殊,还在以色列国家属性、巴勒斯坦非军事化等其他争议问题上较量不休。从中长期看,随着中东地区新的阿拉伯政权的诞生和步入施政阶段,巴勒斯坦问题有可能重新升温,恢复其作为中东地区核心问题的本来面貌,并成为地区国家之间进行竞争博弈的重要外交舞台。然而,由于导致巴以和谈停滞的阻碍因素继续存在,巴以重启和谈的希望仍然渺茫。  相似文献   

19.
巴以和平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10月马德里中东和会开始的阿以和平谈判,巴勒斯坦和以色列之间的双边谈判首先取得历史性突破。1993年9月9日,巴解执委会主席阿拉法特和以色列总理拉宾互换信函;宣布相互承认。13日,巴、以在华盛顿正式签署《临时自治安排原则宣言》。宣言规定;巴、以将就巴勒斯坦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实行自治进行谈判。谈判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解决在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的杰里科首先实行自治;第二阶段,讨论在约旦河西岸扩大巴自治问题;第三阶段,谈判巴自治区最终地位、耶路撒冷、犹太太定居点和巴难民遣返等问题.又称“最终谈判”。…  相似文献   

20.
陈天社  胡睿智 《西亚非洲》2023,(2):140-155+160
非政府组织活跃于巴勒斯坦社会领域,主要缘于以下背景与条件:一是巴勒斯坦人的现实迫切需求;二是巴勒斯坦各方的政治需要与支持;三是伊斯兰传统的慈善文化的影响;四是以色列的默许。在巴勒斯坦,非政府组织主要在慈善与救济、医疗卫生、教育、环境等社会领域开展活动,其活动基本上可以归类为公共基础社会服务性质,其活动资金来源多样,但高度依赖国外援助。从长时段看,非政府组织在巴勒斯坦社会领域的角色多元,既是政府职能缺失弥补者与基础社会服务提供者,还是扶贫济困者,也是国际援助联系者。总体看,非政府组织在巴勒斯坦社会领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但也面临自主性作用受限、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压力等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