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从《竞报》和网上,读到了摩罗先生反驳我的文章。《竞报》标题是《敌意者看见敌意,荒唐者看见荒唐》,网上文章叫《阿凡提的驴是怎样读书的》,同一篇文章。可能《竞报》编辑觉得原题不雅,  相似文献   

2.
是“戏谈”还是“实谈”复旦大学历史系杨小川编者按:关于“人文精神”的讨论,是1994年思想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本刊也就此发表了若干文章,参与了这场颇具影响的学术讨论。原本想稍涉即止,不意讨论文章源源而来,有的还涉及本刊已发表的文章。为不辜负广大积极关心...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政》编辑部:我们镇订了10多份《中国民政》,每一期来了我都要翻翻,有吸引人的文章,有与工作关系紧密的文章,我都要认真阅读。我感到,贵刊离我们很近,因为它是我们基层民政工作者自己的刊物。我爱看“取经送经”、“社会写真”、“人生风景线”等专栏中的文章,因为它写的是我们身边的人、身边发生的事,有一种亲切感,有些文章有实用价值,对指导工作有益。我尤其喜欢“助理员之窗”和“鼓与呼”两个专栏,前者“解渴”,既道出我们的心情,又谈出许多好的工作心得,想一想,人家怎样做的,我该怎样做;后者“解烦”,作者了…  相似文献   

4.
《人大建设》2009,(5):55-55
《人民日报》近日刊登张恰恬的文章说,正确处理发展中的“增”与“减”的关系,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增速度、增产值、增效益是发展,减物耗、减浪费、减污染也是发展。“增”与“减”,做的是量的文章,影响的是发展的质。”增”以“减”为前提,“减”以“增”为目的,二者辩证统一于科学发展的目标和要求之中。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节能减排降耗,这样的“增长”不是真正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5.
2014年11月10日《光明日报》刊发吴来安的文章,文章提及公益广告是时代文化的窗口,在当今精神文明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亦不可低估。究竟要怎样创制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和兴趣?首先要讲“理”。一个画面,一个镜头,如果连道理都说不清楚,公众看过后不知道该广告要宣传什么,弘扬什么,又如何引导公众思维,实现公共利益?当然,“理”必须是公众都认可的“理”。公益广告的创制还需讲“情”。无情不动人,说清了理,没有打动人心的表现,依旧不能引起公众注意。  相似文献   

6.
驳“租界”是中国现代文明的“绿洲”梁茜近几年来,不知出自什么心态,中国近代史的“翻案”文章很多。如对帝国主义在中国强占土地,开辟租界的问题,有的文章竟认为:帝国主义在上海等一些城市的租界,不是“国中之国”,而是给中国带来了西方先进文明的场地,是“封建...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人们大多把头衔.荣誉、名利看得很重,本期编发一位老同志的文章,是为“一番说透名利的箴言”。  相似文献   

8.
慎言“误区”朱其高近年来,“误区”一词使用较滥,一些探究“误区”的文章也并非都是正确之言。所以,应当慎言误区。比如,有的文章在探讨加强农村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认为,现在在用人上存在一些误区,不敢起用有这样那样缺点的人,建议要大胆起用一些“两头冒尖”的人...  相似文献   

9.
张爱民 《群众》2010,(3):79-79
日前,《人民日报》“人民论坛”栏目刊发了《“四怨干部”要不得》的文章,读来令人深思。放眼四周,在现实生活中,心存怨气的干部并不鲜见。  相似文献   

10.
翻开《公民导刊》2012年第12期,洪丰、林墨撰写的题为《从“不满意”到“满意”》的文章深深吸引了我,这与我6年前在巫山人大工作时老朋友陈庸俊先生写的《从“高票否决”到“高票通过”》文章何其相似。  相似文献   

11.
王建 《云南人大》2006,(2):42-42
近些年来,面对一些领导干部的讲话,不少群众和专家或私下议论,或撰写文章,都强烈呼吁要改造“讲话”,要领导干部“学会讲话”,且日渐声高。那么,当前话风上有些什么问题呢?纵观上中下,东南西北各话场,概括起来有四个字:“长话”与“短话”。  相似文献   

12.
《上海支部生活》2009,(5):50-50
不久前,泰国政局的动荡局面引起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许多人在开始反思泰式经济繁荣之后为何会出现这种局面,《广州日报》发表文章,形容这种“街头政治”好比一种泰式按摩——动作猛烈,大动筋骨,甚至让人痛得死去活来。文章大体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3.
“新常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8月4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四天在头版刊登特别报道和评论员文章,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多角度阐释。 这些文章依次是:8月4日的特别报道《新常态,新在哪?》,8月5日、6日、7日的评论员文章《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和《经济发展迈人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刘云耕同志在本刊第4期发表的《铁了心“坚持”静下心“完善”》一文,谈了自己担任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一年多来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感悟。文章很平实,没有引经据典;很朴实,没有华丽词藻;很实在,没有装腔作势。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4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刊登朱波的文章,据《人民日报》报道,从2006年开始,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在农村全面掀起一场声势浩大的“厕所革命”:配备专门的改厕干部,真抓实管;下拨资金,层层补贴。  相似文献   

16.
“新常态”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的一大热词。8月4日起,人民日报连续四天在头版刊登特别报道和评论员文章。聚焦“中国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多角度阐释。这些文章依次是:8月4日的特别报道《新常态,新在哪?》,8月5日、6日、7日的评论员文章《经济形势闪耀新亮点》、《经济运行呈现新特征》和《经济发展迈入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不妨先和读者诸君探讨几个问题: 很多人都关心中国以后的走向,社会怎么走?经济怎么办?在经济模式方面,过去这些年中国经济主要靠投资、出口,特别是靠政府投资带动。这种模式包括发改委都在呼吁改变。但是讲了十几年,依赖度不降反升。为什么中国经济很难向消费驱动的模式转型,而只能继续依赖投资、出口?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刊登江柳依的文章,有人发长微博,捏造某大学学生会干部贿选的故事,写得情节跌宕,只在文末说,这是自己编造出来的,希望微友“在转发批判之前,先要动动脑子”。然而,很多人明知是假的也在大量转发、当真讨论。这从一个侧面表明很多人面对微博信息,没有耐心看完,没有时间思考,没有理性思辨。  相似文献   

19.
顺着章诒和文章的网上跟帖,重温了北京大学教授孔庆东的奇文《章诒和家庭所属的阶级是政权的敌人》。文章是孔教授回答学生提问的记录,在网上流传两年了,提问学生是章诒和先生的读者,问到右派们当时生活之艰难。对此,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不断有文章描述中央办公厅工作人员在秦城监狱面对面批判“四人帮”的情形。这些文章有的过于简略,有的完全违背历史事实。我作为亲历者,有责任讲出当时的真实情况,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