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丙吉是西汉宣帝时的丞相。他一次外出路遇百姓打群架,死伤横道,却视而不见。而见到一村夫赶牛,他急忙停下轿来探询牛为什么吁喘。随行官吏感到惊讶,丙吉释道:百姓殴斗是长安令、京兆尹职责范围内的事;牛为何喘息恐与气温农时有关,是本丞相该管的事。此事长期以来被不少人视为"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的典范,传为美谈,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国泰民安"是历代封建皇帝为维护其"传之万世"的家族统治所追求的治国目标。也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的首要职责和任务。而丙吉遇到众人互殴、死伤横道,直接危害社会治安的事,竟  相似文献   

2.
张凯辑 《中国保安》2012,(16):55-55
优秀的企业,管理一定是优秀的。优秀的管理是由多种因素造就的,但其中有一点最重要,就是管理层面一定要清晰,即管理者要分层次,对不同层次的管理者要界定不同的管理层面,换言之,每一个管理者都有一块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西汉有个丞相叫丙吉。有一天,丙吉到长安城外视察民情,走到半路,有人拦轿喊冤。属下查问,原来是有人斗殴打死了人。丙吉下令:“不要理会,绕道而行。”没走多远,却发现有一头牛躺在路上直喘气。丙吉立即下轿查看并询问了很多问题。对此,人们议论纷纷,觉得这个丞相不称职,死了人不管,却对~头病牛如此关心。皇帝听到传言后就问丙吉为什么要这么做。  相似文献   

3.
《精神文明导刊》2014,(12):51-51
子方仁厚 【原文】昔者田子方出,见老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问于御曰:“此何马?”御曰:“故公家畜也,疲而不为用,故出放之。”田子方曰:“少尽其力,而老弃其身,仁者不为也。”束帛而赎之。穷士闻之,知所归心矣!(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相似文献   

4.
《精神文明导刊》2013,(6):49-49
【原文】 吴王夫差兴兵伐齐,掘为渔沟。通于商、鲁之间。北属之沂,西属之济,欲以会晋。恐群臣之谏也,乃令于邦中曰:“寡人伐齐,敢有谏者死。”太子友乃风谏以发激吴王之心。以清朝时怀丸挟弹从后园而来,衣洽履濡。吴王怪而问之曰:“可为如此也?”友曰:“游于后园,闻秋蝉之鸣,往而观之。夫秋蝉登高树,饮清露,其鸣悲吟,自以为安。  相似文献   

5.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陆逊拜将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率大军直扑东吴。孙权惊慌失措:周瑜、吕蒙俱亡,谁能担任大将?满朝文武亦无计可施。这时,谋士阚泽出班奏日:“现有擎天柱,如何不用耶?”孙权急问何人。泽日:“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用之,破蜀必矣”。阚泽话音刚落,老臣顾雍反对:“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  相似文献   

6.
好放债     
好放债一人好放债。家已贫矣,止余斗粟,仍谋煮粥放之。人问曰:“如何起利?”答曰:“讨饭。”好放债...  相似文献   

7.
《三国演义》中有一则陆逊拜将的故事。说的是刘备为报杀弟之仇,亲率大军直扑东吴。孙权惊慌失措谓众将曰;“周瑜、吕蒙俱亡,谁能担任大将?”满朝文武皆无计可施。这时,谋士阚泽出班奏曰:“现有擎天柱,如何不用耶?”孙权急问何人。泽曰:“现有陆伯言在荆州,此人名虽儒生,实有雄才大略,以臣论之,不在周郎之下——主上若用之,破蜀必矣。”阚泽话音刚落,老臣顾雍反对:“陆逊年幼望轻,恐诸公不服,若不服则生祸乱,必误大事。”但孙权自有主张:  相似文献   

8.
“吃粮”     
成语“钩心斗角”(“钩”亦作“勾”)在现代汉语中是一个贬义词,人们经常用其来比喻用心机、互相排挤倾轧的行为。其实,“钩心斗角”最初不是指这种不好的行为,也不是一个成语。“钩心”和“斗角”是两个古代建筑学术语的并列拼合。“钩心”是一种建筑形式,“钩”是钩挂、钩住的意思,指屋顶建筑构件之间相互牵引或连接;“心”是指宫室房屋建筑的中心部位。“斗角”是另一种建筑形式,“斗”是碰撞、接触的意思,“角”指建筑物的檐角。当某一建筑群既有“钩心”又有“斗角”的时候,便称为“钩心斗角”了。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可谓“绝代奇才”,“智慧的化身”,具有超人的领导艺术。然而,在用人上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失误。错用马谡而失街亭即是一例。诸葛亮对“义如兄弟”的马谡甚为偏爱。当他去探望病危中的刘备时,刘备问他:马谡之才能何如?诸葛亮赞曰:此人当世之英才也。刘备说:不然。朕观此人,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丞相宜深察  相似文献   

10.
《精神文明导刊》2014,(3):49-49
第五伦尽节【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日:“公有私乎?”对日:“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相似文献   

11.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12.
蜀牛仔率“群牛”赴美闹春何学元川北大巴山的放牛娃何远鸣,牛年率“群牛”赴美国闹春,给旧金山画坛带来一片生机。美国亚洲艺术学会会长郭仪观看了“何远鸣’97金山金牛画展”后,连声赞叹:“功夫不凡,继承了中国画的传统技艺,又体现了当代画坛风格。”以画牛著称...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代廉政思想略谈北京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江荣海廉,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重要内容。古人很早就有“廉”的观念,《周礼·小宰职》说:“以官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楚辞》说:“宁廉洁正直以自清兮,...  相似文献   

14.
钱财物质.是人们生活之依靠,正当的追求无可厚非。但是,这种追求不能是无限度无节制的,而是要符合道德原则.做到“欲而不贪”,正如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君子以义为上”,“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孔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相似文献   

15.
刘政 《辽宁人大》2007,(1):29-29
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世称谢客、谢康乐。他的诗以善于刻画自然景物而著称,是我国山水诗派的创始者。他曾言:“天下才共一石(为我国古代容量单位,1石=10斗),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生前被封为陈王,死后谥号思,故世称陈思王。他的文学才华为当时和后世所推崇。  相似文献   

16.
楚才晋用     
喜闻 《现代领导》2011,(5):28-28
蔡声子是春秋时代蔡国一位出色的雄辩家与外交家,他关于楚国之才为晋国所用的评论鞭辟入里.流传至今。 鲁寰公二十六年(前547年),蔡国出面调解楚国和晋国的矛盾.蔡声子在晋楚之间游说。当他离开晋国又来到楚国的时候.楚国令尹(相当于丞相)子木与他长谈。子木问了晋国情况之后,又问,晋国的大夫同楚国大夫比起来。谁更贤明多才呢?蔡声子的回答明确而又出人意料:“晋卿不如楚.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3,(8):49-49
武帝时,公主贵人多逾礼制。天下侈靡趋末,百姓多离农亩。上从容问朔:“朕欲化民,岂有道乎?”朔对日:“尧、舜、禹、汤、文、武、成、康,上古之事,经数千载,尚难言也。臣不敢陈,愿近述孝文皇帝之时。当世耆老,皆闻见之。贵为天子,富有四海。身衣弋绨,足履革舄,以韦带剑,莞蒲为席,衣绲无文。集上书囊以为殿帷,以道德为丽,以仁义为准,于是天下望风成俗,昭然化之。今陛下以城中为小,图起建章,左凤阙、右神明,号称千门万户。木土衣绮绣,狗马被绩厕。宫人簪璋瑁、垂珠玑、设戏车、教驰逐、饰文采、丛珍怪。撞万石之锺,击雷霆之鼓。作俳优、舞郑女,上为淫侈如此,  相似文献   

18.
亡志之音     
《说文》:志者,心之所之也.用白话说.就是心中的奋斗目标,个人的理想信念。以“亡志之音”为题,实是有感而发。  相似文献   

19.
最近看了几篇文章,原来皇帝也受到一定的监督。中国古代有一种官叫史官,这些史官多数是能秉笔直书的,因此不少善于自律的君主怕做了见不得人的坏事被史官记上一笔,弄得遗臭万年,那么皇帝能不能在位时,就直接看看他的史官如何记载自己的事昵?我讲一位明君唐太宗的故事:有一次唐太宗问谏议大夫褚遂良:“你监管朕的起居,记录我的言行,这些记录可给我看吗?”褚遂良回答:“史官记载人君言行,善恶皆录,这样人君才不敢为非作歹,没听说人君可以自取观看的。”太宗又问:“朕做了坏事,你也记录吗?”褚遂良答道:“臣职当载笔,不敢不记。”这时有一官员叫刘洎插嘴说:“即便褚遂良不记,天下的人士也会记的。”太宗点头称是。  相似文献   

20.
论语之美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日:“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