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德国研究》2011,(3):F0004-F0004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从事联邦德国研究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自200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德国问题研究所自1998年起招收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德国问题研究,  相似文献   

2.
胡军 《法国研究》2001,(2):212-221
1.基本情况 :武汉大学法语系自 1 981获得硕士学位授权以来 ,在招收硕士研究生的同时 ,1 986年又与法国合作招收法国文学博士预备班(DEA班 )学生。近几年招收的研究生逐年有所增加。十几年来单独培养的研究生和联合培养的博士预备班学生共计 80余人。这些研究生作为法国文学研究的一支生力军 ,在导师的指导下对本学科专业的有关课题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研究 ,逐年积累了一批科研成果——学位论文。学位论文是为了获取不同级别学位的候选资格、专业资格或其他授奖而提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结论的书面报告 ,反映了研究生的学术水平和研究能力 ,在…  相似文献   

3.
《德国研究》2010,(2):F0003-F0003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 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自2008年起成为"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4.
和欧美国家相比较,日本的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开展的比较晚。1951年才在庆应大学设立了由美国援建的图书馆学专科(后改为图书馆学院,1968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学院。196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75年招收博士研究生)。由此日本图书情报专业教育开始起步。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还是比较快的,1982年底日本已有133所本科大学和100所专科学校开设了图书情报学专业或课程。现有3所专门的图书情报院校,既庆应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51年)、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1979年)、爱知淑德大学图书情报学院(1985年)。一般院校只培养本科生,培养硕士研究生的有庆应大学、国立图书馆情报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四所大学,培养博士生的则有3所大学,庆应大学、东京大学、京都大学。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以中德跨文化交际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志强 《德国研究》2005,20(3):71-76
在全球化时代,我们越来越多地面对不同文化理念和文化行为方式.由此所致的跨文化问题影响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鉴于这一新时代新问题,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研究将有助于我们应对21世纪的挑战,促进不同文化人员间的交流.本论文从跨文化诠释学理论出发,从跨文化认知特性与跨文化理解、跨文化交际问题及跨文化理解前提三个方面,通过中德跨文化交际的实例论述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认知与跨文化理解.  相似文献   

6.
一.前言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产生各种矛盾和冲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差异,也就是说,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双方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他们对由此产生的冲突在处理上会表现出不同乃至大相径庭的态度和做法,因此也直接影响到冲突的解决,甚至会导致交际的彻底失败。中德跨文化交际也不例外。试举一例:几年前,中德双方在北京商谈有关北京、上海、天津三地建立职教研究所的事宜。关于北京和上海,中德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但在与天津谈判时出现不同意见,问题在于德方一开始就声明,建成后的天津职教所应归国家教育部主…  相似文献   

7.
美国在英国学院制与德国研究所制的基础上,形成了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该模式的显著特点就是注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系统课程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培养。日本则在引进德国讲座制和美国研究生院制的基础上,形成了“附庸式”和“工业实验室”两种不同类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在研究生教育发展与变革中,美国衍生出协作式和教学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日本则加强了大学的基础研究和科研训练地位,“附庸式”研究生培养模式逐渐向专业式研究生培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8.
《德国研究》2009,24(2):F0002-F0002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依托德国问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相似文献   

9.
《德国研究》2008,23(2):F0003-F0003
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中国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问题的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依托研究所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2008—2009年“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0.
崔培玲 《德国研究》2000,15(3):48-53
异性间交往是跨文化交际中一个普遍而又特殊的领域。本文以在中 国和德国的几所高校里做的问卷调查为例,对中德大学生普通异性间的交往进 行了比较和分析,总结得出两者主要在称呼方式、表达感情、礼貌原则、交往体 距、交际倾向、婚姻状况的影响以及对目前大学校园里异性交往的看法等七个 方面存在着差异。之后,又进一步从传统观念、社会环境和风俗习惯三方面分 析了造成差异的原因。由差异出发,本文又列举了中德大学生异性跨文化交际 中可能出现的七种冲突表现,并对解决冲突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解朴 《德国研究》2012,(4):2-F0002
2012年11月20日至21日,“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德建交4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第14届年会在北京中国社科院学术报告厅召开。会议主办方为中国社科院国际研究学部、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中国欧洲学会德国研究分会以及中国社科院中德合作中心,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协办。  相似文献   

12.
《德国研究》2014,(3):145-145
正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成立于1985年11月25日,是当时国内成立的第一个专门研究联邦德国问题的跨学科研究所。1999年,欧盟研究所也在研究所内正式成立。研究所出版的专业季刊《德国研究》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此外,研究所还出版参考资料半月刊《德国快讯》。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12月2日至3日,"德国的中国能力与中国的德国能力"国际研讨会在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中德大楼成功举办。此次会议由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德国研究中心和中德学院联合主办,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系和德国汉诺威莱布尼茨孔子学院协办。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博士与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董琦教授分别致辞。江波在致辞中回顾了同济大学对德交流的悠久传统与现况,并指出在十九大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背景下,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强与世界各  相似文献   

14.
宋健飞 《德国研究》2006,21(3):F0003-F0003
2006年6月2日晚7时,170余位中德文学翻译爱好者和嘉宾欢聚同济大学中德学院二楼会议厅,参加正在这里举行的首届德-汉、汉-德文学翻译大赛颁奖仪式暨余华、Kracht作品朗诵会。同济大学校长万钢教授亲临颁奖仪式,德国驻沪总领事芮悟峰博士、德国歌德学院秘书长Knopp博士、中国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姜锋博士等嘉宾出席了这次活动。万钢校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兼德国学术中心主任朱绍中教授、德国驻沪总领事芮悟峰和姜锋副司长分别发表讲话,对此次翻译比赛的圆满成功及获奖译者表示衷心的祝贺。中国作家余华和瑞士德语青年作家Christian…  相似文献   

15.
欢庆百年同济校庆之际,德国问题研究所李乐曾教授广览中德文献资料,搜集中德档案及私人珍藏,以缜密的取证和科学的分析,撰就《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梳理同济大学与德国的渊源关系,复又为本期的《德国研究》杂志撰写"同济大学德国特征的形成与延续"的专稿,激发了我不避续貂之嫌,以在校六十余年的身历,书此短文.瞻顾德国特征在同济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波兰外贸研究所所长芭芭拉·杜尔卡女士及该所研究员尤契克·比斯考博先生应华东师大国际问题研究所邀请,来华进行学术交流活动,1995年11月11日与国际所学者、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了气氛热烈的学术座谈。波兰专家介绍了波兰近几年的外贸改革情况,同时也  相似文献   

17.
徐碧珊 《当代韩国》2011,(2):127-127
2011年5月21日~22日,由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七届中国韩国学博士生论坛在上海召开,主题是“中国与朝鲜半岛关系研究的新探索”。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共二十余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参加了本次论坛,来自沪上各高校的国际关系学界、历史学界的著名学者出席并做点评。  相似文献   

18.
《德国研究》2011,(4):2-F0002
《德国研究》杂志由同济大学主办,同济大学德国问题研究所承办,是社科领域内的学术季刊,以学术理论研究为主,兼顾应用及动态研究,自1986年创刊以来,始终致力于德国研究及其相关的欧盟研究领域的不断探索,展呈该领域里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中外学者间的广泛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9.
正9月28日,以"德国大选后的中德关系"为主题的第五届"中德论坛"在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成功举行。此次论坛由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留德语国家分会、德国波恩大学全球研究中心联合举办。同济大学中德人文交流研究中心主任、原中国驻德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原同济副校长董琦致开幕辞。董琦在致辞中指出,中德两国的关系目前正处于中德建交45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德国大选后,无论是哪个政府上台,全球经  相似文献   

20.
《德国研究》2013,(2):F0003-F0003
2013年全国德语专业青年教师研修班于2013年4月11-14日在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教育部外指委德分委全国高校德语青年教师培训中心主办,同济大学德语系和歌德学院北京分院承办,并得到了德分委四级考试中心的鼎力支持。此次培训专题为"语言学教学"。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浙江大学、德国柏林洪堡大学等单位的多位中德教学专家担当主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