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透视台湾土地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台湾在日据时期是个典型的农业地区,人口非常密集,土地高度集中,农村阶级矛盾尖锐。发生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台湾土地改革,不但用和平赎买方式实现了台湾农村封建土地制度变革,而且极大地解放了农业劳动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和整个台湾经济的发展。土地改革成为台湾民营产业发展的契机和台湾经济腾飞的起点,对后来整个台湾经济发展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土改长期以来,中国是以农民为主体的社会,土地问题是中国社会的核心问题。进行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是孙中山的政治理想,也是国民党立党的重要理论基础。孙中山在“三…  相似文献   

2.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台湾的农业改革与农业政策陈恩*台湾在过去40多年来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取得较大成就,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从台湾农业实际出发,适应不同时期农业经济发展需要,不断推行农业生产制度的改革,适时制定和实施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农业经济政策。一、实行渐进式和平土改土地改...  相似文献   

3.
政党体制是特定民族国家和地区社会环境的产物,并且是在与动态的社会环境的联系中演化的。台湾地区政党体制演变是在现有体制框架内由国民党主导进行的,在演变的过程中又受到台湾独有的政治文化和选举制度改革的影响,目前属于不稳定的两党制。通过对台湾政党体制演变过程的梳理,可以得到几点启示:竞争性政党体制的建立需要民主的社会生态环境;执政党要抓住有利的政治时机,主动改革政治体制;政党体制要反映政治发展的要求;政党体制的建立要与国情相适应。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与台湾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确立了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方针,开始积极探索中国发展的新道路。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领导人提出“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三大历史任务之一”,突出了台湾问题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中国20多年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提升了国家的综合实力,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如何发展、向何处发展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特别是西方国家的高度关注。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提出了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国家发展战略。台湾问题与中国的和平发展紧密关联,它既不能影响、干扰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同时中国的和平发展又要为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完成国家的统一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中国的核心利益。  相似文献   

5.
《台湾研究》2015,(1):15
编者按:2014年底的台湾"九合一"选举以国民党空前的惨败而收场,多数论者对这一结果的基本解读是:台湾地方政治版图大幅改写,民进党已完成"地方包围中央"的准执政态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面临复杂的挑战。迄今,岛内政局仍处在选后的震荡之中,大陆方面在平静面对选举结果的同时仍然保持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既定步伐,而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亦异乎寻常的理性,对台政策似乎并未受此选举影响。如何更深入地剖析选举的结果及其对台湾政治社会和两岸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张文生 《台湾研究》2008,(5):18-21,59
两岸关系是国共内战的延续,国共两党关系长期以来是两岸关系的主体和核心。2000年,随着台湾政局的发展,国民党失去了台湾的执政权,也丧失了大陆政策的主导权。2005年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两岸政党交流,两岸政党关系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两岸政党交流的过程中,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使得有利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不断增长。  相似文献   

7.
关于2008年1月12日台湾地区第七届“立法委员”选举,大量选情分析集中于讨论国民党大赢与民进党大输格局的形成。本文结合选举分析和选后在台湾社会调研的材料,关注本届选举出现的新现象——国民党、民进党的政党得票率与“立委”当选席次比例之间同时存在大幅差距。本届选举的统计数据显示了这种比例上的差距:国民党当选席次比例(81席,占总席次71.69%)远高于其政党得票率(51.23%),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两岸关系已步入和平发展新时期并且在诸多领域取得丰硕成果,但由于受到岛内政治、文化教育、两岸关系、国际政治与青年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在两岸大交流背景下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仍然呈现出“去中国化”与“台湾化”的现状,对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国家和平统一将造成相当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未来两岸双方应继续深化两岸经济、文化、教育、社会领域的交流合作,以建构“双重认同”作为化解台湾青年“中国认同”危机的基本路径,在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进程中重新建构台湾青年的“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9.
194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当是时赵树理、丁玲、周立波等左翼作家先后以参加工作组等方式深入农村工作的一线,并以各自的声音传达出他们眼中当时的农村状况,或是塑造英雄人物,或是还原复杂的乡村人情生态,或是提醒党领导下的土改工作在基层实际遭遇的问题。本刊派出记者分别奔赴当年土改中的样板村,实地探访“土改第一村”60年的今昔变迁。对比国民党在大陆解决土地问题的失败,土改是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赢得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如今,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对这段历史的丰富解读已经为今天的人们了解…  相似文献   

10.
2008年3月,随着民进党“台独”政权垮台、国民党重新执政,台湾局势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两岸领导人高瞻远瞩,充分把握由此而带来的难得历史机遇,共同努力,迅速打开了冰封10多年的两岸政治僵局.推动两岸关系进入和平稳定发展的正常轨道。在实现两岸关系的历史性转折过程中。国共交流机制的建立与功能的发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未来,在实现两岸整合的伟大工程中,如何进一步充分发挥好这一机制和平台的作用,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巩固和促进两岸关系向前发展的势头,  相似文献   

11.
台湾的政治生态在从威权体制转型为政党政治过程中,党外势力与民进党为了与传统国民党争夺执政权,扩充其民意基础,强化省籍族群间区隔乃至对立;国民党则因内部的派系斗争或外在的舆论压力也适时打起“族群”牌,结果导致在台湾社会中省籍族群问题,每到公职选举或政治敏感时期就会骤然凸显,成为影响政局发展的重要变数。台湾的族群政治在党外势力和民进党反对国民党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一些与世界上其他地区族群政治显著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台湾政党轮替有着特别深刻的意义。民进党惨败下台、国民党重新执政标志着台湾人民对于台湾未来发展的方向与路线的选择。随着选举结束,两岸关系僵局迅速打破,民进党在两岸关系中制造紧张、强硬对抗的路线遭到放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两岸人民共同的努力目标并展现出良好的势头。从历史角度考察,新形势下的两岸关系是两岸关系历经多年的曲折之后的回归正途,是一种拨乱反正,  相似文献   

14.
2012年“大选”之后,国民党在南台湾的选举动员逐步进入一个“结构崩解”的阶段,影响所及,国民党不仅在南台湾各类选举中难以取胜,也因为其所掌握的社会支持网络更趋于弱化,国民党在南台湾绿营执政县市作为一个在野政党的监督力量也随之弱化。因之,即便在多数南台湾各县市议会中,国民党仍掌握较多正副议长席次,但由国民党掌握的县市议会,却对民进党县市政府的消极的两岸交流政策难有影响。检视国民党在南台湾“结构崩解”的情况、影响及民进党县市政府和县市首长的两岸交流政策,并研判其发展趋势,无疑对深入了解南台湾政治社会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国民党在岛内重新执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态势正在不断形成,两岸迎来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期。但两岸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特别是台湾参与国际活动问题仍然是考验两岸关系极具挑战性的难题。事实上,虽然马英九上任后台湾当局不再提案“参与联合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以来,两岸在“九二共识”基础上展开各项会谈及交流交往活动,尤其是通过三次“陈江会谈”,两岸达成9项协议1项共识,使得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前景看好。过去一年多来,两岸通过国共交流平台、两会协商,以及两岸经贸文化、产业合作、民间交流等多种渠道,交流交往展现出一个全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彭维学 《台湾研究》2013,(1):24-28,50
近10多年来,民进党社会基础经历“过山车式”颠簸,由2000—2004年扩张高峰期跌至2008年的发展低谷。经由2012年“总统”选举,民进党小幅拉近了与国民党社会基础的差距,但未突破“蓝大绿小”选民结构。自2008年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持续深入,岛内主流民意也在不断变化之中。未来四年民进党能否突破路线转型、形象改造等结构性困境,能否有效争取多数中间选民支持,值得进一步观察。本文将就民进党社会基础的现状结构及其制约因素等问题展开探讨,以便准确地了解其社会基础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8.
余克礼  谢郁  党朝胜 《台湾研究》2001,(2):14-21,37
在2000年3月更换台湾领导人的选举中,民进党的候选人陈水扁击败了国民党的候选人连战和独立参选人宋楚瑜,当选为台湾新的领导人,在台湾执政50年的国民党交出了政权,沦为在野党,民进党上台成为执政党。这一结  相似文献   

19.
在12月初结束的台湾地方选举中国民党狂胜,这是台湾选民对民进党执政5年首度提出的不信任投票。马英九说,国民党没有打败民进党, 是民进党打败了他们自己。此话说得很中肯,在选举期间,民进党不断在弊案漩涡中、在与媒体TVBS的纠缠当中, 并没有专心面对国民党、面对选民;而台湾经济长期低迷,每天都有家庭集体自杀的社会新闻,这些问题已经没有办法再用“统独”问题来麻痹老百姓。  相似文献   

20.
连战访大陆,是“和平之旅”,也是“破冰之旅”,“世纪之旅”,连战是为了打开两岸关系的僵局,争取“和平,双赢”而来,所以称为“和平之旅”,这很好理解;但是连战登陆也是为国民党在台加分,谋求在台湾重新执政而来,连战此行的这方面的意涵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