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周易>的言象意思想凸显中国古代辩证的逻辑观与语言观,具有类比和联想、逻辑推论和判断的特征."言"指语言使用的符号,"象"是指用来模拟、象征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卦象","意"是通过卦爻辞传达出的理念和规律.<周易>中言-象-意的推理过程其实是一个语用推理的过程,主要通过取象的方式来解释易卦,涉及古域、问卦者、时势、背景、易者等诸多语境因素,以推断出结果;它体现认知推理、含意、顺应选择等当代语用的推理思想.  相似文献   

2.
<正>伏羲创制的八卦与后世文王八卦相区别,世称先天八卦。先天八卦是伏羲仰天俯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取诸身物,于是又称易。史书记载中《易》又称《三易》,指《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连山》由艮为首,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为夏时使用;《归藏》由坤卦为首,象征万物莫不归藏其中,为商时使用。易之本意一说为飞鸟之象。而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蜴,即蜥蜴,俗又谓变色龙,因会随环境变化而改变自身肤色,故取其变化之意,以喻宇宙  相似文献   

3.
卢泰先生的《周易参伍筮法》和《理数不二学周易》,通过符合逻辑的周易本源筮法"参伍之法"的发现,剔除了不合逻辑"大衍筮法"对周易研究的宗教影响,实现了义理与演绎的统一,进而结束易学研究"易理派"与"象数派"长期分裂与争论的局面,对易学研究起到了拨乱反正、正本清源、继往开来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子曰:"书无不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周易.系辞上传》。仔细研读,上古圣贤已经为我们确定了"5尽"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的研究是当代意象美学研究的学术基础。《周易》是意象范畴的思想源头,其意象观从词源和思想层面奠基了意象范畴。《周易》的哲学思想在其实质上会通于西方的存在论现象学,借鉴海德格尔思想对其意象观进行阐释既是最切合《周易》思想的探究,也是对意象范畴的正本清源。在存在论现象学的视域下,《周易》中的“意象”并非含“意”的易象(卦爻象),而是圣人以易象所像、所立之象,亦即作为“意”的道之现象,美是向感性觉知开放的意象。这一意象观奠定了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对美的本质的领会和解释。文章从存在论现象学视域对《周易》意象观的美学内涵的揭示,提供了一个从源头处洞察中国古典美学意象范畴和源始地解决意象美学研究中的一些重大问题的理论视界。  相似文献   

6.
《周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具有丰富而深沉的人文精神之内涵,《周易》包括经文和传文两个不同而又联系紧密的部分.《易经》的产生,与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密切相关,在卜筮与宗教巫术的文化背景下初步显示了古代先民的人文精神;《易传》则反映了战国时期人文主义高涨的文化背景,实现了由卜筮向义理和哲学思维的转化,体现了它的人文化成之价值理想.  相似文献   

7.
《周易》早于西方明确地提出管理的权变理论,它强调管理应该依“时”、“位”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对策,但必须以遵守“中”道为原则。以《周易》中的《乾》、《革》两卦为例,它们体现了管理的灵活性与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周易》起源于古代戎羌部落周民族的数字崇拜宗教巫术,中经“数图易”阶段,最后发展为通行本《周易》的完成形态。《周易》是中国最古老的哲学著作。《周易》占筮术是最高级的巫术,不具有“科学预测”的功能。在中国历史上,《周易》及其占筮曾发挥过“决嫌疑,定犹豫”、“神道设教”和“通天下之志”的重要社会政治功能。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必须彻底清除《周易》占筮这种愚昧迷信的巫术,同时要大力发掘、弘扬《周易》的光辉哲学思想和无穷人生智慧,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作为东方中国传统文化瑰宝《周易》的辩证法,和西方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很大的区别:《周易》辩证法强调对立的交参与和谐,黑格尔辩证法比较强调对立的斗争与转化;《周易》辩证法的论证多为经验的表述,而黑格尔的辩证法论证大多是超验的表述。而《周易》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区别,恰恰彰显了东西方思维路线的不同:中国传统主流以现象为本位来看世界,西方主流则以物质为本位来看世界。由此,《周易》辩证法和黑格尔辩证法的不同,各有优缺点,没有思维水平高低之分,只是代表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摘婪:学者李镜池先生认为《周易》中的卦爻辞是由卜筮者编撰而成的,其中一些卦爻辞是由几次占卜的结果并合而成的。笔者在李先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逻辑分析与唯物史观,撇开易传与易学,直接分析考证《周易》本经,就卦爻辞作更为详细的论证,可以明显得出,《周易》本经中很多卦、爻辞是合并组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廉洁政治的重大任务,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要积极借鉴我国历史上优秀的廉政文化,实现廉政"中国梦"的重要指示。《周易》乃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的结晶,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廉政智慧,充分挖掘《周易》中的廉政思想,对于我们当前建设廉洁政治,实现廉政"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时”是《周易》中的一个重要观念 ,在“顺天而动 ,不失其时”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之下 ,《周易》强调 :“时”本于“变” ,“时”即是“变”。在肯定“时”的本质即在于“变易”的同时 ,《周易》进一步提出“谨始慎终”忧患意识和“随时而动”的时效观念 ,强调“时”在现实人生中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3.
《周易》与现代化第四届国际学术讨论会定于9月14日至18日在河南省安阳市举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南朝鲜和台湾的180多位和大陆的60多位专家、学者将出席大会。会议已收到论文百余篇,内容涉及《周易》与现代化管理、《周易》与现代科技、《周易》与中国医学、从《周易》看中国古文化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等。部分论文摘要已汇编成集,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可以预期,这次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必将拓宽《周易》的研究领域,进一步促进《周易》与现代化的研究向纵深发  相似文献   

14.
莫言的小说《丰乳肥臀》以家族史的写作方式转喻民族历史,众多人物的命运轨迹交错出20世纪的中国史。小说中的女性们,尤其是上官家的女儿们,因其生物学上的"血缘混杂性"而获得特殊的象征意义,成为代表包括破产农民、兵丁、流民,以及西方启蒙资源等整个民间社会的象喻,在叙事结构与表意功能上补充着核心主人公母亲上官鲁氏,丰富了小说叙事结构的调性。因此,她们的选择、结局、命运走向,尤其是她们在20世纪中国史里与各种现代性元素的关系,整体上暗示了民间社会的遭遇。  相似文献   

15.
保和太和”是《周易》的核心,而“保和太和”实质就是“协调”。“保和太和”也是管理所追求的最高原则,是支配其他管理思想的价值观念“。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是企业长足发展的条件之一。《周易》论“协调”对企业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以启迪。  相似文献   

16.
当代名家学者对《周易》在中华文化中的历史地位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周易》所阐发的思想激励我国历代政治家、改革家大无畏地进行革故鼎新.推动社会进步。《周易》是中华文化之根、华夏思想之源、诸子百家之脉、中国哲学鼻祖.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宝遗产.也是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奇异的明珠。  相似文献   

17.
托尼·莫里森的《宠儿》讲述了女黑奴塞丝因杀死自己的女婴而遭其冤魂终日纠缠的故事。《宠儿》是一部阴森忧郁的小说,其中遍布令人压抑的意象,以至于有人认为它"就是一系列构成情节的象征"。这些意象有的是明显的象征,有的则是微妙的比喻和暗示:塞丝被掠夺的乳汁揭露着奴隶制度的灭绝人性;塞丝背上的树形伤疤暗示着奴隶制度对塞丝情感的摧残;贝比对色彩的浓厚兴趣说明她的身心完全解放;而塞丝对色彩的麻木是因为她还没能摆脱过去的阴霾;宠儿的怨毒时刻提醒着塞丝的罪过;甚至像124和28这样具有象征意义的数字也能激发读者的深思。就是这些意象使《宠儿》成为不朽巨著。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深厚的文化基础,它源自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天下为公、兼容并蓄、求同存异等优秀政治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周易》是天地之道,《尚书》是先王行事的记录,《诗经》是先王之泽尚存下的无邪之思。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正是因为传承了经学所蕴含的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精神与思想价值系统,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19.
象思维是中医学独特的思辨模式,是《黄帝内经》的核心思想,探析《黄帝内经》象思维对中医研究至关重要,《黄帝内经》象思维具有整体性、联系性、时空性等特点,有别于西医思维模式。阴阳是对自然形象的抽象概括,《黄帝内经》以阴阳学说建立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骨架,藏象的诸多功能是通过象思维的思辨方法演化而来的,其成为《黄帝内经》核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从古至今,不乏对骈文形式颇存訾议者。实际上,骈文体式是具有其合理性的。骈文四大形式特征(裁对、隶事、声律、敷藻)无不符合审美法则,有其存在的哲学和美学基础。《周易》作为我国传统儒道文化的哲学基础,以自然为准则,统摄万象。我们可以借助《周易》这本奇书来阐明骈文审美特质的理论基础,纠正学界轻视骈文的偏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