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遵宪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实地考察研究的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后宪政制度现状的客观评介,为近代中国输入了全新宪政思想,也为清末宪政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遵宪(1848-1905),广东嘉应州(今梅州市)人,字公度,号人境庐主人、观日道人、东海公等,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其撰写的《日本国志》是“中国近代第一部系统而深入地研究日本的百科全书式著作”。〔1〕在《日本国志》中,黄遵宪对日本明治维新进行了全  相似文献   

3.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第一任驻日参赞。《日本国志》是黄遵宪实地考察日本后所撰写的中国近代第一部全面研究日本的专著。该书面世正值中日甲午战败之际,从而引起朝野广泛关注和研究。维新派、洋务派和实权派都程度不同地受到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影响,共同对身处危局苦求改革出路的清政府做出"变法修律"、"取法日本"的决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中国近代法学教育是仿效日本经验而兴起的新式教育。因此,《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法学教育创立和发展具有前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北方法学》2019,(3):117-125
黄遵宪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诗人、外交家、史学家和思想家。作为中国近代早期外交官,他较早地走出国门实地考察日本、欧美等国家,亲身感受到列强崛起、中国落后的严峻现实。作为一代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他始终在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革理论和具体路径。正是在爱国主义情怀和理性认识中外差距的共同作用下,黄遵宪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近代平等法律思想。该思想在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近代甲午战争以前中国知识分子考察日本的活动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他们对中日文化同源性、中日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这些无疑对近代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但他们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也存在缺陷,比如他们基本上都有中日联盟的思想,而只有黄遵宪等极少数人提出要警惕日本的扩张野心。  相似文献   

6.
法理.法史礼的合法性价值初探……………………徐燕斌(1.100)罗马的公犯诉讼及其惩罚………………任强(1.107)清末民初的县衙审判……………李贵连俞江(2.70)中华法系思想内涵与基本特点再探………………………………韩秀桃徐伟勇(2.126)试论黄遵宪的《日本国志》对中国清末宪政改革的影响……………………………张锐智(2.140)《二年律令》所反映的汉代告诉制度……程政举(3.98)中国法律职业资格同质化质疑……………李翔(4.20)美国《第一次冲突法重述》败因的法社会学分析……………………………………………王承志(4.84)中国法学教育的历…  相似文献   

7.
前近代的日本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众所周知,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过程中,快速而全面地接受了欧洲的法律制度,所以同江户时代以前的日本法几乎完全断绝了关系.也就是说,日本由于明治维新以来对西洋法的接受,在形式上已完全成为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原理之上的大陆法系的国家. 但是在接受欧洲近代法的同时,在法意识和法观念上并没有切断同日本传统的生活方式和法律的联系.可以说,在国民意识的领域直到今天传统的东西仍然广泛存在,并同外来的法制度和法思想有着激烈的冲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后的近代化时期由于迅速地、全面地引进了欧洲的法律制度,因此从法律制度的角度来看,明治以前的日本古代法和明治以后的近代法之间完全没有连续性。明治维新后的日本,形式上完全变成一个立足于欧洲近代市民法的法制国家。但是另一方面,接受近代欧洲法的同时,思想观念上又留下了一些日本特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和法律观念,而且这些传统观念扎根于人们心灵深处,往往和外来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产生矛盾,有时甚至发生激烈冲突,一直延续到现在。于是,我觉得要想了解有关现代日本法律的情况,就必须先要了解这些传统法律观念及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9.
李栋 《法制与社会》2014,(11):41-42
德国一直是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而日本自明治维新后参照法国与德国的司法制度构建了近代日本司法制度的框架,可以说,德国和日本在法律制度上存在一定的渊源关系。二战后,德国和日本都对本国的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了修改,当今,两国的刑事侦查制度,在侦查主体、侦查步骤、强制措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正> 明治维新以后,随着西方文明传入日本,在日本的知识界出现了一个重大的问题,即作为日本文化背景的东方文化与新来的西方文化之间的比较考察问题。在近代化与宪政模式的选择上,日本“求知识于欧美,欧化而不同化”,确定了适合日本的宪政模式。从日本近代立宪主义发展的基本轨迹看,其源流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欧美立宪主义思想和制度  相似文献   

11.
日本是明治维新以后才形成近代国家制度的。日本现在的法律制度,主要是在继受西欧尤其是德国法律的基础上建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又大量吸收了美国法律。因此,对于英美法、德国法、  相似文献   

12.
2004年6月14日,日本国会通过了有事七法案。有事七法案的通过标志着日本有事法律体系的全面建立。然而,《日本国宪法》第9条明文规定日本放弃一切战争权利并不得保持任何战争力量。由此,有事法制便与《日本国宪法》产生了矛盾性。本文在系统介绍有事法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有事七法案及有事法律体系的建立对于《日本国宪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的诞生与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初 ,在引入西方刑事诉讼法学成果 ,对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律学进行改造的基础上诞生了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夏勤的《刑事诉讼法要论》、陈谨昆的《刑事诉讼法通义》、徐朝阳的《中国诉讼法溯源》等著作对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由于该学科的学术带头人大多留学日本 ,所以中国近代刑事诉讼法学 ,无论是框架体系、基本内容 ,还是概念术语 ,都深受日本刑事诉讼法学的影响 ,在理论深度和研究方法上也带有比较幼稚的痕迹。  相似文献   

14.
一传统学说:行政法即国内公法论①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极力推崇西欧文化,大量摄取先进诸国的先进文化,借鉴法、英、德等国的法律制度,创立了近代日本法制。近代日本行政法就是在借鉴德国行政法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明治宪法时代最标准的行政法教科书是美浓部达吉...  相似文献   

15.
夏敏 《政法学刊》2007,24(1):92-95
晚清创设中国近代警察制度多仿效日本。日本人川岛浪速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最早的警察教育机构,他的《上庆亲王书》提出了近代中国警政建设比较完整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序言日本于2004年对《行政事件诉讼法》进行了修改。裁量统制是行政诉讼的主要功能之一,日本的裁量统制是否会因为本次修改而发生变化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对本次修改的基本情况作简单介绍,然后以裁量统制问题为中心结合有关判例对日本行政诉讼的审理方式进行阐述。二、行政诉讼制度与2004年《行政事件诉讼法》修改1·在旧宪法下,行政诉讼由独立于司法权的行政法院管辖;而在1946年制定的现行《日本国宪法》(以下简称日本《宪法》)下,行政诉讼由属于司法权的司法法院来管辖(日本《宪法》第76条、《裁判所法》第3条)。在现行宪法下,日…  相似文献   

17.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通过军事扩张和文化思想的准备实现了国家的崛起。二战后,日本通过经济大国路线实现了复兴。本文简要的论述了日本的崛起、复兴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法国刑法典》(1810年)与《日本旧刑法》几个中文译本的比较分析,考察中国近代刑法语词的塑造:其基本途径是翻译,原因在于当时日本的法律采取汉文体形式,刑法中存在大量的汉字,法律语词得以直接移植,这也是近代中国法律改革学习日本的关键因素之一。但这种学习抱有过多的功利色彩而缺乏启蒙的意义,当我们在用较为便捷的方式获得一套新的法言法语的同时,也可能因此失去了真正地理解于翻译中流失的思想的机会,乃至接受了日本学者的误读或产生新的误读,并使传统的中国律学丧失了创造性转化的契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是从思想文化上探讨明治维新成功的原因,通过对其传统的文化底蕴和文明传承的分析,得出其顺利走向近代化的必由之路——即维新思想的深入骨髓,这也是日本超越中国一跃而起的最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评《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王立民由王申所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于1994年8月出版的《中国近代律师制度与律师》一书,第一次系统、全面地论述了中国近代的律师制度与律师问题,填补了我国近代律师制度研究领域的空白。该书共14万字分7章,大致可分为三大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