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辛斌 《现代领导》2001,(5):16-17
“新经济”潮起潮涌。世界东方经济发展较快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和中国等国家、地区,到底足受西方文化还是受东方文化影响推动其经济发展过程的?专家学者们对此意见不一。新加坡李光耀原来认为是东方文化,后来又说是西方文化,最近还是认为东方文化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09年8月31日,历史在这天定格,日本政坛“变天”,民主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打败战后统治日本达半个世纪之久的“千年老大”自民党,民主党党首鸠山由纪夫也随后闪耀登场,担任日本首相,日本由此进入鸠山时代。但是,这个拥有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的新首相和有着纯正政治血统的“世家子”,在其竞选过程中,声称要“疏美国亲亚洲”,带领日本吻别美国,拥抱亚洲,定情中国,引得世界侧目,纷纷“热议”日本的对外政策走向。  相似文献   

3.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相似的文化,相同的容貌。早在隋唐时代,日本就派遣隋使、唐使到中国学习文化,政治,经济。然而在日本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日本的政治精英们不断向西方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从“和魂汉才”到“和魂洋才”直到“脱亚人欧”,使日本成为亚洲的强国,今天世界上的经济大国。我们了解日本是非常重要的,有利于我们彼此的交流和沟通,更有利于我们自己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以来,日本以美国为依傍,狐假虎威,不断突破一些既定防线,向海外派兵、惹四邻不安。而美国为了培养在亚洲的“代理人”,也着为提升日本在亚太战略中的地位,大有把日本塑成“亚洲的英国”之势。人们不禁要问,日美合作到底会走多远?  相似文献   

5.
赵茜 《人民论坛》2013,(7):248-249
日本将战后赔偿演变成对二战亚洲受害国的外交筹码,形成事实上的“赔偿外交”。“赔偿外交”的成功实施,帮助日本企业重返东南亚,有力促进了日本向重化工业方向的发展,增强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并且直接影响了东南亚国家产业结构模式的选择和建立。  相似文献   

6.
《统一论坛》2008,(1):5-5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在陈水扁当局加紧推动“入联公投”、企图走向“法理台独”、台海进入高危时期的严峻局势下,为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进一步深入开展反“独”促统工作,推进中国和平统一进程,菲律宾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于2008年1月18日至19日在马尼拉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和平统一亚洲论坛。  相似文献   

7.
李昌平 《协商论坛》2012,(11):35-37
农民的出路在哪里? 农民的出路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世界上很多发达国家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远的不说,近的就有亚洲“四小龙”。  相似文献   

8.
萍水 《协商论坛》2008,(9):28-29
改革开放初期,日本曾经是中国效法的对象。20世纪90年代以后,日本进入滞胀阶段,美国取代日本,成为许多中国企业效法的对象。其实,同为亚洲国家,日本的一些长处被国人忽视了。离不开的“日本货”在今天,一个坚决的日货抵制者,可能遇到很多困难。“日货”不仅是人们通常了解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钢铁、纤维等日本的大宗出口产品,隐藏在无数中国建筑中;日本化学制品无处不在,日本制造的医疗器械,几乎是每家中国医院的必备品。  相似文献   

9.
博鳌亚洲论坛是一个非官方、非盈利、定期、定址、开放型的会议组织。论坛成立大会于2001年2月26日至27日在海南博鳌举行。 “亚洲论坛”是由亚洲一些国家前政要倡议成立的。其基本考虑是:金融危机以后,亚洲国家需要加强区域经济协调与合作,以保障本地区的经济安全,维护和增进本地区的利益,亚洲地区整体上相对缺乏组织性,也缺乏一个真正由亚洲人主导、从亚洲利益和观念出发、旨在增进亚洲各国之间交流与合作的论坛组织。亚洲论坛发起人建议论坛应设在中国,主要理由是,中国不仅是一个有影响的大国,是近年来亚洲经济发展迅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3):21-22
“正名”是民进党当局“台独”施政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借去除公营事业名称中的“中国”字样而改用“台湾”字样,破除“大中国意识”,推动“台湾主体意识”。随着2008年“大选”的日益临近,民进党已开始加紧利用权力为其选举牟利“正名”正是争取“台独基本教义派”支持的良方,同时民进党欲借持续炒作“统独”议题把握选举主轴。  相似文献   

11.
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夕发布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8——国际现代化研究》建议:建立海南岛自由贸易区,提升中国与亚洲国家的合作水平和互动能力。这个建议,宛若一声春雷震动琼崖大地,为正在撰写“特”字文章的海南,拓展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12.
《时事报告》2014,(8):61-61
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 7月1日,日本政府召开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外交部发言人洪磊:中方反对日本方面蓄意制造“中国威胁”,以此来推进日本国内的议程。我们要求日本方面切实尊重亚洲邻国的合理关切,谨填处理有关问题,不得损害中国国家主权和安全,不得损害地区的和平和稳定。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为重返亚洲,宣布了“新军事战略”;为应对中国军事发展产生的影响,又打造出“空海一体战”的对华战略。且为确保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存在,亦加强与盟国之间的军事合作。自美国高调介入南海问题后,日本、印度等区域外大国也随之介入,使南海问题更趋复杂化,加之美菲军演正朝着着眼于中国的多边合作框架转变,故南海领土争议有可能升级为更严重的对抗。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东亚地区战略地位上升,奥巴马政府提出了"重返亚洲"。美国东亚战略做了新的调整,主要内容包括强化在东亚的军事优势、试图主导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推行积极的东亚参与外交。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的影响主要涉及对华强制性接触、单边压力下的东亚地区主义的影响。尽管美国"重返亚洲"对中国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应该理性看待其影响的限度。  相似文献   

15.
“和平鸽”战略构想 根据“和平鸽”战略构想,其头部是联合国,身体前部是未来由博鳌亚洲论坛和亚洲合作对话等为基础组建的亚洲国家联合会.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未来由亚欧会议升级和扩建而成的亚欧经济合作组织,身体后部是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国家。“和平鸽”战略的基本思路是:遵循《宪章》,促进和平;立足亚洲,面向全球;东西比翼,南北合作;互利共生,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日本政府无视国内民众的广泛质疑和国际舆论的强烈反对,强行宣布启动“排污入海”计划。事实上,这完全是为了一己之利。自福岛核事故爆发12年来,日本的废炉计划不仅迟迟没有进展,核污染水处理也越加成为其沉重的财政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大包袱”,日本对内依靠行政体系的“结构性暴力”推行狭隘的“国家理性”,对外则在现实主义逻辑之上叠加了机会主义,打着国际原子能机构给予“背书”的所谓“科学无害”的金字招牌,导演了一出现实版的“公地悲剧”。毋庸置疑的是,此举的结局终将是害人害己,而值得引起重视的是恐将导致全球治理危机。  相似文献   

17.
吴凯 《中州统战》2001,(9):18-19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56周年。56年前,日本天皇虽然向全世界宣告无条件投降,并且在投降书上签了字,但是日本军国主义阴魂不散,他们并没有从内心服输、认罪。在慰安妇问题上,在对待中国劳工赔偿问题上,在篡改历史教科书问题上,口是而心非。8月13日下午,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不顾中国人民及亚洲近邻和日本国内各界人士的坚决反对,一意孤行,执意参拜供奉着二战日本甲级战犯牌位的靖国神社。虽然小泉有意避开了“8·15”这个敏感日进行参拜,但其参拜的实质并没有丝毫改变,它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民及亚洲各受害国人民的感情。 …  相似文献   

18.
《中国减灾》2004,(4):46-46
亚洲防灾中心专家艾勒思·李果和克里斯蒂·艾可表示,亚洲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多的地区,该地区发生的自然灾害占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总数的42.6%。专家们表示,每年自然灾害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甚至导致社会发展过程倒退。因此,各国政府需发展“减灾文化”。1992-2001年十年间亚洲地区每年平均有4.6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1.8亿人遭灾,分别占全球受灾死亡人数的75%和受灾人口的90%。亚洲防灾中心的专家指出,迅速发展的城市化过程使得亚洲城市更易遭受灾害影响。由于亚洲城市人口的持续增加,防御自然灾害更趋复杂。许多城市人口生活在…  相似文献   

19.
1931年1月,“台湾放送协会”在台湾总督府的许可下成立,标榜为“公益法人”,却采取种族歧视政策,剥夺多数台湾人的广播收听权利,加之广告业务受阻,其经营状况不佳。在日方“精心”安排下,“台湾放送协会”加入日本主导的“东亚广播圈”,作为半官方机构垄断经营岛内广播业的同时,在1937年7月后极力谋求对中国大陆的播音与势力扩张,成为日本电波“南进政策”践行者。“台湾放送协会”一方面将针对中国大陆广播的政策由消极防范转为主动进攻,提高发射功率,建成对岛外播音的专台,播送所谓“兴亚之音”;另一方面派遣职员加入日军录音部队,协助日军建设华南广播网,推销日本制式收音机,将华南广播业纳入“台湾放送协会”系统,积极融入日本帝国主义的“东亚广播新秩序”。“台湾放送协会”作为日本侵华战争宣传机器的性质不容置疑。  相似文献   

20.
《湖北宣传》2009,(3):29-30
关于对“中国模式”特别关注的原因 一是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的重新审视苏东剧变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中国威胁论”和“中国崩溃沦”.继而引起全球性的争论。而中国自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还能保持比较稳定和快速发展。使得这些言论不攻自破,也使得他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乃至于美国和欧洲最近对金融市场的干预都被认为是在学习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