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之间是第一位原因和第二位原因、共同本质和特殊本质、初级本质和二级本质之间的关系,它们各自有其认识、历史、理论和现实依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了其本质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本质属性的最根本保障。最终,在"什么是民族复兴、怎样实现民族复兴"这一民族复兴理论的主题下,进一步解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践征程中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是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内涵、外延意义重大."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西方的"人本主义"有着本质的区别,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是以人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理论体系。毛泽东把握马克思主义本质并实现其中国化,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辟了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为核心的中国复兴之路。邓小平开辟了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为核心的中国复兴之路。习近平"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开辟了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核心的中国复兴之路。中国的复兴之路是承前启后、一脉相承的,是对中国历史上成功的经邦济世之路的继承,也是吸收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本质之后的全面超越和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经历了由"不是完全清醒"到逐渐清醒的发展过程.列宁进行了初步探索.毛泽东在实践中犯了超越历史发展阶段的错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解决.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科学总结.江泽民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形成了富有独创性的理论成果.胡锦涛对社会主义本质论进行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丰富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理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正能量的粘合剂、社会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人的全面发展的能量源。作为一种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高表现。其中,富强是经济层面的价值目标、民主是政治层面的价值目标、文明是文化层面的价值目标、和谐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和本质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相似文献   

6.
本文试图从中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探索和实践的得与失中,从我们党逐步深化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过程中,昭示人们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上推进改革,指导改革沿着合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方向健康发展.文章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前的17年,是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阶段;"文化在革命"的10年,是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倒退失败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的20年,是探索"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成熟阶段.  相似文献   

7.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本质上是一种具有未来指向的国家发展战略,它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进入攻坚期、深水期之后的未来发展问题。我国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时代课题主要包括改革限度(涉及到改革的本质和方向)、改革质量、改革效率、改革稳定性、改革公平性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用辩证的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指出"什么不是社会主义",进而概括出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他作出的科学回答,是对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探讨教育本质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因为追问教育的本质是教育理论自觉的产物,是反思教育实践必要的形而上学。以往关于教育本质的探讨存在着误区,如对"什么是本质"的误解、将教育的科学定义与教育本质规定相混淆、把教育本质看作物的本质等。教育的本质是一种"自为"的本质,要求教育研究范式实现相应的转换:由"科学、实证"走向"理解";由"探究普适性规律"走向"情境性解释";从"体系建构"走向"反思与批判"。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南巡讲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精辟的理论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就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代表着社会发  相似文献   

12.
从信息主义的视域去探析"人是什么"和"人的存在方式的可能性",都可以走向"信息人"的解释,后者还可能导向"裸信息人"的假设,它们也构成了人的本质观和存在论上的信息主义观点,这种观点为我们认识人的本质以及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启示,同时也提出许多有待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精髓,它科学地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问题,代表着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人的主体地位和"以人为本"的内涵,得出了发展必须以人的生存和发展为前提和基础的论断,指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  相似文献   

15.
目前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研究,存在简单地把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的失误等同于他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不清楚。这在理论上是不合逻辑的,在实践中是不利于我们借鉴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历史经验和教训的。究其原因,是没弄清"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两大命题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实践三者概念。区分这两大命题、三大概念,是评价毛泽东社会主义本质观的逻辑前提。毛泽东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关于社会主义的言论描述及其实践,都透露着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这种本质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主义本质观是一脉相承的,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观的形成以及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实践都有着重大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本质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前后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以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为目的的发展时期,第二阶段是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为核心的发展时期。本研究认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质量、结构、公平以及制度"等各要素统一、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判断高等教育发展方式是内涵式还是外延式的标准在于是否有利于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以及文化传承创新等基本职能的发挥与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提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的讨论,首先应该很好地探讨一下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究竟是什么,这对于解决当前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表述问题上的分歧和纷争,或许大有助益。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张可以归结为"解放、自由、民主、平等、改革"五个基本理念。这五个基本理念,虽然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其中一些理念也曾经被提出或强调过,但只有马克思、恩格斯从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出发,把它们同社会主义社会紧密结合起来,使它们的内涵才获得了极大的开拓、深化,达到高度的阐释,成为真正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发展党内民主,要从理论上树立正确的观念,认清党的建设的本质是什么,党的建设到底是为谁建设,应该靠谁建设。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党内民主提供了理论根基,明确了党的建设的本质在于发展党员作为"特别的人"的本质,提升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党员既是党的建设的手段,又是党的建设的目的;党员既是党的建设的客体,又是党的建设的主体。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内涵,涵括新时代统一战线的主题和本质、原则与方法等主要观点,回答了新时代统一战线的时代内涵和本质要义是什么、应该依据什么原则实施、采用什么方法操作运行等一系列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其深刻论述了新时代统一战线必须牢牢把握大团结、大联合的核心主题和本质要求,精准揭示了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信任、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念、坚定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等时代特征,科学指明了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执政地位的根本方法,整体构成了习近平关于新时代统一战线思想的基本体系,是新时代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20.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我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是当今时代的使然,是对唯物史观关于"人"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文以"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基础为基点,以其概念分析、发展的维度为重点,以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本思想和西方的人本主义的理论界限为区分点,来深刻理解我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的深刻内涵和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