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姐     
母亲最讨厌的人是大姐。 大姐长我20岁。她聪明伶俐,能说会道,有一样,就是倔犟。她爱和母亲唱对台戏,母亲让她往东,她偏往西,常常气得母亲抹眼泪。也许是基于这个缘故,上世纪70年代初的一个冬日,母亲便把20岁的大姐嫁了出去。  相似文献   

2.
念春的母亲叫春花。我和春花是在1976年认识的。我们在一个厂上班,她的成分不好,父亲曾在国民党政府里做事,解放后被镇压。因着这种关系,厂里的人都不敢和她太接近,她也不爱和人说话,从早到晚只顾闷着头做事。她的寝室和我的寝室隔不远,我经常到她的寝室里去看她,还把从家里带来的好吃的送给她。我只读过两年私塾,不认得多少字,她小的时候家庭条件比我好,认得的字也比我多,我每次去找她,都借口向她学认字。她教得很认真,一年下来,我已经能够看书读报。作为回报,我经常随她回家帮她做家务。她的家在湾址镇,家里只有母亲一个人,哥哥前几年倒插门做了别人家的上门女婿。她母亲有严重的风湿病,行动不方便,春花每隔一个星期回一趟家,帮母亲准备好下个星期的米、菜和柴禾,还要担水把水缸填满。我和春花好上后,担水、劈柴的事都由我来做。就这样,我们相互帮助着,彼此信赖着,爱情的种子开始在我们的心里悄悄萌芽。  相似文献   

3.
母亲邵华     
低调做人 母亲是在“文革”期间参加工作的。那个时候,因为种种原因,母亲的心情十分沉郁,再加上那时我父亲身体不好,我又年幼,还有我外婆也需要母亲的照顾,有时候我姨妈和姨妈的孩子也经常会到我们家里来,所以我们这个家就全靠母亲一个人支撑,里里外外,种种事情,母亲都要顾到、想到。那时候母亲每个月工资有限,她月月精打细算,以维持这个家的正常运转。但即便这样,母亲从来没有因为家庭的原因而在工作上有所松懈,而是更加认真细致,面面俱到。  相似文献   

4.
妈妈,我爱您     
正"妈妈,我爱您。"因为不好意思,这一句话一直在我内心深处,没有对母亲说出口。我的妈妈62岁了,在她的脸上总会露出和蔼可亲的笑容;她坚强,遇到困难挫折时,她不放弃,总会乐观地去面对;她爱帮助周围的人,一直影响着我,她是我学习的好榜样。一提到"妈妈"这个字眼,我就会想起母亲对我的爱实在太多太多了。  相似文献   

5.
鲁迅说:“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每个人都有一个家,怎样面对儿女情长?邓小平的家庭生活作了肯定的回答。他对父母孝顺,对子女关心爱护,互相照顾,安度晚年,共享天伦之乐。母子情深重如山1926年,邓小平的母亲病故了,邓小平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姓夏的妻子,即解放后一直跟随邓小平在一起生活的夏伯根老人。夏伯根出身于嘉陵江上一个船工的家庭,田无一垄,一贫如洗。她有一个哥哥,很小就病死了。她的母亲因悲失娇儿,不久也离开了人世。她从小与父亲相依为命,十几岁时就嫁了人,生下一个女儿,不幸的是她的丈夫不久就病死…  相似文献   

6.
正我叫哈布都拉,是六师北塔山牧场的一名哈萨克族医生,现年54岁,中共党员。我的家庭是一个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上有老母,下有儿孙,我与妻子努尔巴特共同维护着这个八口之家。多年来,我之所以能全心全意地为牧区广大群众看病、治病,是因为我有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前些年日子虽然艰辛,但老伴的一句话让我感动至今:"只要人在,我们共同努力,还怕好日子不来吗?"我的母亲今  相似文献   

7.
理解的幸福     
我7岁那年,父亲死了。 母亲是个没有主意的家庭妇女。她不识字,她最大的活动范围就是从娘家到婆家,从婆家到娘家。临此大事,她只知道哭。当时母亲身边4个孩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3岁。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一场怪病夺去了我的双眼。在那个连吃饭都很困难的年代,已有8个孩子的母亲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再养我这个累赘。一天,她把我带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扔下我走了。我疯了似地大哭,摸索着抓住任何一个能抓住的人,然后趴到地上模她的鞋。我知道母亲穿的是一双自做的条绒布底鞋,这是我寻找母亲的唯一依据了。我边哭边摸,边摸边哭。我想如果找不到母亲,我大概会一直哭下去,直到哭死累死。没等到我哭死累死,母亲便从隐藏的地方跑了出来。她一句话没说,抱起我就走。整个回家的路上她都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  相似文献   

9.
我母亲张朴,今年84岁,出生于豫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是1948年参军、1949年入党的老革命、老党员。她参军后,在部队医院当护士,工作认真负责,为人忠厚善良,特别吃苦耐劳,一直是深受官兵爱戴的功臣标兵。1955年部队大裁军时,母亲流着眼泪恋恋不舍地转业到地方做人事和档案工作,但无论随着我父亲的工作调动走到哪里,在什么单位工作,她都是被人称道的先进模范。  相似文献   

10.
自从我们兄妹四人参加工作后,每年都要给母亲过生日。尽管母亲总说:“过一次老一岁,还是不过了。”可是,每次母亲生日前,我们总会相互打电话,悄悄地商量着订哪个饭店,送什么礼物,不动声色地准备着,忙碌着,希望在母亲生日这天.能带给她一份惊喜和幸福。  相似文献   

11.
岁月是一条无始无终的河流,在它日夜奔腾的涛声中,我的父母先后去了天堂,在我心灵深处留下了无尽的思念……母亲出身贫寒,天生丽质。年少时随外祖父做小本生意。她不识字,但却有着聪明的经商头脑,是外祖父的得力助手。十八岁嫁给我父为妻,在岁月更迭中度过了她的一生。母亲先后生下8个孩子,后来仅存我们姐弟5人。  相似文献   

12.
《党建》2016,(12)
正我的爷爷是抗日英雄杨靖宇将军,我的母亲名叫方秀云,今年已经90岁了。现今我们家已四世同堂,2014年荣获"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1964年,我的父亲马从云,也是爷爷杨靖宇唯一的儿子,因公牺牲。那年,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我还在母亲腹中,最大的大哥也只有14岁。母亲没有固定工作,在漫长的岁月里,坚强的她靠纳鞋底、剪猪鬃、轧手套、当保姆维持着  相似文献   

13.
小顾是一名15岁的初中生,在我带的学生中较为典型。3岁时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但父亲不久便组织了新的家庭,并又生下一个女儿,而她一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父亲有时一周看她一两次,有时很久也不来,母亲更是很少来看她。  相似文献   

14.
何香成 《新湘评论》2014,(16):31-31
母亲是农民,很快就到她80岁生日了,我们兄妹四人商议,今年无论如何都要风风光光地给母亲举办80大寿生日寿宴。由于父亲过世得比较早,母亲勤劳简朴,一生都在为这个家辛勤操劳,50岁、60岁、70岁都没办过一次像样的生日宴。我们兄弟四人,前不久便为此事相约回到乡下老家征求母亲的意见。  相似文献   

15.
陈放 《当代党员》2006,(11):57-58
我叫任静,是秀山一中高2008级18班的学生。 张伯伯,给您来信,占用您宝贵的时间,实在过意不去,但我无可奈何,只有找您才有希望,因为,我们家出现了莫大的困难——我的母亲,由于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了尿毒症,急需动手术治疗……我母亲李国珍今年才42岁呀!她上有我70岁的奶奶、外婆要赡养,下有我和弟弟两个未成年孩子……救救我母亲,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16.
官严勇,1962年农历9月出生在福建省邵武市拿口镇册前村一户贫寒的农民家庭里.5岁时,父亲不幸去世,家庭里里外外全靠母亲一手操持,小严勇也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母亲是一个平凡的女性,她常跟儿子讲,我们家日子过得苦,可还有好心人来帮我们,你长大后也要多帮助其他的受苦人.母亲用朴实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官严勇,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善良、诚实、上进、乐于助人的优秀品格.  相似文献   

17.
牵手     
正儿时,母亲常常牵着我的小手。在人多的地方,我更是让她牵紧我,生怕一松手,我就会立即丢了似的。只要母亲牵着我的手,就有一种安全感,走再黑再险的路也不害怕。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很多人牵过你的手,但再多,也没有一个人能代替母亲的手。长大了,手不用母亲牵了,可她的心却仍在时时刻刻地"牵"着我。后来,我牵过男友(后成为丈夫)的手。他的手宽大、温暖,逛街、散步,特别是出外旅游,上山爬坡,过小溪穿树林,更需要手牵着手。牵着他的  相似文献   

18.
母亲的爱     
正有一种爱,一生一世不求回报;有一个人,一生一世值得你爱。这种爱就是母爱,这个人就是母亲。当我哇哇落地,母亲将我拥在怀中,呵护倍至。当我哭啼之时,母亲想到的是孩子饿了还是冷了?母亲总是节衣缩食,为的是让我吃得饱一些,穿得暧一些。一旦生病,她更是焦虑万分,吃不下饭,睡不安觉,恨不得将病痛转移到她的身上。母亲总是辛勤劳作,再  相似文献   

19.
我的家在新疆建设兵团,六口人中有四人——父亲、哥哥、二姐和我是正式党员。大姐因先天性疾病,一生与党员无缘。母亲也是兵团的人,思想觉悟很高。她一生中只写了一次入党申请书,最终虽然没有加入党组织,但她在我们心中永远是一名“预备党员”。  相似文献   

20.
如果不认识朱霞,我的阅历里就少了一次难得的感动.刚见到这个来自大西南山区的20岁女孩儿时,我想像不出在她热情开朗的笑容背后竟有着那样沉重的心曲.当我试图探寻她不懈进取的动力源泉时,被拨动了心弦的朱霞满含深情地说起了她的父亲母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