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中巴友谊被称为"全天候型的友谊", 一向为中巴两国政 府及两国人民所珍视,恐怖分子正是抓住巴政府的这个软肋。 加之随着近年来中巴两国间工程项目的增多,中国在巴基斯坦 各地,尤其像西北边境省这样偏僻落后地区,中国公司援建的 水利水电、公路设施及其它工程项目也在增多,因此,在巴基 斯坦为数不少的中国人很容易成为恐怖分子行动的对象。今年 5月以来,已经连续发生包括瓜达尔港爆炸事件在内的4起伤 及中国在巴公民的案件。  相似文献   

2.
据巴基斯坦《每日时报》报道,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在2006年2月23日访问了中国成都飞机制造公司,参观了首批投产的FC-1“枭龙”(巴方称为联合战斗机JF-17“雷鸣”)战斗机。自2003年9月中巴启动FC-1”枭龙”研制计划后,一直有巴基斯坦技术人员在成都参与战机研制。穆沙拉夫在参观过程中  相似文献   

3.
2006年,中巴建交50周年之际,笔者随"中国媒体与学者代表团"访问了巴基斯坦,有幸拜会了巴总理阿齐兹,面呈了中国国际友好联络会给巴地震灾区的捐款,阿齐兹总理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情意表示感谢,对卓有成效的民间外交给予了高度评价.访巴期间,笔者明显感受到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变化,对巴政府和社会致力于建设文明、理性、和谐的穆斯林国家努力留下了深刻印象,对巴反恐和宗教改革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情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艾平 《当代世界》2015,(1):42-44
<正>中巴情深一、初访近邻在一般人眼中,巴基斯坦算得上中国的"铁哥们"。巴基斯坦举国上下也常说"巴中友谊比山高,比海深,比蜜甜"。我第一次踏上巴基斯坦这个友好近邻的土地,是2006年2月作为王家瑞部长率领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团的成员往访,那已是我担任中联部一局局长近一年之后。王部长这次访问,是应巴外交部长邀请,由巴政府负责接待。这同我以往出访不太一样。  相似文献   

5.
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主动创造发展机遇,积极参与海外港口以及相关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和运营,"港口外交"已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名片"。正确义利观是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的重要指导原则。从"义"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注重与对象国发展战略对接,促进对象国的经济发展;注重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与政局稳定;不断创新中国成套对外援建模式。从"利"的角度看,中国企业参与"港口外交",有利于拓展自身发展空间;服务于中国日益增长的贸易需求;有利于促进产业转移与合作;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展望未来,中国企业深入参与"港口外交",需要始终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并举、以义为先和义利协调。  相似文献   

6.
<正>梅妆山水,花香金陵。2023年3月31日,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三局、《当代世界》杂志社在南京举办“当代世界·中巴文明共进论坛”,面向国际社会广泛宣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精神,深入阐释全球文明倡议的内涵要义,加强中巴(巴勒斯坦)两国政党治国理政经验交流,共促中阿两大文明互学互鉴。巴勒斯坦人民斗争阵线(简称人斗阵)总书记、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简称巴解)执行委员会委员、巴政府社会发展部部长马吉达拉尼,中联部部长助理朱锐,  相似文献   

7.
李因才 《南风窗》2010,(18):76-78
印度洋港口的援建开发是中国能否实现从内陆南下突破的关键。巴基斯坦的瓜达尔、缅甸的实兑和仰光,以及孟加拉国的吉大港,是中国南下印度洋的4个最佳"出海口"。斯里兰卡的汉班托塔港则是中国油轮在印度洋上最佳的中间补给和停靠点。  相似文献   

8.
"9·11"事件后,亚洲乃至全世界的政治家没有几个像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那样频频遇到险境.在美国出台以反恐为主的全球战略后,迫于美的压力,穆沙拉夫完全放弃了对塔利班的友好政策,加入了美倡导的反恐同盟.  相似文献   

9.
南亚正在形成一个战略罗盘?还是次大陆上仅仅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偶然事件?自从印度总理瓦杰帕伊从中国访问归来,以及巴基斯坦总统穆沙拉夫结束美国之行以来,该地区的战略思想家们就开始思考似乎反向外交的重要意义。3年多来,印度一直努力增进与美国的关系。2003年3月,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其南亚之行中,在印度访问5天,而在巴基斯坦仅逗留了5个小时。那时,许多人都认为印美之间已建立起一种战略伙伴关系。好象在过去几十年间,印美关系中从未出现过不和谐,经济与安全政治合作也得到加强。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持续了一段时间,新德里方面才注意到,华盛顿并非想跟印度携手对付信仰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相反,华盛顿将希望寄托在巴基斯坦当权者穆沙拉夫身上,还派特种部队支持他打击基地组织和塔利班残余势力。  相似文献   

10.
谢奕秋 《南风窗》2012,(22):7-7
最近三一、华为、中兴等中国"腕"级企业在美国连遭呛声。三一在美风电项目被停,沉没成本超2000万美元,华为、中兴则被美众院情报委贴上"异类"标签。美方的理由,均是对方"涉嫌"危害美国家安全。考虑到美国会曾阻止"迪拜港口世界"经营美国六大港口,而中海油、中铝在美、澳,华为在印度、加拿大也有类似遭遇,国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是"一带一路"海陆交汇地带的关键节点国家,区位优势明显,地缘辐射广泛,土方明确希望对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但中方企业参与土耳其港口开发起步较晚,投资项目十分有限。与邻国的区位重叠、港口配套基础设施滞后、较高的融资与经营性风险等是阻碍土耳其港口开发的重要因素。中国应从合作开展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入手,逐步加大投资力度,以陆促海;与周边国家港口开发建设错位发展;重视经济与非经济风险防范。  相似文献   

12.
"一带一路"倡议以及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为中国同巴基斯坦的经贸合作带来新的机遇,但是巴基斯坦内部局势与外部环境均存在不可控因素。这使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的投资面临较大的政治风险,主要包括恐怖主义威胁、印度、美国等域外大国干预、巴内部省份的利益竞争、宗教因素和非传统政治风险。因此,在建设中巴经济走廊过程中,为了有效管控风险,中国政府应该通过提供安全类公共产品打造区域及区域间安全共同体;建立企业境外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形成多方合力以防范与应对投资风险;动员社会资源,创新海外公民保护机制;对外投资企业则应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3.
孟祥麟 《当代世界》2008,(10):61-63
2007年10月,刚刚结束海外流亡回国的巴基斯坦前总,理贝·布托同时任总统穆沙拉夫似乎在美国的“协调”下达成了一个权力分配协议。贝-布托当选新总理,穆沙拉夫继续留任总统,两人齐心协力、全力以赴投入到打击恐怖主义的战争中去。然而,世事难料,仅仅几个月的时间里,巴基斯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贝·布托遇刺身亡、香销玉殒;穆沙拉夫百般受辱、挂印归隐。一个长期在贝·布托背后的男人开始主宰巴基斯坦的政局,他就是贝·布托的丈夫、蹲过11年大狱的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一个从囚徒到总统的传奇人物:这一切都来得太突然,太富有戏剧性。  相似文献   

14.
张杰  徐瑞 《当代世界》2018,(1):34-37
"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巴基斯坦官方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意义重大,应全力予以支持;部分英语和乌尔都语主流媒体的评论相对谨慎;极少数地方党派和分离势力则批评"中巴经济走廊"未使巴基斯坦获益。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应采取深化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国媒体深入交流以及驳斥错误言论等措施加以应对。  相似文献   

15.
参与斯里兰卡港口建设是中国在印度洋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合作行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斯恢复印度洋航运中心的发展政策高度契合,也为两国港口项目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然而,中斯港口经济合作也日益受到斯里兰卡内部政治经济势力的再平衡与外部大国在印度洋地区地缘政治与安全博弈的复杂局面影响,这成为中国在印度洋地区开展经贸合作与构建海上互联互通须面对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抓手,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自2013年启动以来,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双方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一批具有重大影响的合作项目逐步落地。然而,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也面临巴安全形势不佳、资金短缺、基础设施薄弱、地缘因素影响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中巴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才能使走廊建设取得更大效果和更好惠及中巴两国及周边地区人民。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早期,中国向西方渐渐打开门户,很快,美国商人、传教士和其欧洲同伴开始涌入中国沿海港口和内陆河流扩展贸易和发展基督教信徒。1844年的《望厦条约》中,中国政府不仅给予了美国“最惠国”贸易待遇,而且在中国生活和工作的美国人还获得了“司法治外权”。十年之内,美国军舰已经开始使用中国沿海的港口以“保护美国的利益”,并偶尔从在上海新建的美国“租界”访问长江上的港口。为了在远东建立更加持久的“存在”,内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参与埃及港口建设既是中国推进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反映,也是中国与埃及长期以来双边关系良性互动的结果。塞西执政后,埃及港口建设迎来了新的发展期。中国参与埃及港口建设既有优势,也面临诸多风险。清醒认知风险,利用优势并做出科学决策,才能扎实有效地参与埃及港口建设,并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9.
赵灵敏 《南风窗》2007,(19):58-61
靠政变上台、至今不愿脱下军装,这是穆沙拉夫的原罪,如今,他正遭遇执政以来最艰难的时刻。而就巴国现状而言,穆氏的表现确有可圈可点之处。世俗精英的反对、红色清真寺事件的余波、西方反恐不力的指责、两位前总理的步步紧逼、人民的积怨……随着10月6日总统选举日期的临近,穆沙拉夫正经历着1999年执政以来最艰难的时刻。鬓边的白发和疲惫的神情,似乎都在诉说着治国的不易。而事实上,穆沙拉夫执政8年来就没有过上几天清静的日子,爆炸和抗议固然是家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60-70年代是中国与阿尔巴尼亚关系的蜜月期,中国对阿尔巴尼亚进行了全方位、多行业的援助。本文实录在这段时期三个不同行业援建人员的口述:援建阿尔巴尼亚拉齐磷肥厂的原南京化学工业公司总经理郭克礼、曾在中阿轮船做翻译的宋启明、援建阿尔巴尼亚电台和电视台工程的工程师张世民。透过他们对当时援建事件的回顾和个体感受的表达,凸显了中国与阿尔巴尼亚之间的友谊,也展示了中国当时的政治环境与国情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