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国家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所触犯刑律也不尽相同,但其心理和行为有共性和规律可循。本文就社会环境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以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预防职务犯罪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
公职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本文就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以及公职人员实施职务犯罪的心理进行探讨,进而提出防范职务犯罪人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职务犯罪,是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实施的与自身职务有关的犯罪行为的总称。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主客观过程。犯罪心理的形成过程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的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特征的形成亦不例外。当国家工作人员的“犯罪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即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只要我们加强研究社会环境和社会矛盾对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心理的影响,就能更好地在侦查过程中突破其心理防线,矫正其犯罪心理,更好地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把社会危害性降低到最小限度。根据笔者有限的职务犯罪侦查工作实践,仅以此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职人员职务犯罪的犯罪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职人员职务犯罪心理就是指支配公职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诱因。作为一种特殊犯罪心理,笔者认为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 一、错位心理。即公职人员在心理上扭曲了职权所服务的对象,以服务于自身利益取代职权  相似文献   

5.
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必须标本兼治.职务犯罪心理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当公职人员的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患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就有可能转化为职务犯罪行为.本文试图通过对职务犯罪动机形成、特点、功能等职务犯罪动机运行规律等方面的积极探讨,提出对职务犯罪标本兼治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我国法律上所说的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实施的贪污受贿,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或者侵犯公民权利,破坏国家对公务活动的管理职能,依照国家法律应受刑法处罚的行为.职务犯罪是国家公职人员的一种严重渎职行为.是国家公职人员利用职权或者违背职责,侵犯国家机关正常活动秩序,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现在,如何建立职务犯罪预防机制,控制和减少职务犯罪的发生,减小职务犯罪所带来的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带来的危害,已经成为我们国家当前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的一项重大任务.所以,本文会从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职务犯罪的特性,以及对于职务犯罪的惩罚和预防措施这三方面对职务犯罪进行深刻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前,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本文指出在我国的诸多职务犯罪中,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尤为突出,它日益成为影响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工程建设领域的职务犯罪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探讨防范这类职务犯罪的基本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法律监督与预防职务犯罪的法理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防职务犯罪是针对贪污腐败渎职犯罪所采取的事先控制举措,是检察机关行使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形式。但作为近些年才开始正式运行的新机制、新制度、新改革,我国在预防职务犯罪的理论与实践方面有许多难解之题,需要在宏观上定位,微观上设计。尤其必须从法律监督角度,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目的、依据、主体、客体、权能、程序等六大论题。  相似文献   

9.
职务犯罪心理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彭清燕 《河北法学》2004,22(3):142-145
职务犯罪是在病态心理支配下所进行的行为。通过对职务犯罪的心理病变进行的病理学研究 ,认为职务犯罪心理系二因致病。在内因方面 ,需要偏离导致职务犯罪者对官职、财富与“美色”的病态追求 ,动机偏离导致职务犯罪行为人对“奋斗目标”产生疯狂的“热情” ;在外因方面 ,社会因素是职务犯罪的媒化剂。职务犯罪的主要病态心理类型包括精神压抑症、胜利恐惧症、骄横跋扈症和奢侈症。并就此提出了职务犯罪的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0.
职务犯罪是公职人员常见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大,必须加以整治。本文分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职务犯罪的新情况新特点及其主客观原因,并从思想上、立法上、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打击力度等方面深入探讨了具体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1.
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突出的问题,所以对其预防,越来越成为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以及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论述了职务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内外因对职务犯罪对社会产生的影响。公职人员特别是公务员人员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心理过程虽然千变万化,但其心理特征也有共性可寻,有规律可循。  相似文献   

12.
犯罪心理的形成是犯罪主体与社会环境的内外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相互影响的过程。犯罪心理在形成过程中,都经历了对社会环境的消极因素内化、外化、强化三个阶段。犯罪分子的“需要”形成欲望和动机,在外界信息刺激和诱因的影响下转化为犯罪行为。因而,犯罪。心理的研究和把握是可能的,进而服务办案,服务减少、遏制犯罪也是可能的。笔者经过分析,以下十大心理很容易导致公职人员堕入犯罪泥潭。1.攀比心理进入80年代初以来,在国家公职人员队伍中产生贪污贿赂犯罪。动理,是具有极其深刻的社会基础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丁言 《中国监察》2010,(15):56-56
近些年来,职务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涉案数额越来越大,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与其他腐败现象一样,职务犯罪的发生也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衍生与其存在的社会形态、社会结构有密切的联系,是主观和客观方面多种原因交互发生作用的结果,这从对北京市监狱在押职务犯罪人员案例的深刻剖析中得到进一步证实。因此,预防职务犯罪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变量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进一步提高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职务犯罪是公职人员常见的犯罪,其社会危害性较大,必须加以整治。如何采取有效的手段和对策来控制和预防职务犯罪,越来越成为明智的政府执政治国的重要内容和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课题。本文就从职务犯罪的含义、根源、以及职务犯罪主客体进行法律分析,就职务犯罪的预防和控制作一尝试性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郁洁 《犯罪研究》2007,(1):44-45,50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变革之中,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围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法律框架虽已初步形成,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尚未真正成为公职人员的行为理念。职务犯罪是最严重的社会腐败现象,其行为直接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公职人员职务行为的廉洁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影响社会稳定,阻碍经济发展,破坏法律统一实施,毒化社会风气,危害极大,已成为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本文拟对2004年7月以来上海闵行区职务犯罪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职务犯罪(主要是贪污贿赂犯罪)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困扰着中国社会却又挥之不去的主要负面社会问题之一。预防职务犯罪是一项涉及经济运行机制、激励机制、财务管理体制和监督制约等内容的经济系统工作,还是一项涉及公民,尤其是公职人员的法治观念、法律意识、职业道德水准、个人品德素质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相关因素的社会系统工程。本文试运用犯罪成本理论,探索预防职务犯罪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涉“黑”职务犯罪日趋严重,并呈现出了较为明显的特征;在其成因上,系统性的工具交换是其宏观层面的原因,个体性的互惠交换是其微观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是职务犯罪的高发领域。且常以串案、窝案出现,针对国有企业进行职务犯罪预防.建立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联结的职务犯罪预防网络.将有效遏制国有企业职务犯罪串案、窝案的频发。  相似文献   

19.
刘馥毅 《法制与社会》2014,(32):256-257
女性职务犯罪已经成为危害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负面现象,对于女性职务犯罪我们应该认识到其相对于男性职务犯罪的特殊性,同时也应该从其本质出发分析出原因,例如女性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以及社会外部不良环境的影响,最后从制度管理教育方面共同来解决女性职务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组织工作人员不宜成为职务犯罪主体刘华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学界的传统观点认为,职务犯罪主体既包括国家机关与社会团体的公职人员,又包括国家与集体经济组织的工作人员,而且将后者作为职务犯罪的打击重点。随着市场经济逐步建立,这一认识的局限性业已显露。当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