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情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爱情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是引导他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教育。受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人们对教育理解误区的影响,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爱情教育缺失。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家庭和学校中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2.
试论当前青少年爱情教育缺失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爱情教育是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爱情的一种重要的情感教育,是引导他们走向幸福人生的教育.受封建传统文化思想以及人们对教育理解误区的影响,当前我国青少年的爱情教育缺失.对此我们应引起足够重视.在家庭和学校中有效地开展青少年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3.
爱情描写在屠格涅夫小说的情节中占有重 地位,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屠格涅夫小说描写的爱情纯洁、含蓄、散发着芬芳的诗意,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因而研究屠格涅夫的创作,其中爱情描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在元代多元文化交流空前活跃的大背景下,人们的道德思想、价值观念,特别是爱情婚姻习俗受到了影响,封建礼教受到了冲击。从而对元散曲及其创作,特别是对其爱情闺怨之描写亦产生了一定影响。丰富了元散曲的内容,对元散曲在语言、音乐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婚姻是一种社会制度,是客观的东西,具有理性、规定性、公开性、稳定性、特别是唯一性等特点;爱情是男女之间的一种心理感受,属于主观的范畴,具有感性、随意性、隐私性、易变性、尤其是多样性等特点.爱情是两性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婚姻是两性关系的一种主要形式;爱情可以超越婚姻,婚姻不能左右爱情.婚姻与爱情的关系决定了一个社会及其成员应该始终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状况这个基本前提,制定符合客观实际的婚姻规范.  相似文献   

6.
爱情教育是我国初中阶段学校教育的空白,一直到2004年,上海在试行的初三语文新教材中设置了“爱情单元”,爱情教育在我国才算真正开始。初中阶段学校教育是否应该引入爱情教育,引入爱情教育后会产生或导致什么样的结果等问题,引发很大的争论。评定争论双方价值对错,主要在于对争论的对象性问题进行反思。只有经过经验和理性相结合的对象性反思,才能对爱情教育进行公正的社会评价和理性的价值评判。  相似文献   

7.
朦胧诗是新时期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情书写作为朦胧诗主要题材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对朦胧诗具有代表性。本文将从朦胧诗中的爱情书写的内容和意义两方面出发,简单了解朦胧诗所阐释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莱芜梆子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自形成以来,一直是莱芜文化的象征。其现代戏折射出了当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爱情戏作为现代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戏相比有了全新的发展,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突破了历来的“才子佳人戏”的樊篱,紧扣时代主题,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性”特征。我们将从“忠于政治”、“融入亲情”、“秉承孝道”、“源自义举”四个方面阐释莱芜梆子现代爱情戏的内容,并在与传统戏的比照中突显现代爱情戏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爱情中充满美感,爱与美和谐统一。本文认为,爱情中包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伦理之美、道德之美。爱情内涵中具有多重审美标准,爱情追求中具有深刻的审美意向;爱情表达中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在表现爱情方面是极具特色的.本文借助于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论和意识构成论对小说中的爱情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艾米莉对爱情的描写是人类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上的情感的表现,其特点分别为本我--非理性;自我--非理性和理性的激烈斗争;超我--理性战胜非理性.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作家用犀利的目光对人类爱情进行的深刻透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商业大潮的到来,传统的爱情观受到严重挑战.张欣通过其作品中一个个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向我们展示了在当今都市中金钱对爱情的介入,以及人们面对金钱与爱情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古往今来,关于爱情主题的叙述是各国文学比较热衷的话题,文学作品里描述的爱情故事更是层出不穷。《倒数第二梦》围绕两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阐述爱情回归之旅。爱情的回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作品表层故事中体现出的爱的产生,爱情受挫。爱情回归;另一方面,结合弗洛姆的文学理论,以及灵与肉的关系,论述真正的爱情回归是灵魂与肉体的完美结合。针对有些现代爱情浮躁,情感混乱的状况,《倒数第二梦》在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社会中,有着深刻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3.
《呼啸山庄》在表现爱情方面是极具特色的。本文借助于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论和意识构成论对小说中的爱情表现形式进行分析,认为艾米莉对爱情的描写是人类在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层次上的情感的表现,其特点分别为本我——非理性;自我——非理性和理性的激烈斗争;超我——理性战胜非理性。通过对文本的分析,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女作家用犀利的目光对人类爱情进行的深刻透视。  相似文献   

14.
综观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作品,大都以描写爱情为主要创作题材.在他的笔下,爱情都是以优美抒情的风景描写为背景,是一种永远无法实现的感伤愿望,爱情虽然美好,但它带来的是痛苦、失望和死亡.在他有关爱情的主题中无一不抹上浓重的悲剧色彩,这与他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15.
"五四"时期女性文学创作中涌现出大量以婚姻和爱情为题材的作品,这一时期的女性婚恋小说还只是停留在对爱情神圣性与合理性的礼赞及论证上,对男女之爱中的性爱内涵还颇为忌讳。这就造成了"五四"女性形象只看重纯洁的精神性爱恋的"圣洁模式"。  相似文献   

16.
《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是王实甫的一部重要作品,其女主人公刘月娥在剧中表现出了鲜明的爱情婚姻理想:在婚姻选择中轻门第,重才学;追求婚姻过程中的自主与反抗;坚守中的忠贞与平等,这些方面充分展示了其爱情婚姻观的进步性。对于王实甫而言,《西厢记》中莺莺和张生的爱情应当是刘月娥和吕蒙正爱情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研究《破窑记》对研究王实甫的创作历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村的小说创作表面上是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爱情神话 ,但实际上着意构筑的是一个个的爱情乌托邦 ,这一个个的爱情乌托邦实质上是一种丧失了真爱内核的缺失的爱。造成这一幕幕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作品人物的孱弱人格与病态人性。作家深刻地洞察到了这所有的不幸归根结底揭示出的是人的荒谬紧张的生存环境 ,并努力探索着神性对人性的救赎  相似文献   

18.
沈从文的《边城》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中,写了两个爱情悲剧:翠翠父母的悲剧和翠翠自己的悲剧。通过分析悲剧成因,我们可以看到,作品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重构精神家园的努力,其"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尤其具有超前意识,具生态文学意义和生态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余华作为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作品往往从自身审美出发,强调自我的个人感觉,打破固有常识与传统故事性小说模式,从而起到先锋性的效果。《古典爱情》这部小说亦是通过解构与戏仿“古典爱情”的主题而达到建构其小说先锋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安德鲁·杰克逊是美国历史上一名著名的总统,1829年到1837年在位。1815年他指挥新奥尔良战役,击退了英军进攻,因而声名大震;后来当选为总统,又致力于政治改革,颇有建树。杰克逊敢想敢做,性格粗犷,在爱情问题上表现得尤为充分。他和蕾切尔的爱情既富于浪漫色彩,又引起后人毁誉参半的评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