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理论基础。贯彻"三个代表"思想,做好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第一,坚持"三个代表"思想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根本保证;第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前提;第三,继承与创新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本质要求;第四,理论联系实际是民族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2.
在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创新"是其核心理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创新已经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以及强调以企业家创新为主体的文化创新等是习近平经济思想中关于创新的重要内涵。  相似文献   

3.
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我国的现实国情,针对新形势下民族问题的特点,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作出了发展与创新。将"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作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民族工作的主题,这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又一大创新。立足于对"两个共同"的意义进行深入的探究,为形成各民族及各民族地区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局面做出一些努力。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为贯彻落实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华北制药党委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专题培训活动。第一期培训班邀请河北省政研会秘书长袁宝东和中电投良村热电厂党委书记张国来,围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进行授课。华北制药直属各单位党委、总支、支部书记和骨干宣传员,党群部门负责人和课题主要完成人参加培训。同时,华北制药集团公司还在干部职工中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创新驱动、科学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11)
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就要转变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要坚持从严从实,在引导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方面要从严从实,把中国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仰信念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和根本要求,筑牢理想信念"总开关"上要从严从实,在引领大学生创新精神培育方面要从严从实。  相似文献   

6.
与其它学科交叉融合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生长点,目前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遭遇对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与社会根源把握难度的制约,学科之间存在的价值冲突、人才队伍素养欠缺也成为不可回避的难题。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探寻交叉学科视野下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动力,在自主与借鉴中坚持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之理论自觉,大力培养高素养的人才队伍,协同多主体共建,是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摆脱困境之突破点。  相似文献   

7.
毕耕  周梦  黄彩春 《学理论》2011,(5):18-19
江泽民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基础,继承和发展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创立了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思想理论体系。在江泽民的思想体系中,宣传与农村宣传思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江泽民把马克思主义宣传理论与中国社会实际相结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宣传思想体系,对当前党的农村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张媛媛 《学理论》2015,(4):13-14
习近平的科技创新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在当代中国发展的产物,具有明显的时代性、系统性、前瞻性特征。在倡导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的新形势下,习近平从民族自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人才培养的角度论述科技创新,不但给我国科技人才的发展提供了方向,而且为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社会的转型提供了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9.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论语》中的一些思想也难免存在着消极性。从家国礼乐制度、人治思想等角度对《论语》政治思想进行批判,从"正统论"、"官本位"、"关系文化"等角度对《论语》时代文化观念进行批判,从君子标准、中庸弊端的角度对《论语》道德伦理思想进行批判。以《论语》思想批判为题,总结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发展的利弊得失,对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有中国特色的民族文化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谢彩华 《学理论》2011,(14):70-72
毛泽东的管理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对国内传统管理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又是马克思主义管理思想的运用和创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中国的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管理思想上也涌现出大量的方法。毛泽东管理思想对于我国当前形势下的企业管理思路创新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和谐"作为中国社会珍贵的思想传统和恒久的价值追求,它贯穿于中国思想发展史的各个时期.司马迁的<史记>中,也充分表现出了"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经济和谐、民族和谐"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12.
列宁思想随着十月革命而传播到中国,列宁的生平活动为中国思想界所熟识。在五四时期的"社会改造"语境中,列宁思想的早期传播为中国思想界提供了"社会革命"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及民族与殖民地理论。列宁思想得以在中国传播并发生影响,既有中国业已存在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五四时期"社会改造"的迫切需要及五四运动的有力推动等内因,同时也有苏俄政府发表加拉罕宣言和苏俄及共产国际帮助下建党实践的影响等外因。中国思想界在列宁思想影响下得以进一步发展,兴起了研究十月革命及学习和研究列宁的高潮,扩大了列宁和苏俄在中国思想界的影响,并且也在实践上推进了"以俄为师"道路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张莉 《理论探索》2003,(4):30-31
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发展的历史.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和发展,是全党理论创新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李萍 《求知》2015,(3):49
近年来,滨海新区高安劳务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坚持把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创建学习型企业有机结合起来,主动以国际化、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思维建设企业文化,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升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力、吸引力、竞争力、凝聚力和影响力,推动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1.坚守"一个核心",强化"四个意识",提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执行力。公司坚持"传承基因、借鉴吸收、创新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7,(11)
"五大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关于国家发展的新战略,其中体现着浓厚的人本思想,"创新发展"是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的动力源泉,"协调发展"是平衡大众整体利益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全民建造和谐家园的重要保障,"开放发展"是实现全民共赢的必由之路,"共享发展"是维护人民当家做主的价值指归。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本思想和当代中国的人本思想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确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人本思想就要从全面推进小康社会、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走群众路线以及强化依法治国等重要措施入手,从而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进程。  相似文献   

16.
张金虎 《学理论》2013,(18):143-145
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思想理论建设,从永葆党的政治本色和党员先进性、纯洁性的高度,积极推进理论创新和理论武装。思想理论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保持党员干部思想纯洁性的重要途径。思想理论建设是引领时代进步的必然要求,思想理论创新是引领国家社会前进的关键所在,思想理论成果是民族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5)
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与西方文化的双重碰撞和影响下,胡适立足于近代中国国情,提出了从思想启蒙出发解决中国的问题,要思想启蒙需要以健全的个人主义为提前与核心。胡适所倡导"健全的个人主义",力图实现人的独立个性,力图实现个人自主负责意识,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思想启蒙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反映了他对于中国民族问题的总体认识及其解决民族问题的纲领和原则。就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产生根源,发展历程作了论述,并力求对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作出客观的评价,最后对当代民族主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9.
肖涛 《学理论》2011,(7):46-47
":德治"几乎是从社会统治思想产生起就已萌芽的国家治理方式,并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典籍中得以完善。文章分析了毛泽东德治思想形成的渊源与理论构成,认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史上,毛泽东批判地继承了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进行了大胆的理论创新,形成了比较完备的以德治国的基本方略,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独特的理论表达方式,这些宝贵的思想对当前国家的建设与发展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6)
"微时代"悄然改变网络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扩大教育客体、干扰辨识能力、增加控制难度、提升沟通要求、冲击价值认同等严峻的挑战,结合《2015年中国社交应用用户行为研究报告》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关注"微"话语,树立"微"权威;大学生提升媒介素养,争做"微"领袖,组织"微"活动;高校加强监督管理,搭建"微"平台,利用"微"宣传;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模式,丰富"微"内容,提供"微"载体,创新"微"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