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国家教育部副部长王湛也指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今天,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开辟一片创新的天地,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发掘人的创新潜能,形成人的创新能力,满足每一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论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体系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文丽  马金虎 《世纪桥》2008,(12):85-86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历史重任,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协调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营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建立把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的现代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作为一个曾经以四大发明闻名于世的国家,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特别需要提倡创新精神、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4.
创新教育理念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需要深化改革教育的各种体制,培养创新型学风、教风与校风,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5.
孙晓静 《世纪桥》2008,(3):92-92,95
教师要在素质教育引导下进行教育教学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识和努力,尤其是各高校作为知识和人才的培养基地,更应该有一种时代紧迫感。  相似文献   

6.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历史重任,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协调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营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建立把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的现代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7.
培养创新人才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需要,是高等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遗传、环境、教育诸因素对创新人才培养的制约,高等学校应当承担历史重任,以培养具有创造性、开放性、协调性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营造具有时代性、开放性、超前性的内部条件,建立把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的现代教育,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新体系.  相似文献   

8.
大力推进教育创新,造就大批具有丰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教育创新需要深化改革教育的各种体制,培养创新型学风、教风与校风,以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创新,首先是在实践基础上的精神生产过程。先有精神创新,然后才有实践创新。无论是精神创新,还是实践创新,创新过程的基本要素都是创新主体、创新客体和创新手段,它们都经历着逐渐生成的过程。创新主体是创新活动的承当者,创新客体是创新活动的指向,而联结创新主体和创新客体的,是创新手段,精神创新的手段主要是精神手段。在这三个要素中,最重要的是创新主体,它决定着创新客体和创新手段的选择。只有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目的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创新主体。当创新主体实现了创新目的,将它转化为创新客体的最终形式,即创新成果时,创新过程也就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10.
邢颖 《学习月刊》2013,(20):55-56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知识经济是以知识创新的速度和方向决定成败的世纪.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知识经济的灵魂与核心。知识经济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更呼唤着培养创造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教育。因此.国际上也把21世纪称为创造教育的世纪。在我国,也把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迎接世界新技术革命的一项基本教育政策。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使其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高等学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主力军.探讨其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不仅应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应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创新教学,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面向全校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不仅应发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领学生健康成长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也应适应创新教育的时代要求,创新教学,为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创新能力而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管理水平的高低是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而加强管理和提高管理水平、创新管理方法是一个需要与时俱进的动态过程。在非国有企业迅速发展,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国企不应满足于现有的改革成果和管理水平,必须跟上形势的发展,不断提高管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赵素兰 《理论导报》2013,(3):57-58,62
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不仅对教学起到反馈、调节、评价、促进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学校建立良好的考风、考纪和学生学风建设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所谓创新型人才,它是指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专门人才。他们灵活、开放、好奇、务实且具备科学探求精神。在政治上他们具有坚定性、原则性和方向性,在业务上“一专多能”、“博学专精”。  相似文献   

16.
创新教育是当前中国教育界开展的研究主题之一,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一、创新教育的特征及实施环境 创新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创新知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问题,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正>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政府管理活动的综合性、多变性、动态性日益显著,亟需一大批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拥有创新勇气和创新动力、掌握创新本领和创新方法的新型公务员。因此,深入开展公务员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公务员开拓创新的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创新人格是指由个体内在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相协调、统一构成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有利于创新意识开发、创新精神彰显、创新能力强化的人格特质。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层面上看,塑造创新人格,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大局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与速度,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19.
教育是当代中国最受关注的领域之一。在新的时代里,教育的主旨和关键在于创新,创新是教育领域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 教育创新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它包括了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多方面的创新。教育创新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许多发达国家将教育创新的目  相似文献   

20.
付松 《当代贵州》2013,(3):40-41
贵阳市始终把提高城市创新能力作为“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首要推动力,逐步形成创新氛围浓厚、创新人才集聚、创新企业众多、创新成果突出、区域综合竞争力强劲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雏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