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一、人力资源管理观念及地位的转变 传统的人事管理把精力放在员工的考勤、档案、合同管理等事务性的工作上,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到了90年代,随着基础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在管理中,人作为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所强调的“科技以人为本”的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同。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有了重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2.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工作”,已经在我们思想上形成了“人事管理”这个固定观念。所以,现在我们常将“人力资源开发”与“人事管理”混为一谈。其实由传统的人事管理到人力资源开发是一种观念上的飞跃,也是企业人事管理经历传统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阶段。传统的人事管理强调这样五个方面内容:1.人事计划;2.组织和人员配备;3.指挥和领导;4,人事协调;5.人事控制。其本质,是经营管理者为实现对企业的有效管理,在其基本管理职能方面做出或形成的规范。换言之.人事管理强调人的存在的机能性.缺乏对具体…  相似文献   

3.
要实现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就必须把人口包袱转变为人才优势,这就在客观上要求实施人才发展战略。只有通过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提高人的现代化素质,才有可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一、传统人事管理体制应转变为人力资源开发体制市场经济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要想发展就要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传统的企业人事管理,实行封闭式人事管理,只重视人才的使用,不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在这种体制下,劳动者成为企业的私有财产,很少合理流动和配置,人力资源在企业发展中作…  相似文献   

4.
孙凤云 《世纪桥》2012,(3):141-142
我国国有施工企业现有的人力资源管理,大多数还沿用计划经济体制那套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由于这一模式与企业的发展战略脱节,缺乏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用人机制和人力资源开发体系,以及不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在改革开放以来国有施工企业虽进行过一系列的改革,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还处于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缺乏有效激励和培训机制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张毕勇  杨君 《求贤》2009,(3):40-40
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竞争力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组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是提高人才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企业管理从重视设备、技术、资金、营销,到重视人力资源管理.从传统人事管理到基于战略的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而发展到人力资本管理的阶段.这就要求管理者唯有从资本的角度来规划人力资源管理.方能取得业绩的突破.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人力资源开发也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而传统的人事管理对这种快速的发展和变化已越来越不适应。为了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就应该深化传统人事管理制度的改革,积极加速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转化,实施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及人力资源配置战略。人力资源的开发、配置和利用,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有根本性和战略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丁绍卿 《发展论坛》2000,(10):53-54
市场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源作为企业资源中最具能动性的活的资源,是企业获得永久性竞争优势的源泉。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程中,传统的人才管理体制正在向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型管理体制转变,企业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深入开发利用人力资源,合理配置人才,已成为当前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在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有待于进一步更新。传统的人事管理侧重于眼前的事务性管理,其管理方式以从上到下的调配为主。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要求企业成为“四自”主体,传统的人事管理方…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作用对于铁路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析了铁路企业员工的现状和心理思想特点,分析了铁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利于员工激励的因素,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思路,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入手,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不但经受着人才流向外企和国外的阵痛,还要医治非国有企业挖走人才的创伤。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国有企业在人才开发与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一是人才观念陈旧。一方面,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仍停留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经营者将员工视为工作标准的被动执行者,片面强调工作标准的严密性,重视监督工作标准执行情况,忽视员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忽视人才对技术、知  相似文献   

10.
企业员工激励的有效模式很多,借用埃德.劳勒全面薪酬理论,可归纳为外在薪酬激励和内在薪酬激励两大部分,这种分类具有积极意义。一、埃德.劳勒全面薪酬理论传统人事管理理论认为,薪酬是员工实际上拿到的或雇主支付的劳动报酬。埃德.劳勒于1971年提出全面薪酬的概念,将员工薪酬和企业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全面薪酬主要包括两部分:外在薪酬和内在薪酬。  相似文献   

11.
人力资源管理关心的是“人的管理问题”,其核心是认识人性、尊重人性,达到“以人为本”的目的。然而,在传统管理模式下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却存在着不少问题,需要从做好人力资源计划预测,做好人力资源选才、留才、育才管理,对员工进行能力开发与激励等方面改进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绩效管理在企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绩效管理应与培训体系相结合,从而起到激励员工、提高员工能力与企业工作效率的作用。绩效管理还要与企业薪酬体系相结合,才能真正提高员工积极性、降低员工流动率。要做好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在绩效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做好培训体系及薪酬体系的衔接,从而提高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13.
党政机关的人事部门,主要负责机关内部工作人员的录用、调配、退休和工资福利管理以及内部机构配置等工作,由于长期受传统人事管理的影响,属被动和服务性的工作居多,因而被定位为后勤服务部门。当今时代,在管理中,人不仅是一项资源,而且是重要的战略资源,“以人为本”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同。实现科技进步,经济与社会发展关键都在于人。在这一管理思想的指导下,以人才测评、绩效评估和薪资激励制度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得以确立。与传统的人事管理相比,新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无疑有了重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14.
侯斌 《实践》2005,(12):3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纷纷把原来的人事部门改作人力资源部门,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这并不单纯是名称的转换,而是管理理念的革新,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所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是第一宝贵的,把人作为最重要的一种资源来开发和管理,是市场竞争环境和现实的企业人事状况的需要.文章主要从"人性"入手,分析了企业现实的人性背景,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就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侯斌 《实践》2005,(11):38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突出.科技发展的根本是人力资源的开发.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为提高核心竞争力,纷纷把原来的人事部门改作人力资源部门,将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化为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这并不单纯是名称的转换,而是管理理念的革新,核心是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7.
人力资源管理与人事管理的区别张文军人力资源是一种新型人事管理,是对传统人事管理的一种创新。其理论依据是,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并非一种孤立的系统,它是组织得以存在的三个本质因素之一,同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紧密联系。它与人事管理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它的核心目标是最大限度地激励员工。一个公司中出现的人力资源问题往往涉及企业文化、企业制度与人员使用三个层面,借鉴国外先进人力资源的管理方法,将“人的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才能真正使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整个企业管理的轴心。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进程也在进一步加深,现代企业竞争已经从原来的产品竞争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理念竞争。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和激励员工的作用,发挥这些作用的前提是建立企业和员工共同认知的价值观。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甚至做到基业长青,就必须在企业文化上下功夫。通过企业文化加强企业的管理,在未来将会成为决定企业兴衰的关键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当今国企发展中面临的人才“瓶颈”问题,对传统的人事管理与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了比较之后,得出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先进性,提出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