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基于侦查的功能与价值,在其程序设计上充分映现着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的冲突与平衡。这一程序的特点,极易让处于弱势一方的公民的隐私权受到侵害。在侦查实践中,侵害公民个人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2012年3月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对现行《刑事诉讼法》作了诸多修改,充分体现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原则,但在刑事侦查阶段的隐私权保护方面仍然涉及甚少。有鉴于此,对我国侦查程序的相关立法进行反思和检讨,在此基础上,借鉴域外立法经验,完善以《刑事诉讼法》为核心的相关侦查立法,在侦查活动中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技术侦查中公民隐私权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犯罪形式的变化,技术侦查成为打击犯罪的重要侦查手段。技术侦查因其高度的隐秘性而与公民的隐私权产生冲突。如何在打击犯罪与保护公民隐私权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是技术侦查立法追求的目标。技术侦查以侵犯公民隐私权为代价,应受到严格的程序控制并辅以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3.
吴爽 《理论月刊》2006,(12):112-114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具体人格权。大多数国家先后确立了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制度,但各国在保护的具体方式上并不一致。在我国的现有法律体系中,尽管涉及到了对隐私权的保护,但都未将隐私权确定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因此,为更好地实现对隐私权的保护,应首先在宪法中确认隐私权为一项公民基本权利。其次,在民法或单独立法中对隐私权的保护作更详尽的规定。此外,在保护隐私权的同时,法律也应为隐私权划定合法的界限,以规范其行使。  相似文献   

4.
公安秘密侦查与人权保障的辩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晖 《公安研究》2010,(2):45-51
随着犯罪方式的组织化、隐蔽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秘密侦查日益成为公安机关控制和打击犯罪的有力武器,但秘密侦查的运用,也对公民的隐私权等合法权利构成侵犯,从而引发刑事诉讼领域犯罪控制与人权保护之间的冲突。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运用秘密侦查手段是转变犯罪控制模式的现实需要,是提高侦防效率的客观选择,符合法益权衡的法理基础要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秘密侦查行为对刑事司法制度带来的负面影响,表现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威胁,对公民其他诉讼权利的侵犯,对刑事司法伦理的挑战等。因此必须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的理念对秘密侦查行为进行法律规制。首先加强专门立法;其次建立司法审查制度;再次加强当事人权利保护,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在法律的规制下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5.
试析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是在传统隐私权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已成为现代银行树立信用形象、开展业务竞争的重要环节。对其予以立法保护,已成为世界各国银行业务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借鉴国外的相关立法和经验,根据我国的实际逐步建立起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在宪法和民法上明确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将隐私权确立为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和独立的民事权利。制定具体的法律如《银行保密法》或《金融隐私权保护法》,对银行客户的金融隐私权予以全面保护。此外,还应对银行客户金融隐私权保护的例外情形作出规定。  相似文献   

6.
赵霞 《人民论坛》2010,(3):60-61
美国是对隐私权保护制度最完善的国家之一,其通过宪法、单行法、专门法等各种途径加强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我国对隐私权保护起步较晚,对隐私权的立法仍较落后,还面临着许多的问题。通过对美国隐私权制度的梳理研究,有助于探求一些保护隐私权制度的经验,为完善我国的相关立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刑事搜查作为法定侦查行为,在实现收集犯罪证据、查获犯罪嫌疑人功能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公民个人的隐私。在我国侦查实践中,由于相关立法的缺失,刑事搜查行为侵害公民隐私权的现象屡有发生。在保护公民隐私权的视角下,探究对刑事搜查进行限制的法理依据,借鉴限制刑事搜查的域外立法经验,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刑事搜查立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科技的迅猛发展使大数据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与刑事侦查紧密融合,不断拓展侦查权行使的深度和广度,增强打击犯罪的精准度和高效性,但同时也给个人自由和隐私权保护带来新的挑战。为保证侦查权行使的合法性和适当性,应当明确对隐私权限制应当遵循的正当化事由,即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合理界定刑事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边界,明确来自公共领域、第三方领域以及基于个人同意的隐私问题,这是对抗公权力对私权利侵犯的藩篱。法律的明确授权是侦查机关对隐私权干预的逻辑起点,应根据不同样态的侦查行为对公民隐私权的干预程度,不断完善侦查程序中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路径,为保障侦查权的规范运行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在当今社会已经非常的普遍,由此,出现了传统公民隐私权在互联网环境下的延伸。一般来讲,互联网环境下的公民隐私权危害指的是把互联网作为基础环境,实施危害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以互联网为基础环境实施的公民隐私权侵害在如今越来越普遍,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强法律保护,采取多种措施,从而有效地保护公民隐私权。  相似文献   

10.
虚拟社会作为信息技术发展之后形成的崭新的人类生存空间,以其庞大的数据库和信息高速公路将人们带入全新的网络时代。与此同时,虚拟社会隐私权的问题也逐渐引起关注:世界各国建立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保护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我国的立法保护对此也有所体现,但未形成完整的法律体系。我们应该从法律、技术、伦理角度采取综合措施构建公民的虚拟社会隐私权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现阶段对公民隐私权的立法规定散见于宪法、民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就此所作的司法解释中,但却没有一部法律具体规定了隐私权的内容和侵犯隐私权行为的方式,当某些隐私权尤其是网络隐私权由于其具有流传范围广、传播方式特别等特点成为被侵犯的对象时,受侵权人往往因为法律规定上的限制,无法运用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的方式有力地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使得隐私权遭受侵害时寻求司法救济成为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大数据时代,以技术侦查措施使用缺乏制约、个人信息过度采集与滥用、违法犯罪信息不当曝光为主要表现的公安机关侦查权的不当运行可能对公民隐私权造成普遍且严重的侵害,并有演变为宪法意义上公民隐私权保护危机的可能。我国现有法律机制存在着对隐私权立法保护分散、司法保护力度不足等问题而使其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在宪法中确立隐私权保护条款、以合宪性审查控制侦查权等以宪法调适侦查权与隐私权冲突的做法兼具理论与实践价值,也许能够成为我国解决该问题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13.
新闻点击     
《公民导刊》2011,(11):3
江苏:立法保护公民个人信息日前,《江苏省信息化条例》在江苏省人大常委会会议上获得通过。《条例》中几条明确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条款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业界更称其在个人信息保护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随着公民权利越来越受到重视,立法上对个人信息保护也显得越来越紧迫",江苏省人大法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克希介绍,目前我国法律中涉及"隐私"保护的有17部法律,涉及"隐私权"的有3部法律,"但隐私和个人信息毕竟不同,譬如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微型话筒、针孔摄像机、可拍照手机等录音、摄像设备的不断普及,私自录音、摄像行为层出不穷,严重威胁到公民的隐私权。然而,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隐私权的规定尚不完善,有关私自录音、摄像行为侵犯隐私权的立法严重不足。我国应在法律层面明确公民的隐私权,并在民法、刑法中对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予以规制。同时,加强行政管理,对录音、摄像设备实行严格的市场管理,提高公民个人防护意识,以保护个人隐私权。  相似文献   

15.
周海 《前沿》2007,(4):100-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人的精神世界的安宁问题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个人的私生活受到各方面的侵扰。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被人们重视。目前,我国隐私权保护的法律规定过于原则,存在侵权的定性模糊、侵权人责任承担的方式不明确等问题,为此,就必须提高公民隐私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完善隐私权保护的民事实体法和程序法。  相似文献   

16.
"人肉搜索"原是网络社区一种高效率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互助行为.由于网络行为引导与规范法律制度的欠缺、公民隐私权保护法律制度的不健全等原因,"人肉搜索"正成为极易侵犯公民隐私权的行为.为实现对公民隐私权的保护、促进网络新技术的健康发展,有必要进一步确认隐私权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独立地位,加快对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制度的建设;健全和完善网络行为的规范立法,明确与细化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法律责任制度;建立以案例为中心的网络行为规制和引导的宣传体系以及较为便捷的网络侵权责任追究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隐私权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随着公民权利意识的日益增强,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然而,伴随行政权的不断扩张,人们发现对于公民隐私权的最大侵害是来自行政权的违法或不当行使,因此,建构隐私权行政法律保护体系,规范行政权力运行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文章就隐私权行政法律制度保护的理论基础作了有益探讨。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树甜 《传承》2011,(2):78-79
网络隐私权是传统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下的扩展和延伸,伴随着网络隐私权侵权的多样化及复杂化,世界上许多国家对网络隐私侵权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我国《侵权责任法》的颁布和实施,说明了我国在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我们应该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律框架,从行业自律、培养公民自我保护意识等方面加强网络隐私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汤纪东 《青年论坛》2011,(3):100-106
互联网所创造的无边界的虚拟空间催生着侦查信息化的发展,使侦查方式由传统趋于现代。侦查的核心是信息,而互联网恰能让各种与侦查相关的信息得到高效的管理和应用,进而提高办案效率。运用网络信息侦查破案已成为诸多国家刑事侦查的重要途径。然而,当网络监控、网络通缉、IP地址查找、网络侦查陷阱等一系列高科技的侦查手段赋予侦查机关强大的侦破能力时,公民的隐私权却遭受着前所未有的打击。网上侦查与公民隐私权存在着天然的冲突性,但二者又必须在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实体真实与程序正义的相互冲突的价值之间寻求动态的平衡。也惟有此,公民隐私权方可得到最有力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李超 《公安学刊》2014,(3):70-75
在公共场所安装治安监控系统,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必要手段,但是治安监控系统的不当使用和管理,可能会对公民隐私权造成损害却也是不争的事实。我国目前对于治安监控系统的立法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对公安机关的公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公民隐私权侵害考虑不周。应在各省现有立法尝试的基础上建立全国统一的公共场所治安监控系统的法律规范,并在治安监控系统的设置与安装、资料的管理使用和监督方面完善相应的法律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