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积极探索协商民主视阈下参政党参与协商治理,合理把握参政党基层组织在协商治理中的职责权限,对于参政党更好地履行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对参政党基层组织实践协商民主、参与协商治理的独特优势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参政党基层组织成员担任基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借助人民政协舞台、发挥参政党民主监督作用、投身社会服务等路径,把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政治协商和社会服务每个环节融合到协商治理中,不断提高协商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协商民主背景下,建设高素质参政党已成为各民主党派的共同目标,而作为民主党派基础的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也逐渐被提上日程。中共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当前一段时间内我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为深入思考基层协商民主、参政党基层组织建设问题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角度和新视野。从基层、基层协商民主、参政党基层组织的基本概念出发,探讨参政党基层组织与基层协商民主内涵与特征及多向循环互动的逻辑关系,不仅有利于推进其本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高素质参政党的自身建设,并最终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协商民主与中国政治发展、现代国家治理高度契合,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之间也形成了良性互动关系。一方面,协商民主是参政党政治参与的重要形式,是参政党建设的价值选择和制度选择,为参政党建设提供方向指引;另一方面,加强参政党建设对发展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是协商民主制度化发展的关键,是协商民主发展的重要内容,能为协商民主提供政治和智力支持。因此,要充分发挥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必须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升参政党的协商能力和水平。  相似文献   

4.
将"协商民主"融入到政党制度之中,可以说是中国政党民主的一个理论创新与实践突破。本文力图在协商民主的视域下,以政党、国家与社会三维关系的理论范式,通过把握参政党与执政党、参政党与政府、参政党与社会的多维关系,进一步探索参政党的政党行为及其功能。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以来,基层协商民主逐步成长,出现了层级推进的温岭民主恳谈会、机制融合的邓州市"4+2"工作法、"三委"并行的邛崃新村发展议事会、权力下沉的山东日照农村社区自治协商清单制度等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推动了社会治理主体由一元转向多元,社会治理方式由单一转向多样,社会治理过程由单向度管理转向多方互动,实现了政府行政管理机制与社会自治机制由相互排除转向有效衔接。要创新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加强资源整合与利用,提高协商的赋权性,培育基层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民主制度化建设,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实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大理论创新、重大制度创新和重大实践创新,不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主政治理论,而且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紧密相联,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提供了新的发展维度,对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中国参政党将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特别是在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协商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政党的"三信"也必将在协商民主语境下,通过政党政治协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安排。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以强大的领导力、权威性主导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广泛联系社会为国家治理现代化助力。在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框架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推进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在彼此交融、良性互动中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参政党的重大使命,是参政党能力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中共十八大以来,参政党在履职过程中,政治把握、参政议政、合作共事等能力不断增强,有效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程序化、制度化发展。但由于受到国内外环境以及参政人才、信息、制度等因素影响,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还存在协商功能发挥不够、协商过程不对等、协商成果转化效能不明显等问题。应着力从营造良好政治和文化环境、拓展协商内容与形式、加强思想共识和实践行动等方面进一步推进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民主形式。社会主义是其意识形态属性,民主是其本质属性,协商是方法、是手段、是途径,目的是统一思想、形成共识,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大提出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从协商民主形成、发展和完善的实践进程中,分析其在国家治理、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有利于为协商民主重要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协商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正在经历着从一种民主理念向社会治理实践的转换。辽阳市"两代表一委员"工作室集协商民主与基层社会治理功能于一体,按照利益诉求平台、矛盾化解平台、协商对话平台的框架对社会基层协商治理做出了重大创新。工作室的创立将协商民主在基层进行了制度化的尝试、实现了多元主体参与的网络型协商治理体系、实现了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从"会议代表"向"民意代表"的转变。对于社会基层协商治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是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整合功能。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参政党参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发挥各参政党在协商民主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参政党参与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加强参政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理念在于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实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民主协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以协商民主作为理论视角,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协商民主是与选举民主并列的社会主义民主两种主要形式之一。党际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主要层面之一,主要包括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协商以及参政党之间的协商两个方面。目前,参政党之间的党际协商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显得滞后。因此,推进参政党党际协商,从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来说,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共十八大强调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中国参政党将在未来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中,特别是在以政党为主体的政治协商中发挥出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参政党的“三信”也必将在协商民主语境下,通过政党政治协商得以更加充分的展示和呈现.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并对“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行阐述,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作为协商民主的参与者,民主党派应充分认识建立、健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的重大意义,积极探索参与协商民主制度、机制的建立,内容和形式的不断丰富、完善,在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自身作用,为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制度建设,新时代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对促进农村基层治理机制创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推动我国政治民主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出现的总体协商"质""量"不高、协商主体之间的协同程度不强以及制度化与程序化程度建设不够的实践难题,创新协同治理方式,增强协商主体的参与程度,构建协同的协商体系,让协商成为一种习惯,推进制度化和程序化建设,不断探索农村基层协商民主建设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指出要"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我国有着丰富的政治实践,具有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基本价值。在新形势下,加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制度建设,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政党协商是中国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参政党是政党协商的重要主体。搭建政党协商的制度平台,推进政党协商,必须按照"顶层设计与基层创新相结合、挖掘现有制度资源和开发新的制度平台相结合、制度建设与支撑体系相结合"的路径选择,健全完善政党协商运行机制,拓展政党协商形式,充实政党协商内容,规范政党协商程序。  相似文献   

20.
协商能力建设,是参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视域下赋予参政党的重大时代课题。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背景下,推进参政党协商能力建设需要在重视发挥理论研究的指导作用、增强参政党的政党意识、优化客观条件保障协商的有序进行及完善参政党的机制建设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