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的笑     
“在毁坏了的/紫檀木的椅子上/我母亲底硬的微笑不断上升遂成为一种纪念”每当读到著名诗人痖弦(现旅居加拿大)的这几句诗,我的心就痛一回,痛得好像一把青铜的挠钩,钩住我的心拼命地往外扯。在我的心目中,母亲的笑容特别深刻。虽然,我记忆里母亲笑的时候是很少的,而且多半都是无奈其何的瞬间苦笑而已,开怀大笑、发自内心的微笑则几乎没有见过,这当然是因为苦难的家庭、苦难的年代、苦难的我们。母亲也有笑的时候,那是真正的笑,是需要的笑,时间较为持久。那笑,是对着大队会计的时候。大队会计姓张,满脸胡子,下巴瘪瘪的、翘…  相似文献   

2.
母亲的微笑     
我是一个很普通的人,我的母亲更是千千万万极其普通的母亲中的一位,然而我深爱我的母亲,也正因为他的普通,我才总想把我对他的情感倾注在笔端。 我的母亲身体瘦弱,可一年四季总是忙忙碌碌的,她很少说话,一切都用行动来表示。在我的印象中,母亲的感情极少外露,就连她高兴时的笑也是很浅很淡的。 我记忆中母亲的第一次微笑,是  相似文献   

3.
蔡宁祯 《廉政瞭望》2013,(16):73-73
一个周末,随同事去他乡下的老家玩。同事的母亲个头不高,人收拾得清清爽爽,利利落落。从我们一进门,就一直笑不拢嘴,但没想到,在当晚的闲聊中。我与老人家的几句攀谈却让她掉下泪来。  相似文献   

4.
拾花三十载     
生在棉区、长在棉区,便与棉花结下了不解之缘,拾花的经历也就与记忆共存了。 父亲的早亡,迫使寡母在参加日常劳动的同时还得照顾我和刚会走路的弟弟。因此在三秋拾花的大忙季节,母亲因为中午不能回家,就只能将我和弟弟拖进了棉田。那时的母亲常常一个人拾两行花,弟弟自顾自玩,稍大一点的我就模仿母亲拽起了棉花。如今已经无法知道当时拾花的情景了,但母亲常常要求我带弟弟去一边玩,并笑我是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嘱咐 我的老家在山东省莒县北杏村,四代同堂,曾祖母、祖母、母亲、弟弟和我。父亲王烬美对我这个长子非常疼爱,偶尔回家,总要先把我抱进他那温暖的怀里,用带有胡茬的嘴使劲亲我,我觉得脸上痒痒的,便在他怀里又笑又叫,父亲也笑出了声,爷俩笑成一团。父亲不仅娇爱我,更严格要求我。这年春天,奶奶  相似文献   

6.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7.
父亲去得早,我从小就和母亲相依为命。转眼间,母亲老了,我也长大了。为了照顾母亲,我就在附近的一个煤厂打工,轮到自己休假,就回家陪陪老母亲。  相似文献   

8.
<正>从我记事起,就看见母亲有一台缝纫机,上海产,蝴蝶牌的,母亲总是把它擦拭得锃明瓦亮。每次放学回家,总能看见她坐在缝纫机边做衣服;经常半夜一觉醒来,她还点着灯在缝纫机上穿针走线。我的记忆里,她总是不停地咯噔咯噔地踩着缝纫机低头劳作,有时抬头看看我,开心地一笑,用手摸摸我的脸。她的手细长、柔软,一直都是很热乎。母亲的会过日子是出了名的,缝纫机帮她把会过日子发挥到了极致。那时候,供应的布票有限,几  相似文献   

9.
虚幻假面     
有时候得佩服那些编段子的人—— 领导照例说了个不可乐的笑话,大家照例哈哈大笑,唯有王工一人不笑。领导奇怪:你干嘛不笑?王工冷冷道:我明天就退休了,干嘛还要笑。  相似文献   

10.
杜美 《学习导报》2011,(8):51-52
"想我时,你就吃一粒糖,这样的想念就会甜甜的"。这是一个母亲对4岁的女儿说的临终告别。 当时,阳光暖暖的,母亲躺在病床上,两颊微微泛起红光。父亲把她抱到母亲跟前,母亲抚摸着她的头说:“孩子,妈妈要去糖果山上采糖去,可能很久才能回来,你若是想我,就在嘴里含一粒糖果,这样,妈妈就知道你想妈妈了。”  相似文献   

11.
合欢树     
史铁生 《党课》2013,(14):112-114
10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做得还要好,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10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不再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不过我承认她聪明,承认她是世界上长得最好看的女的。她正给自己做一条蓝地白花的裙子。  相似文献   

12.
蓝领王郁之     
祥子 《新湘评论》2004,(6):44-45
白白净净的王郁之,笑起来温文尔雅,尽管穿着套米黄色的工装,却横看竖看像个知识分子。我把这个感觉跟他一说。王郁之就笑了,他说,这话不是你一个人说过,我不知道工人要像个什么样子,但我确实当了30年工人。  相似文献   

13.
刘原 《廉政瞭望》2014,(4):74-74
偶看芒果台的《天天向上》,韩国籍的主持人小五说他小时候过年的红包都被他妈拿走了,完全不知下落。看到这段时我笑喷了,全世界的母亲都一个样子啊.我老妈也用过这招.今天说借点钱买米,明天说你开学要交学费了.因事涉温饱或教育这类大问题,我没法拒绝这税赋。于是,我童年时的那个浅绿色小钱包,每逢春节就会冒出~些崭新的钞票,像穿着新衣裳的住客,元宵刚过,它们就分批战略性撤退,我甚至不知道该到哪里捉拿它们。  相似文献   

14.
大地的唯一唯一的风叩开月亮的夜晚唯一的夜晚领来大地的女儿月色堆积如絮篝火点燃,唯一的女人爱上了骨针项链流水汩汩呀林野一片沉寂守着茅屋,唯一的女人梦见大地开花大地在女人的梦里,演绎着彩陶的心事唯一的陶罐,占据了女人的心底湾走在时空之外的河流臂弯里保存着母亲的体温守着大地的母亲火光中看见她的纯真之脸大地湾,夜风如此慈祥让我在一场突然的大雨中逆着时光之河走近你让我枕你的臂弯梦母亲的脸庞(鱼儿游进了彩陶,鱼尾轻摇大地做梦。)———母亲的脸在彩陶的脖颈上轻轻地笑了。黍被古人称作黍的一粒糜子奔跑在7800年…  相似文献   

15.
人生感悟     
快乐的哲学张元梅前不久,一位老同学出了车祸,整个车头都被撞坏了,幸亏人没有伤着。他一回家就向母亲报告了这个意外的不幸。“真走运!”没想到母亲竟高兴地说,“幸亏你开的是那辆破车,要是开你新买的车出去……”“错了啊!”老同学大叫,“我今天偏偏是开那辆新车出去的。”“真走运!”他母亲又一笑:“要是你开旧车出去,旧车经不起撞,只怕你早就没命了!”  相似文献   

16.
一 母亲离开我时,我才呼吸了人间20天的新鲜空气。产后大量出血,医疗条件的极端落后,很快地枯萎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直到现在,她唯一的儿子在无穷的思念里,对她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而没有具体的样子。但母亲是活在我心中的。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母亲的,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着,人们惋惜的,绝不会是我,而是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17.
母亲的恩情     
母亲的恩情早在我会呼吸以前就开始了。这一点是在我36岁生日那天清晨睁开眼睛计算年龄时突然想到的。从母亲受孕时起,我就已经开始样样向母亲索取。在那最混沌的十个月中,尽管母亲工作压力沉重,生活担子繁重,并没有妨碍她对我无私的赐予。更甚的是,八斤重的我降世那一刻,为了同母亲分体,断然破胎,截然开骨,在母亲剧烈加速的阵痛中,一路挣扎,夺门而出。  相似文献   

18.
刚过门儿时,母亲是个高挑、俊俏的小媳妇儿。作为地主家的女儿,在那个讲究“出身”的年代,为了摆脱无休止的革命改造,她20岁就嫁给了个子不高、长相平平的我的父亲。他们没有爱情的畅想,直接进入婚姻的内容,生儿育女,赡养双亲。流年似水,三十多年过去了,这对特殊缘分造就的夫妻,却始终恩爱。每每问及父母爱情保鲜的秘方,他们却总是相视一笑,缄口不语。  相似文献   

19.
作社会调查时,一位长寿老人曾郑重其事地告诉我:能笑就笑,长寿之道。我目前还不打算研究“长寿经”,尽管这是一个热门话题。但我却非常赞成“能笑就笑”,特别希望有些为官者能对老百姓打个招呼、“笑一笑”。  相似文献   

20.
孜弁 《学习导报》2014,(12):6-6
彭德怀平时不大喜欢照相。抗美援朝时,记者向陈赓诉苦:我们跟了他三天,他就是躲着不让照。陈赓对记者说:没问题,我保证让你照上。记者们又说:见彭总笑真是件十分难的事,所以最好能让他笑。吃过饭后,陈赓拉上几位志愿军领导,围住彭德怀,说:我们照张合影,做个纪念。彭德怀看看老战友,只好答应,可就是不肯笑。摄影记者有点着急,直看陈赓。陈赓不慌不忙地说:有一年,我在上海照相,照完一看模模糊糊。就问老板:怎么照成这个样子?老板说,你长得怎么样,照出来就什么样!我就说:哦,原来我长得模糊啊!彭德怀一听,扑哧一声,咧嘴笑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