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计算机犯罪活动始于60年代末,70年代迅速增长,80年代形成威胁。近年来,我国计算机犯罪也日趋突出,90年代后期,计算机犯罪的发案率成直线上升趋势。计算机犯罪范围广,涉及经济、政治及社会各个领域,其主要犯罪形式之一是制作、传播有害信息和制作、传播淫秽、色情软件。  相似文献   

2.
一、社会转型初期的有组织犯罪状况 我国传统社会的犯罪主体,基本上是以个体犯罪为主。 进入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我国开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与此同时,犯罪主体的形式亦开始发生变化,随着犯罪案件的大幅度上升,开始出现有组织犯罪。先是有组织犯罪的初级形式——犯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年代,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至30%,到80年代后却突增到70%以上。自200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的犯罪人数在平均以14.18%的速度逐年上升。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益突出。  相似文献   

4.
追溯绑架犯罪的历史,曾主管反绑架案件的公安部刑侦局四处副处长杨国林说,旧中国绑架十分猖獗,新中国后一度近于绝迹,以致于在1979年颁布《刑法》时,里面并没有绑架罪。但是到了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绑架犯罪明显上升,已经开始变成一个突出的犯罪现象。不过他说,从数量上看,  相似文献   

5.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对外来人员的管理逐步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外来人员犯罪逐年上升,已经被许多地方列为威胁社会治安的高危人群。随着近年来新一代外来人员犯罪的出现,其犯罪心理、犯罪动机以及犯罪行为都有强化的趋势,造成后果的恶性强度也有所增加。为此,文章在分析此类犯罪的同时,揭示其犯罪根源,提出应尽早采取有效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条例》的制订过程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在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社会生活的一些方面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情况和复杂的变化,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其中,青少年的各种社会问题较为突出。从80年代开始,青少年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居高不下,最近一两年青少年犯罪总数的70—80%以上,还出现了低龄化、手段恶  相似文献   

7.
防止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几点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些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不断上升,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统计,五、六十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比例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至30%;而1974年以来,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已占到70%至80%。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还有以下特点:第一是低龄化的趋势。据几个城市的抽样调查证明,六十年代的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是17至21岁,从1979年开始,青少年犯罪的高峰年龄段前移到14至17岁,其中犯罪的高峰年龄男性为  相似文献   

8.
在上个世纪的80年代中后期,世界各国开始兴起了一种以治理社区内的犯罪活动以及维护社区秩序与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治安与犯罪问题解决活动,即COPPS,并且把社区治安与犯罪问题解决上升为一种战略高度来处理社区内外部的各种问题、矛盾与纠纷,各国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COPPS战略对于我国农村矛盾的化解工作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充分的挖掘农村社区在我国农村矛盾化解中的重要作用,以维护农村社区的稳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加坡的青少年犯罪日益增多,引起了新加坡社会及司法界的广泛重视.在总体政策及思路上新加坡也经历了从只重惩罚到考虑青少年利益保护这样一个观念上的转变过程.本文介绍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处理青少年犯罪的矫正措施,以期对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处理思路能有一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上升势头 ,已成为带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据有关部门统计 ,上个世纪 90年代未成年人案犯占全部刑事案件的 18% ,分别比 70年代和 80年代增长 6倍多和 2倍多。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 ,研究如何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已成为法律界、教育界、社会学界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所关注的重点课题。一 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特点未成年人犯罪 ,无论在犯罪类型还是在犯罪主体上 ,都具有与其他犯罪所不同的鲜明特点。具体表现在 :(一 )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 ,犯罪的高发期年龄在 18岁左右 ,其中以 14~ 16岁少年犯…  相似文献   

11.
当前,刑事犯罪案件中,团伙犯罪日渐增多。80年代中期,滁城的团伙犯罪约占整个犯罪的20%;90年代初,增到60%左右;而近两年来,则达到80%左右。 流氓团伙犯罪的外在特征主要有4个方面:从人  相似文献   

12.
林东 《湖湘论坛》2001,14(5):33-34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我国近几年来的青少年犯罪问题日趋严重,他们的行为不仅毁掉了自己的前程,而且极大地危害了社会。最近,笔者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查阅了大量的资料,许多案例令人触目惊心。严酷现实告诉我们,治理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本文试图通过青少年违法犯罪活动的剖析,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 一、青少年犯罪特点 ──犯罪的比例逐年上升。据资料统计,在50至60年代,我国青少年犯罪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左右,且犯罪类型比较简单,多为小偷小摸、耍流氓等,那时青少年犯罪没有…  相似文献   

13.
备课卡片     
罪名日益多样化。80年代中期以前,未成年人犯罪主要是盗窃罪,间或有流氓罪等,但比重很小。80年代中期以后,虽然盗窃罪的比重仍居首位,但其他类型的犯罪已占了相当大的份量,一些恶性案件诸如杀人、抢劫、强奸、伤害在数量上有一定增加,同时还发生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未成年人为图财而进行的绑架和卖淫活动。犯罪方法日益成人化。①未成年人开始使用现代化通讯、交通设备等工具进行犯罪。②未成年人开始注重犯罪前的准备,突发性犯罪相对减少。他们事先制订计划,准备工具,确定伪装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农村社会治安秩序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社会治安发生了急剧变化,犯罪率上升,犯罪危害程度日趋严重。透过当前整个农村严峻的治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以来,洗钱犯罪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关注的焦点问题,各国政府纷纷把洗钱认定为犯罪,并制定专门的反洗钱法律法规以有效打击和遏止洗钱活动。我国应借鉴国外经验,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反洗钱体系。  相似文献   

16.
陈亚丽 《警察与体育》2001,(6):42-43,37
近些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过程中,女性青年犯罪也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较之80年代及90年代初,女性青少年犯罪的类型、性质、年龄特点等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变化。女性青少年犯罪具有较大的社会危害性,不仅在于犯罪本身,而且在于它是诱发其他治安案件和恶性案件的诱因。许多专家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女性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本文就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成因进行了理性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预防建议,以期能对减少青少年犯罪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犯罪现象持续增多。10年间,沿海和东北、中原地区,刑事犯罪案件大约增长了10倍,而且这种增长的势头目前仍在继续。犯罪现象的不断增多,影响了生产力的发展,危害社会的安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犯罪现象增多,有着十分复杂的原因。从根本上说,是我国现阶段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人口、法律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客观的、历史的必然性,又有主观工作方面的缺陷和失误。  相似文献   

19.
自杀性暴力犯罪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随着我国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频频发生的危害社会的自杀性暴力犯罪现象而产生的。自杀性暴力犯罪不是一个法律概念,也不是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种类,它属于暴力犯罪的一种。自杀性暴力犯罪的表现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自杀者一般采取爆炸、投毒等暴力手段与危害对象同归于尽,这种自杀犯罪形式占绝大多数;第二种是等到实现犯罪目的后再自杀。  相似文献   

20.
问题的提出据统计,近几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一直居高不下。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罪犯占全国刑事罪犯的70%以上,后来一直徘徊在30%-40%以较高水平。其中未成年人犯罪人数出现大幅增加,2003年达7万多,比上一年猛增12.7%。青少年犯罪率的增加反映了我国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对底层青少年教育和保护体系的欠缺,特别是那些处于无助境况下成长的未成年群体的救助、保护和教育体系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