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石时态 《求索》2010,(7):146-148
民事执行机构设置是民事执行权配置改革的重大课题。近年来,湖南法院为加强对民事执行权运行的监督与制约,实行执行裁判权与执行实施权的分离,先后进行了两次改革。笔者在分析两次改革利弊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执裁分离改革的构想,根据民事执行程序中存在行政性民事执行行为和司法性民事执行审判行为的不同特点,在人民法院设立行政性执行局和司法性执行审判庭,并准确定位其权能,强化其权力运行的监督与制约,确保民事执行权运行的公正与高效。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了目前理论界和实践工作中对民事执行权性质的不同观点,分析了民事执行权的性质问题,以求理顺执行体制,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执行机构。  相似文献   

3.
试论我国民事强制执行检察监督制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事行政检察监督制度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在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和保护公民、法人合法权益方面,已经和正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司法实践中。我国民事裁判执行工作面临"执行难"、"执行乱"等诸多问题,检察机关监督的缺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民事执行权的性质入手,论述民事强制执行检察监督的必要性、法理基础、构建范围以及监督的方式,提出加强民事强制执行检察监督的制度设想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民事执行担保制度是民事程序制度的组成部分,结合民商事担保制度,又将强制执行制度纳入其中。民事执行担保制度既具有私法制度的性质,又具有公法制度的性质,法律适用比较广泛,横跨程序法和实体法,在实践操作中比较复杂,具体运行起来比较混乱,没有发挥其真正作用。本文阐述我国民事执行担保制度相关的法学概念,分析实践操作过程中民事执行担保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建议通过制定《民事强制执行法》从根本上解决民事执行担保制度运行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李军 《人大研究》2003,(4):40-40
一要建立和完善现代司法制度。我国的司法机关包括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司法权包括审判权和检察权 ,与此相关的还有犯罪侦查权、裁判执行权 ,这两项权力又具有行政权的性质。因此 ,在侦查、检察、审判、执行等司法活动中 ,审判权和检察权是最主要的。要维护法制尊严 ,树立司法权威 ,保证司法公正 ,首先必须改革和完善审判体制和检察体制 ,合理划分公检法司机关的职权 ,科学配置审判权、检察权、统一规范侦查权和执行权 ,建立起权责清晰 ,有利于各部门职能充分发挥、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中国特色的司法体制 ,从体制上防止和杜绝行…  相似文献   

6.
姜虹 《公安研究》2013,(7):36-42
作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民事权利保护的有效措施,民事保护令在家庭暴力防治中具有积极作用。民事保护令的执行主体应当以人民法院执行法官和司法警察为主,这一方面符合司法资源配置和对行政权力行使制衡的要求,同时也可有效地避免保护令执行程序中以公安机关作为执行主体的机制设计缺陷。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人民法院民事执行活动“执行乱”的现象,已然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法院执行机构工作人员的违法犯罪现象的曝光率越来越高,社会上对民事执行活动应当进行法律监督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而由于立法的缺陷和制度的缺失导致了我国民事检察监督未能有效开展,因此。尽快健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已刻不容缓。如今,人民检察院从维护司法公正和司法权威出发,在民事执行检察监督方面进行了多种探索和尝试,受到多方好评,  相似文献   

8.
新民事诉讼法明确了检察机关对法院民事执行进行监督的权力,其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司法实践中检察机关如何进行监督,应秉承什么原则,采取什么方式,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本文将就上述问题展开论述,并提出几点建议,以利于检察机关进一步完善民事执行检察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9.
齐树洁 《中国人大》2009,(12):51-53
20世纪90年代的民事司法改革之前,英国的民事执行程序一直由法院法和法院规则予以规范。然而该执行体制的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其最主要的执行方式执行令状(大约占所有执行方式的85%)中规定支付的债务只有不到1/4的金额得到执行,每年未支付的民事判决债务超过6亿英镑。于是,英国的司法大臣办公厅从1998年推出一系列关于执行体制和执行程序的咨询报告,开始在民事司法改革的整体框架下对执行制度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2002年英国《民事诉讼规则》第26次和第29次修订时增补了大量关于强制执行的规定,确立了统一的新执行方式。  相似文献   

10.
当事人诉权和民事审判权的性质与地位,可以明确当事人诉权和民事审判权的关系,进而阐明当事人诉权对民事审判权制约的必要性以及司法改革实践中对两者关系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权彦敏 《求索》2010,(10):157-159
司法实践中法院判决后的胜诉方经常发现败诉方没有足够可被执行的有形财产,而债务人的知识产权却使债权人看到了实现债权的希望。作为企业财产的一部分,以知识产权作为强制执行对象有助于解决有形资产缺失带来的"执行难"问题。但是,债务人的知识产权能否作为民事执行标的,这是一个需要不断试错和验证的法律问题。美国的联邦法和判例实践在处置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执行标的的问题上已相当成熟,这对我国知识产权作为民事执行标的之处分立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民事强制执行法虽然体现了人权保障理念,但在被执行人的基本人权保障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缺乏相应的执行救济制度,执行过程中存在混乱现象等。应逐步完善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建立"缓执"制度,实现有限执行,并完善司法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以保障被执行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3.
王国飞 《理论月刊》2023,(7):125-139
碳排放数据造假案件蕴含着特殊的司法规制需求。碳排放数据核算具有科学的方法学机理,实践中出现的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可分为碳检测报告数据造假行为、碳排放报告数据造假行为和碳核查报告数据造假行为三类。除了行政规制这一主导手段外,司法实务中出现了借助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错误尝试。要反思环境司法权向行政权的过度扩张、任意扩大环境公共利益的内涵等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理论与实践中的盲目“扩疆”现象,简单套用这一制度会面临司法规制对象的差异性、规制目的的不一致性、规制制度的割裂性等理论与制度隐忧。摆脱困境,首先要明确碳排放数据具有秩序功能,继而弄清碳排放数据监管秩序破坏的内在机理,进而确立碳排放数据造假类民事公益诉讼的理念与实现逻辑。具体路径上,以“碳排放数据监管秩序恢复理论”为指引,构设出具有“差异化的启动条件、特色化的构成要素、创新性的裁判执行”的碳排放数据造假类民事公益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4.
让“执行难”不再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破解"执行难"这一长期困扰法院工作的司法难题,市人大常委会将民事执行工作列为今年人大监督重点,并深入剖析难点、积极建言。"执行难"究竟难在何处,有无破解之法?从今年4月起,市人大常委会对法院民事执行工作开展了紧锣密鼓的监督调研。  相似文献   

15.
董伟 《人大建设》2012,(12):38-39
对民事案件的执行活动进行监督一直是检察监督的薄弱环节。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开展民事执行活动法律监督试点工作,弥补了现行法律规定的不足、增强了对司法实践的指导性,更为完善相关立法提供了司法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6.
“能动司法”作为一个中国式问题的特殊性在于法律意识场景中的“明辨是非”与“惩恶扬善”的功能性期待和负载.理解“能动司法”问题的关键在于理解司法权的性质.在当代中国的司法场景中,如何让“能动司法”内在性支持司法权“依法独立行使”才是问题的一个关键面相.而这个问题关涉到两个方面,一个是司法权“独立行使”,而不是来自其他非司法部门的干预,另一方面是司法权如何“依法”而不是依据其他非法律根据的行使.这两方面的问题所在才是“能动司法”在中国成为一个特殊性问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7.
李朝龙  郑世保  张波 《前沿》2003,(3):71-7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事纠纷日趋增多 ,法官较以前拥有了更多的民事自由裁量资源。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较少 ,民事自由裁量权常常被法官非正当化行使。因此 ,分析民事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原因、行使的客观依据和影响其行使的因素 ,探讨民事自由裁量权正当化行使的思路 ,是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1991年4月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颁布实施,现已不能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今年4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审议了《民事诉讼法修正案草案》(以下简称《民诉法二审草案》),新的《民事诉讼法》明年将会颁布实施。《民诉法二审草案》增加了公益诉讼制度、小额诉讼制度,细化了调解程序与审判监督程序,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对执行活动、调解案件进行法律监督的新职权。检察机关如何执行修改后的《民事诉讼法》,是摆在民行检察部门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论民事执行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分析民事执行难的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对民事执行机制与社会信用体系的关联性进行了探讨。笔者认为,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是造成我国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根源之一,建立和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标本兼治的方法,是健全和完善民事执行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社会信用体系是民事执行体制发挥功能、防止民事执行难的基础,民事执行机制是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实现社会信用体系功能、提高全社会的信用道德水准的重要推动力。根据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的现实需要,提出了完善我国社会信用体系的几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马登科 《求索》2011,(8):234-237
有了古代民事执行长期酝酿的基础,在人文主义和法制思想照耀下,民事执行制度在法、德、英等近代法治先进国家迅速完善。其中,公力救济成为主要执行方式,法制日益完备,废除以刑代执的执行方法,实行对物执行,民事执行日趋文明化和人性化是其基本特点,这些特点随着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的形成扩展到其他国家。我国的民事执行的近代化也体现了该特点,现代的民事执行,在充分注意和保障生效法律文书实现的同时,十分注意执行方式和手段的文明科学,在民事执行中体现以人为本以及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