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一上了点年岁,就容易被人在姓氏前加个“老”字。我现在常常集“三老”于一身:“老工人”、“老兵”、“老作家”。唯“老作家”担不起,我以为作家能称“老”,不是光靠熬岁数,成就最主要。“老兵”则可以认领——1960年的兵,还不算老吗?至于“老工人”一衔,领之泰然,且欣欣然。  相似文献   

2.
一《鸿门宴》一文中“生彘肩”的“生”字,究竟如何理解,至今似乎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人将它释为“不熟的”;有的人将它释为与“胜”字同,反训为“又肥又香”;有的人将它释为“未食先留”之意;有的人将它释为系“全”字之误,作“全”解。最近,四川陈林俊先生撰文,将“生彘肩”的“生”释为“鲜”之义。在这诸多解释中,第一种说法尤为许多注、译者所采纳,因而影响也最为广泛。然而人们对这种说法也多有怀疑,因为项羽是个“为人不忍”、“生当作人杰”的磊落君子,他怎会将不熟的猪腿肉给被自己称之为“壮士”的樊哙吃呢?而早已习惯了…  相似文献   

3.
北京庆祝申奥成功3周年那天,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了“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发布仪式暨第二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一个“暨”字把2008年北京“两个奥运,同样精彩”的主题鲜明地凸现了出来。说到“同样精彩”,有件趣事不能不提及。2008年残奥会会徽发布之前,  相似文献   

4.
人與犬之趣     
狗是被人類馴化的食肉目動物,也是人類最早與之和睦相處、榮辱舆共的動物。說牠與人類“榮辱與共”確也恰當。在諸多新石器時期遺址中,多有被馴化的家犬遣骸。在人類“洞穴以居”時代,狗就為人類“看門守户”。可以認為,作為靈長目的人類與異類“狗”,是最早結為“伴侣”的。漢字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的“獸”,就有“犬”字邊。商朝時期的青銅器上,就已有“犬”字。人類最早生產方式是“狩獵”,這“狩獵”二字,是以“犬”字旁之“犬”相隨。這狩獵犬似可謂之生產力與生產工具。時至今日,遊牧業還有“牧羊犬”,充當人類助手。“…  相似文献   

5.
饮食之味,大约不仅仅在于食物本身那点酸甜苦辣的味道。可口好吃的东西被文人以“美食”冠名,既谓之美,总得与美丽有些关系。望文生义,当是好看且食之有“美丽”之味。想来食物之“美”,定与美丽给人的感受相通,是为“美食”。能品出食物之“美”的吃客叫美食家。自然,好吃之徒算不上美食家,最多是个老携——传说中叫拉睿的怪鲁嘴大且极其能吃。美食家的“吃”,不但口中有味,心中也是有谱的。哪怕寻常的东西,他也能东西南北说出个道道来。遇上大文人,简简单单的食品,也会被写得笔下生花,似有鲜花那样好看、好品之味儿。说到此…  相似文献   

6.
白族传统工艺扎染被称为“大理之宝”,至今已传承千年。近日,在洱海西岸的大理市喜洲镇周城村,我们采访了守护、传承这种技术的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扎染技艺传承人张仕绅,了解他与扎染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毛梦溪 《人民公安》2011,(17):43-43
短短几年.“国学”一词似乎被人请上神坛又推进沟壑。“大师”一词给人几多崇敬又几多迷惘。 因央视《百家讲坛》走出书斋走进百姓生活的清史专家阎崇年因校注的《康熙顺天府志》身陷“悬赏门”,他以“一字疏误视作羞、一句错断引为耻”自勉,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挑出一个错,  相似文献   

8.
生正逢时     
陈鲁民 《传承》2004,(5):40
著名戏剧作家吴祖光,生前给人题词留墨,最爱写的四个字就是:“生正逢时”,前前后后给人写了有上千条之多。不管是达官贵人,还是升斗小民,你要稀罕我的字,对不起,就是这句话。其实,就吴祖光这辈子来看,他还真是有点生不逢时。出生时,赶上军阀混战,民不聊生;长大了点,碰上日寇侵华,颠沛流离;三十多岁,正是才华横溢进入创作高峰时,被戴上右派帽子,发配到北大荒,一去就是二十多年;到了晚年,本该享享清福吧,又为“国贸案”一篇杂文惹上官司,好几年不得安宁。认真算算,他这辈子,“逢时”的好日子不多,他却偏偏喜欢“生正逢时”这几个字,也许这就是…  相似文献   

9.
7月13日晚8时,举世瞩目的2008年北京残奥会会徽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正式亮相,这个名为“天地人”的会徽被国际残奥会誉为残奥会历史上最出色的会徽。目前该会徽已提交京港澳三地知识产权保护。  相似文献   

10.
香港大学著名教授、同学大师饶宗颐,被海内外文化界人士视为与季羡林齐名,有“北季南饶”之称。1984年春节,饶老应约给香港一家中文刊物写了副春联:“岁月随人好,山河照眼明”,不仅寓意很好,字也写得好。洒金纸的春联随刊物寄送读者,人见人爱,争相传诵。  相似文献   

11.
《镜花缘》里描述过一个“两面人”的故事,“两面人”长着截然相反的两面脸,前看英俊姣美,后看丑陋无比,通览当今一个个被“曝光”的“大贪”,原来也都是耍的“两面人”伎俩:以“廉政”、“奉公”之名,掩“自私”、“贪婪”之实。请看——  相似文献   

12.
公仆与奴才     
将“公仆”与“奴才”并列,乍一看似有点大不敬。然而,将二者对比而论,却也有耐人寻味、给人启迪之处。报载,曾有一本“专著”问世——名日《下级学》。此书大肆兜售如何奉迎拍马才能在官场上左右逢源之术,竭尽抬轿吹捧之能事,赤裸裸地宣扬庸俗、腐朽的官场交易术,被权威媒体称之为“奴才学”。此书作者之一的张二江,靠着他的精明捞了个一官半职。作为  相似文献   

13.
赵辉 《台声》2013,(10):98-100
采访廖佳琳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从知道她“台湾制服女王”的名号到两人坐下来面对面的采访,中间不过2个小时。毕竞“女王”二字过于霸气,总觉得让人难以接近。但采访之中,却发现她爽朗的外表下,藏匿着一颗温润的心。  相似文献   

14.
周天柱 《台声》2009,(3):49-51
如今,漫步上海的街头,随时可见的一句黄底绿字的广告语:“洗不掉,找象王”。它以其特有的亲和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使象王洗衣连锁名声大振。就凭这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语,我与“象王”的创始人——黄进能有了一面之交。  相似文献   

15.
《探索与争鸣》1997年第5期发表了沈其敬先生《法治文明高于伦理文明吗——与蒋德海先生商榷》(以下简称“沈文”)一文。本着探索与争鸣的精神,笔者不避浅陋,在此仅就沈文核心观点的立论依据提些看法。民本关民主沈文中指出,儒家伦理思想可以用“仁”来概括,儒家哲学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管理目标可以概括为“修已安人”四个字。人为万物之灵,人治则万物皆治,人安则天下太平。儒家思想的确可以用一个“仁”字概括。孟子也的确表达过“民为贵,杜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沈文中也花了大量笔墨引用《伦语})、《孟子》等…  相似文献   

16.
印象刘保忠     
刘保忠曾在人民日报的采访报道中被称为“虎书记”,对于这篇文章,吉林市残联副理事长于彬向我提议说可以命名为“虎书记新传”,标题真好,我却未敢窃用,“虎书记新传”决不是在这两天采访,三次交谈,千把字文章能写得完的,我虽有自知之明,却也知道这个“新传”终会被书写,并且正在被书写着——那是一条条残联的政绩写在纸上的,也是一位位吉林市的残疾人写在心里的,这位虎书记,威风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7.
“权力骚”     
<正> 成克杰一审被判死刑前后的日子,广西南宁市一些单位把成克杰昔题的字也判处了“死刑”。初看此消,觉得写此新闻的记者倒是蛮省事,跟胡长清题字的遭遇几乎一个模脱出来。社会上无论成克杰还是胡清,谁倒台铲谁的字。但我对铲字成有点别的看法——不仅有“人‘走’凉”的感觉,更象是“人‘走’摔杯”。想当初成主席能题字,也算给足子;暗处的权钱交易,在小圈子里也算谁也没薄谁。成克杰、胡长清走鸿时,随便写几个字,肯定有一大帮搞法的叫好没商量,但为什么背运后铲之都来不及?成克杰胡长清被死,所以以前写的字就变得不好看了?  相似文献   

18.
进入武宣县地界,给人的感觉就是“山外有山”,汽车在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穿梭;看了武宣县的商贸市场和农民家居,令人吃惊地冒出三个字:“变化快”!——去年还是旧墙乱瓦,现在已是高楼大厦了!牵起项目的“牛鼻子”  相似文献   

19.
3月7日,索契,第11届冬季残奥会开幕式现场。一艘巨大的破冰船缓缓“驶入”菲施特体育场,船头剥落的浮冰露出了“和平”二字,在俄罗斯传统摇篮曲的伴随下,被击碎的浮冰渐渐聚拢,拼凑成英、俄文的“在一起”。又慢慢组成了国际残奥委的红蓝绿三色会徽。颂扬人类精神的力量。传达消除人们心灵之间藩篱的愿望便是本届残奥会的主题“破冰之旅”。开幕式总制片人康斯坦丁-恩斯特坐在体育馆第五层的导播间里。他眼前的舞台就是他的梦想——“生命、人际关系和健康都是脆弱的,人们应该团结起来。”  相似文献   

20.
对罗成泉的采访极其偶然,在荆门与朋友谈起荆门四大名泉时,有人诙谐地说,另有一“泉”值得一记,他便是东宝区泉口街办党委书记、荆门市首届五四青年奖获得者罗成泉。 成泉被人从农家找回办公室时已是下午2点。这位37岁的办事处书记一看就是个思维敏捷决策果断的人。他放过牛,当过民办教师,后参军入伍,回乡后曾任过企管会主任、企业矿长书记、东宝区委办公室主任等职,1998年到泉口街办当党委书记。岗位虽然在不断变换,但他敬业爱民的精神始终未变。 罗成泉有个记日记的习惯。他的日记包罗万象,有工作规划,工作随感,讲话提纲,更多的是社区民情,他将之取名为“民情日记”。我有幸翻读了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