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法院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近几年,在最高人民法院及地方各级人民法院的共同努力下,法院信息化建设已顺利完成2.0时代的建设任务,基本建成覆盖全国各级人民法院的网络设施,法院的业务应用逐渐得到了展开覆盖,数据的资源丰富并积累增多,数据服务得到广泛的开展,但目前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尚处于初级阶段。在法院审判体系中,实现法院全程可视化建设,为"阳光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提供信  相似文献   

2.
<正>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同志在今年召开的全国政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新挑战,全国政法机关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加强能力建设,着力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能力、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科技信息化应用能力和提升政法队伍拒腐防变能力。"五项能力"成为人民法院加强队伍能力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而法院干警要提升五项能力,培养"六善"即善学、善听、善思、善言、善断、善行  相似文献   

3.
大荔县人民法院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人大监督及政府、政协与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在审判工作、队伍建设、司法政务等各个方面均取得了卓越成绩,成为法治时代先进法院文化的典型代表。该院以"公正司法,一心为民"作为法院建设的灵魂,有力地推动了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自2008年至今,已获得"全省法院人民法庭建设先进集体"、"全市优秀法院"、"全市人民群众满意政法单位"等数十项殊荣;有15名成为省、市政法系统"先进个人"、10名被省高院表彰为"201 1年度办案标兵"、曾娟莉个人荣获"全省十佳法官和全国优秀法官"称号。一、抓精神文化建设,着力打造昂扬向上的法官队伍。大荔法院党组一班人认为,法院精神文化是法院先进文化的精髓,是法院群体的灵魂。一是抓好政治学习。要求每名干  相似文献   

4.
孙斌 《中外法学》1991,(4):68-70,80
<正> 星法院(Cowrt of Star Chamber)是英国中世纪后期设立的一种特殊的"特权法院".《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星法院在英国法中,指中世纪时代从作为补充普通法法院常规审判的御前会议发展而来,由若干法院和枢密院顾问组成的法院."1641年,它为英国"长期国会"通过的第一个法案所取消.从司法制度的角度来看,星法院被国会废除,这可以说揭开了近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幕.所以,尽管星法院在英国法制史的存续时间并不长,但其作用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人民法院也紧跟时代步伐,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取得了辉煌的成就。30年来,在青岛市委和市人大的领导、监督下,在上级法院的指导下,青岛法院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审判执行工作为中心,抓队伍,建机制,强基础,法院面貌焕然一新。青岛中院先后被最高法院授予"全国优秀法院"、"全国法  相似文献   

6.
李立 《中国司法》2014,(5):90-91
正作为政法微博的重要组成部分,法院微博在2013年的表现亮点突出。济南中院直播薄熙来案庭审、"京法网事"直播李某某等人强奸案、北京大兴摔童案庭审等,极大地回应了社会关注,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舆论反响积极。2014年2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司法公开座谈会"上表示,要用司法公开倒逼司法公正。之前,他曾明确要求:"把法院微博建设成推进司法公开、提升司法公信力的重要阵地"。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网络科技已渗透到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也成为人们生活中沟通交流的信息平台。新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是挑战也是机遇,要求人民法院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既要重视法院本职工作,也要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人民法院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的优势和特点,由传统工作模式向创新型工作模式转变,化被动为主动,及时发现和化解矛盾纠纷,倾听群众诉求和意见建议,运用新媒体技术和平台推动司法公开工作的顺利进行,提升人民法院在群众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8.
在国家转型的时代,我国社会的矛盾和纠纷日益突出,为有效减少矛盾,"大调解"机制应运而生.法院调解作为"大调解"机制的重要一环,由于影响中国法院调解的因素是多样的,使法院在进行调解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案件不能及时和合理的得到调解。为了提高法院调解的效率,在"大调解"的基础上构建法院调解制度,可以采取法院委托调解的模式,来减轻法院调解的负担,从而进一步提高法院调解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苏航 《法庭内外》2015,(2):55-56
时至今日,"审判信息化"在全国法院早已实现,各地法院目前正在逐步应对"大数据"时代带来的挑战,特殊条件下的"远程开庭"亦处于稳步探索阶段。而在12年前,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密歇根州已经提出了类似构想。可惜的是,因种种原因这一构想最终沦为从未开始的实践。  相似文献   

10.
李卫东 《法制与社会》2014,(14):173+175
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新媒体介质,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它所产生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改变了原有的执法环境,对检察机关执法活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媒体时代对检察机关执法行为的监督日益加强,甚至是用放大镜审视检察工作、评价检察队伍。因此,如何应对新媒体时代下如何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提高新媒体时代社会沟通能力,是检察机关必须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杨杰 《中国检察官》2013,(13):11-12
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对司法公正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网上涉及检察机关的话题备受关注,检察工作中的一些失误被媒体无限放大,为网民质疑和责难检察工作提供了素材。所以,如何尽快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挑战,不断提升新媒体时代的社会沟通能力,就成为我们检察工作科学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一、新媒体时代检察机关面临的新挑战当今我们已进入新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式样越来越多,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现在中国有数亿网民,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包括重  相似文献   

12.
张岩 《法制与社会》2011,(6):220-220
新时期的人民法院审判工作,应该紧紧跟随当今时代发展的脚步,突出法院工作的特点,谋求新的跨越.因此,立足于法院工作实际,本文认为应把"求实"、"求新"、"求民生"作为今后法院审判工作的生命线.  相似文献   

13.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治理科学化已成为社会管理领域理论与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就新媒体的内涵、新媒体视阈下社会治理面临的全新挑战、新媒体视阈下社会治理科学化的内涵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探索新媒体视阈下社会治理科学化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6):106-106
正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媒体环境下人民法院新闻宣传工作,5月28日下午,全国法院新闻宣传工作会议隆重召开。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周强出席会议并讲话,要求各级人民法院立足于坚持司法公正,提升司  相似文献   

15.
web2.0时代的到来使新媒体"泛传播"的特征愈发明显,新的媒介技术使大众深度参与网络并成为互动主体。无边界的公共空间和自媒体的出现为网民提供了更广阔的言论空间,与此同时大量侵权现象的产生也对新媒体空间的有效规制提出了挑战,"泛传播"更应意味着"泛责任"。在新环境下,对于名誉权和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亦应适应这种变化,有效维护新媒介技术的充分利用和人格权保护的平衡。  相似文献   

16.
史长明 《法制与社会》2014,(13):185-186
当前,随着微博、论坛、博客等新型互联网媒体形式出现,预示着我国已进入高度媒体化的传媒时代,"微时代"和公民社会的来临,各种意愿、情绪通过新媒体被释放、宣泄,然而就是这股不可小觑的"微力量"却作为一种影响大众思维、引导舆论发声、助推公安工作前进的巨大的社会力量。近年来新型媒体越来越受到各级公安机关的重视,如何处理警察与新媒体的关系,发挥新媒体正能量作用,是当前公安机关无法回避的全新课题。本文以"平安哈尔滨"微博为分析范本,积极探索新媒体的特点及传播规律,使其成为警察公共关系的宣传员,警察良好形象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7.
正相对于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当前,我国已进入新媒体时代,网民越来越多、手机用户越来越普及、信息技术应用越来越广泛,新媒体对现实社会影响越来越大,是否善于运用新媒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是普法工作保持生机活力的关键。本文拟对新媒体在普法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梳理,分析新媒体普法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传播具有速度快、范围广、影响大、作用力强的特点,基层检察院面对强大的"信息攻势",需尽快转变观念,加强与新媒体沟通的技术能力建设,完善舆情应对机制,在发挥舆论引导作用的同时,强化主动沟通意识,为检察工作营造良好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9.
<正> 一、英国法院英国的法院,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首先,可把英国的法院分为高等法院和下级法院。高等法院包括上诉法院和高级法院(the high court,它由大法官法庭"the Chancery Division"、高等法庭"the Queen’sBench Division"和专门法庭"the family division"组成,在伦敦和几个地区性中心开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带来社会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效果。根据时代变迁和党的中心任务的变化,主流意识形态呈现出不同的话语体系和传播形态。这需要从困境与超越的双重维度中系统分析新媒体发展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耦合、新媒体条件下主流意识形态传播的现实挑战、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力的指征及应然状态。面对新媒体"双刃剑"效应,主流意识形态要主动转型,提升传播力,主要有五大路径:塑造专业的传播主体、构建生活化的传播内容、发挥全面立体的传播功能、采取大众化的传播话语、提升传播受众的认同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