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实践》2009,(8):52-53
近几年来,草原文化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异军突起,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开创性的研究成果,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十分需要进一步挖掘和阐述草原文化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建构草原文化的观念与范畴体系。提出和探讨草原文化核心理念就是这种有益的探索,也是草原文化研究深化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2.
草原文化的产业化发展,是内蒙古民族文化大区建设的必由之路,也是文化大区建设的重中之重。推进草原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必须加大研发力度,尽快制定我区“草原文化”产业的总体发展战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各项政策;打破条块分割,重点组建一批大型草原文化产业集团;确定主导型文化产业,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成民族文化产业链;培育完善文化市场,使文化产业有一个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培养文化经营人才,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相似文献   

3.
在建设民族文化大区、强区策略的推动下,我区连续十年举办了“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学术研讨会,对草原文化发展的理论探讨以及探索草原文化在社会与经济发展中的实效运用,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2013年6月下旬,第十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以“创新发展草原文化、打造特色旅游基地”为主题,在内蒙古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举行。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内蒙古“草原文化研究工程”领导小组组长乌兰在开幕式上作重要讲话。她在充分肯定草原文化研究十年来取得的成绩及在国内国际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指出:草原文化的创新发展是形势的需要、时代的要求,符合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由民族文化大区向民族文化强区跨越的需要和草原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强调在草原文化创新发展中必须正确把握创新与传承保护之间的关系,要着眼于传统文化的继承;要着眼于文化前沿和时代发展,不能离开文化传统、时代背景和时代精神空谈文化创新;要着眼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积极搭建草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载体和平台,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为草原文化创新发展和内蒙古民族文化强区建设提供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4.
《党建》2010,(1):F0003-F0003
榆林地处中华文明的发祥地,是陕北文化的摇蓝,不仅有博大浓厚的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积淀,更有陕北革命文化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5.
苏肖雯 《实践》2007,(9):43-44
草原文化的基础是草原,如果没有草原为背景,草原文化也就失去了最大根基。以“草原文化”为卖点,有利于在中国加入WTO后,更好地迎接挑战和机遇,把中国乃至内蒙古推向世界,让世界接受中国。  相似文献   

6.
祁连县地处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北边缘,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地方,草丰水美。资源丰富,拥有中国最美丽的祁连山草原。祁连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蒙古游牧民族和定居民族之间的历史关系和迥然不川的文化形态,在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出辉煌灿烂的蒙古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7.
草原生态环境、草原文化和经济发展之间有密切的关系:草原生态环境是草原文化的载体,草原文化是草原生态环境得以保护的重要武器。草原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要素,它具有外部性特征和生物经济意义。草原文化是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所在,具有注意力经济功能和产业本身的经济价值。合理的经济发展为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奠定物质基础。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牧区经济发展,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和草原文化。  相似文献   

8.
王志刚 《实践》2009,(1):51-52
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的必然性 草原文化的现代转型所涵盖的意义是:草原文化从传统文化转型为现代文化. 讨论草原文化是否需要实现文化转型,首先要搞清楚文化转型的内涵.具有代表性的学术观点有:所谓文化转型,"是指文化在大范围内的彻底变更,是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所习以为常的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被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赵宝通 《实践》2013,(2):50
察哈尔右翼后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在这片热土上,千百年来各民族相互交融,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草原文明。特别是蒙古察哈尔部在长期的征战和发展中,传承了蒙元宫廷文化的庄重华贵,汇集了蒙古诸部文化的博大精深,逐渐形成了独具地域和民族特色的察哈尔文化。察哈尔文化是以草原为依托,以蒙古族为主体,多民族、多种生产方式结合并举的经济文化类型,是近代以来草原文化较为普遍的类型,是草原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察右后旗各族人民赖以生存和  相似文献   

10.
吴团英 《实践》2016,(4):51-53
正在2013年草原文化主题论坛上,为创新草原文化研究,笔者曾提出要探索草原文化研究的新路径,即草原文化元素和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研究。时过两年多,这个题目仍然是一个新题目,同时又是一个大题目。再次提出这个问题,其目的是希望推动草原文化学科建设,从学理层次上推动草原文化不断创新发展。一、草原文化符号体系的理论研究符号学研究涉及的内容很广,符号的性质、特点、功能及符号与记号、信号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朱秉龙 《实践》2006,(8):42-43
历史命运注定动态的进攻性的草原文化和静态的建设性的农耕文化在中国北方这块土地上狭路相逢,这是草原作家们难以回避的文化背景。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曾产生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草原文学的辉煌。当时,作家们用草原文明和农耕文明的交叉视角观照草原的历史生活和现实生活,从而使草原文学具有了双重文化身分,迅速得到了新中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接纳和认可。比如  相似文献   

12.
张明馥 《实践》2007,(10):44-46
近年来,“草原文化”已是内蒙古各族人民耳熟能详,引以自豪的文化概念。天堂草原,骏马奔腾,奶酒飘香,歌舞醉人……当你打开草原这部大书,一步步探寻文化之河的源头,你会发现,走进了古老悠远的童话世界,走进了大气磅礴的历史画廊,走进了撒满文明珍宝的绿色海洋,走进了深沉凝重的文化殿堂。  相似文献   

13.
乌兰 《党建》2012,(11):20-20
作为中华文化中独具特色的草原文化,其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共处等符合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一系列核心价值和理念,愈来愈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如何认识、把握和弘扬草原文化,已经成为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实现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大时代课题。草原文化在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弘扬草原文化,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是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内蒙古科学发展、富民强区的重要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4.
巴特尔 《实践》2010,(4):51-53
<正>文学艺术是草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是草原文化的记录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文学艺术以其独特而多样的表现形式、深邃的人生哲理、多彩的民风民俗,丰富了草原文化的表现形式,深化了草原文化的思想内涵,拓展了草原文化的审美视角,为草原文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和广阔的空间。同时,草原文化博大厚重的底蕴,又为文学艺术提供了润泽的文化生态环境和丰厚的创作土壤,使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5.
吴团英 《实践》2007,(5):43-44
一、研究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问题,首先应当明确界定什么是草原文化和游牧文化。我们认为,所谓草原文化,就是世代生息在草原这一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的历代不同族群的人们共同创造的文化。它是草原生态环境和生活在这一环境下的人们相互作用、相互选择的结果,既具有显著的草原生态禀赋,又蕴涵着草原人们的智慧结晶,包  相似文献   

16.
孙书敏 《实践》2010,(10):50-51
<正>草原文化是以草原为区域,以游牧生活为主要生活方式,以蒙古族精神为主要精神特征的文化形式。草原文化产生于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状态中。历史随着时间流逝,文化形态也生生不息地沉淀和更新,只有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才会出现文化形态的定格。流动的草原文化随着时间的推移,只有物质文化作为历史遗留了下来,而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流动的文化则消失在时间的隧道里。作为特定的历史流传物,文学作品是一种生命体验的记忆,它以完全的经验体验的方式,记忆下了草原文化在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中的产生和发展。从物质文化到精神文化,草原文学以文字符号的形式记忆下了一个完整的草原文化。因  相似文献   

17.
包红梅 《实践》2013,(10):60-61
草原文化是一种以草原为表征符号的地域文化。对于草原文化的构成,当下的研究中,有对人们的生活习俗、文化心理,尤其在道德领域影响较深的古代传统文化;有对政治生活领域和意识形态方面发挥重要影响的现代革命文化;有在日常生活、科技、经济和文化领域强势渗透的外来文化;有借着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东风在科技文化、信息文化和大众文化领域日益得势的新生文化……因此,用单一  相似文献   

18.
乌尼尔 《实践》2011,(10):49-51
第八届“中国·内蒙古草原文化主题论坛”2011年7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行。本届主题论坛以“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主论坛和“创新民族电影”、“内蒙古会展节庆文化发展”、“元代城址研究”三个分论坛相结合的形式,对草原文化与文化产业发展、草原文化与江河文化及其他地域文化的相互交流影响、草原文化发展特点和变迁规律等问...  相似文献   

19.
陶克套 《实践》2010,(5):53-53
草原文化作为成就辉煌的古代文明之一,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仅逐步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培育了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如草原民族的英雄乐观精神、求真务实精神和自由开放精神等。其中,自由开放堪称草原文化最为重要的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20.
今日的草原民族,正面临着汹涌澎湃的现代化潮流的冲击,也正在经受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草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进入新世纪以后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我们必须发掘草原文化的合理内核,继承和发扬草原民族的优秀文化,进而深入探讨草原文化的历史命运、发展落差、文化变迁、现代转型、未来走向等问题。这是21世纪摆在我们草原人面前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