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应该取决于所属学科的特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所在院校的特色等因素。公安院校法律系课程设置的基本定位应该在于:遵循普通院校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常规做法,专业理论课程是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的主体和重点;兼顾社会需求和解决就业困难的矛盾,应用性强的课程应加大比重;突出公安院校特色,开设与法学关系密切的相关公安类课程作为补充。我院法律系课程设置尚可进行调整。与此相关的几个问题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需要培养大批"德法兼修"的高素质法治人才。因此,法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任重道远。本文以《刑事诉讼法》为例,明确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目标和遵循的基本原则,发掘、梳理和充实课程知识点中的思政元素与内涵,并将其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同时,归纳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丰富课程思政的教学内容与实践路径,实现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最终实现立德树人,培养德法兼修的社会主义法治接班人。  相似文献   

3.
《国标》公布后,公安院校法学专业人才培养在思想政治方面既要满足《国标》的要求,也要体现出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的特色。公安院校法学专业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等因素设置。渗透性思想政治课程具有针对性和全面性,能够满足公安院校法学专业在思想政治方面人才培养的需要。开展渗透性思想政治课程,既要注重渗透性思想政治课程教师队伍的培育,又要找准思想政治课程与法学课程的融合点,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渗透性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相似文献   

4.
《国标》提高了普通高等学校举办法学类专业的标准。为了实现法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国标》对该专业的课程设置提出了明确要求,作为公安院校举办的法学专业也概莫能外。公安院校法学专业应在坚持本色、打造特色的基础上,结合毕业学生从事法律实践所反映出来的能力缺失情况,进行体系化、模块化的课程设置,且重点应加强公安法务课程的体系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论建筑类院校法学特色专业课程设置和衔接的系统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筑类院校法学专业课程应当包括教育部规定的14门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着眼于特色专业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应当确立民法学作为主干课程和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的控制枢纽地位,构建特色课程设置和衔接控制模型,有机融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突破既有学时局限,提高特色人才培养效率和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中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从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授课视角,解读培养新时代现代化法治人才的教育教学路径,以课程中如何融入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而开展好专业课程思政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行为宗旨,公安民警的执法观念、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财产、人身权利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民法教学有助于培养人民警察公平、诚实信用、尊重私权的执法观念,对于全面提高人民警察的法律素养、纠正实践中出现的执法观念偏差、轻视个人权利等问题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民法在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对民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予以重新审视和思考,在教学改革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突出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8.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的行为宗旨,公安民警的执法观念、执法水平与人民群众的财产、人身权利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民法教学有助于培养人民警察公平、诚实信用、尊重私权的执法观念,对于全面提高人民警察的法律素养、纠正实践中出现的执法观念偏差、轻视个人权利等问题有显著作用。因此,应当重新审视民法在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结构中的地位及作用,对民法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予以重新审视和思考,在教学改革方面作出有益的尝试,突出公安院校法学专业特色,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从独立学院民法学课程的设置嘉香,民法课程的教学安排存在着诸多问题,难以适应当今法学教学的特点和实践要求,本文在通过对立学院三本法学课程安排分析的基础上,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对“民法学”课程的设置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期望能有效地提高“民法学”教学的质量,达到三本独立学院法学教育的应有目标。  相似文献   

10.
目前,公安院校课程结构和专业划分存在着配置芜杂,交叉重叠,繁简失当等诸多缺陷,优化公安教育的课程结构是当务之急。根据自已的教学体会,笔者仅就民法、经济法在公安专科学校的开设谈点粗浅看法,以供商讨。 一、我校民法、经济法课程设置现状及原因 法律课程是公安院校的一类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学生的专业水平和基础十分重要,作为  相似文献   

11.
法学教育与法治启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并不仅仅是一种制度,也是一种信念和生活方式。因此,推行法治不仅要进行法律移植和制度完善,更重要的是要进行法治启蒙。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却未能有效发挥出来,制约了法治秩序的真正建立。为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度的法学教育改革,充分发挥法学教育的法治启蒙功能,推进法治国家的早日形成。  相似文献   

12.
分析法与法律概念 ,在理论上有利于对其他法律现象和法律问题研究的深入与展开 ,在实践上有利于避免法与现实生活的相脱离 ,从而促进我国法治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法有促进竞争的一面,但与竞争又不可避免地存在内在冲突。竞争法对知识产权具有“抑”与“扬”的双重功效,既能有效地保护知识产权,又对知识产权领域中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加以规制。在协调知识产权法与竞争法的关系时,竞争法应对行使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为予以豁免,对不正当行为予以约束。  相似文献   

14.
在当前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中,保证法律贯彻实施的关键,是从根本上破除领导干部中的"人治"思想,增强其法律意识,提高其法律素质。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法治的重要性,严格把好使用干部关,充分发挥各级人大的监督作用,健全执法责任制,真正把法律的贯彻实施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站在应然的视角,国家法应符合普世的道德观念并体现民族精神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而在现实世界里,国家法并非总是如此。这主要是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性造成的。从理论上讲,民间法生长于民间,服务于民间,是民间经验的结晶,是具体理性的体现。但民间法的粗暴、落后、残酷等非理性的一面也不容忽视。作为普遍理性的国家法却失于僵硬,作为具体理性的民间法同样也失于多变,因此张力与互动就成为它们关系的两种特性。  相似文献   

16.
软法位于民间法与硬法的分界面,而对法的应然、实然和必然的范畴切分构成硬法、软法和民间法的基本语境与逻辑基础。软法与民间法的耦合与界分主要以是否经过国家认可为分水岭。促进民间法向软法的转化是法治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习惯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人类最早出现、历史最为悠久的法,习惯法在包括少数民族地区在内的中国的广大区域具有重要影响。少数民族习惯法对中华法系内容的丰富、对中华法系成果的传播、中华法系精神的弘扬具有重要意义。研究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有助于拓宽法学研究领域、解决目前少数民族法制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正确对待现代化发展中的固有法文化。  相似文献   

18.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大幕;2008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则标志着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年的历程。这30年既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发生质变的30年,也是社会主义法治从无到有、迈出了第一步的30年,而改革开放30年在经济、社会和政治等诸多层面所取得的进步,与中国经济法及经济法治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所谓"三十而立",于此历史性时刻,回顾中国经济法和经济法治的历程,其意义不言而喻。本刊特在2008年末期刊登中国当代经济法学家史际春教授的一篇访谈录,以纪念改革开放30年和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规范执法既是党和政府的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吁求。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要强调以法律为自洽的范畴,在实定法范畴内达成规范执法,即以现行法律为执法的唯一和最高标准,以法律解释技术为桥梁,沟通事实与法律,以实现统一的执法程式和执法尺度,促成执法的确定性、规范化。  相似文献   

20.
国际人道法的界定及其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等同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国际人道法是由协定和习惯构成,从海牙法和日内瓦法发展而来的,在国际性和非国际性武装冲突中限制作战手段和方法,保护已经或可能受武装冲突危害的人员及财产,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武装冲突中人道要求的统一的国际法规则体系。从理论层面说,不加限制地把国际人道法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等同起来,多有不妥。国际人道法的内容包含于战争法、武装冲突法之中,只是战争法、武装冲突法的主体部分。只有把战争法、武装冲突法限定为指称作战行为规范的时候,才可以把它们等同起来,相互替代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