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德治思想源远流长。现代国家成长起来之前,中西方执政工具合理性类型是德治。中国共产党“以德治国”思想与中西传统德治思想有着本质的差别。  相似文献   

2.
西方决策效率低下,大多数人更多是从制度上和政治经济上去寻找原因,而西方国家决策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在于其文化传统。西方文化具有个人主义至上、对立思维、缺乏通融等重要特质,从某种程度而言,这些文化因素导致了决策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3.
胡云霞 《人民论坛》2012,(23):164-165
青年毛泽东的中西文化观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对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比较过程中形成的。青年毛泽东中西文化观的核心内容是在批判性地继承民族传统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西方进步文化,创造中西交融、服务于中国实际的新型文化;在现实应用中,要注意发挥不同文化在不同层面、领域的特长。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6,(1)
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的"诚信",在中西历史上都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传统中国在思想领域、政治领域、商业领域里都有丰富的思想资源。西方传统里,诚信的思想资源主要蕴含在古希腊、罗马法和中世纪基督教的三大传统里,而西方近现代社会的诚信思想资源突出表现在商业活动之中,并逐步形成了现代的诚信制度。当代中国社会的诚信文化建设,就在于要充分吸收中西方文化传统里的诚信思想资源,以有效的制度化方式推进当代中国的诚信文化建设,进而促进当代文明中国之建设。  相似文献   

5.
从“第二个结合”的视角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人民至上”的内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具有全方位的融通性。笔者从政治体系构建、政治文化塑造、政治行为本质、政治关系处理和政治发展方向等五个角度,初步探讨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人民至上”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的高度契合和深度融通。“人民至上”理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思想在激扬中的继承、在拓展中的光大。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对待西方文化的态度、中西文化比较的内容以及学习西方文化的方法与模式等方面比较了郭嵩焘与严复的中西文化观,认为二者的文化观既有相似之处,又呈现出不同的特色。相比较而言,郭嵩焘侧重于以传统文化为基点,来融会、贯通西方文化;而严复则侧重于以西方文化为参照系统,来挖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重构新的文化系统。  相似文献   

7.
中西文化之争问题,自从毛泽东同志自五四时期提出“西方思想亦应与东方思想同时改造”的主张以后,在他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一直非常关注这个问题。为了指导文化战线上的反对封建文化和买办文化的斗争以建设中华民族的新文化,毛泽东同志深刻地总结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经验教训,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历史特点,明确地提出了对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基本方针,形成了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中西文化观。  相似文献   

8.
中西文化的语言异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曼文 《求索》2007,(4):197-198
本文从中西语言文化的思维方式差异、跨文化交际语用差异、语言结构差异、态势语言差异,四个方面阐述了中西方文化与语言异构,并从中西文化的地域环境、传统文化、人伦关系三方面分析了中西语言文化异构的由来。  相似文献   

9.
李星 《前沿》2023,(1):23-31
党的二十大召开后,“中国式现代化”成为热点词汇。本文首先从历史维度回顾了中西现代化路径,从中探究中国式现代化相较于西方现代化的批判和超越之处,再从文化的维度来解读中西现代化路径差异之深层原因。研究发现,中国式现代化能够批判和超越西方现代化的深层文化逻辑是其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同时积极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坚持人民至上是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六个必须坚持”中首要的坚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式”的文化传承,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与超越;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中的坚守;是现代化视域下人的需要发展、自我意识觉醒的内在意蕴;是中国式现代化区别于西方现代化的显著标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  相似文献   

11.
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状况、传统伦理思想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在法文化上向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解构与建构——当前文化比较这我见江振军中西文化的巨大差异影响了中西传统文学的生长发育。中国文化自古以来我强调群体价值,西方文化自古以来多强调个人价值,中国文化偏重于道德与情感,西方文化偏重于法制与理性,中国文化多偏重于个性的压抑内敛,西方文化多偏重于...  相似文献   

13.
乔飞 《求索》2012,(5):48-50,64
晚清梨园屯教案中,民教双方为争夺玉皇庙地基产权,先后进行了五次诉讼。产权纠纷的背后蕴含着丰富的中西法律文化内容。西方强调当事人之"权利",清政府重视国家之"权力";教会强调少数人的权利自由,中国民间主张多数人的意志至上,教会法与中国民间法呈现出"理性"与"情感"之冲突。中国民间社会的法律心理具有"集团本位"色彩;在梨园屯,这种法律心理的形成与民间的神祇信仰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西法律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文化是共同制约法律制度并且决定法律制度在整个社会文化中地位的价值和观念.它属于人的主观意识范畴,是与整个文化具有有机联系的有血有肉的习惯,而不是某个社会可以选择或购买因而不具有任何特定社会遗传标志的中性人造品.法律文化是法治的支撑,中国和西方由于在国家的起源方式等诸多方面的不同,导致了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具有诸多差异.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律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艳群 《人民论坛》2011,(7):220-221
文化对人的行为构成潜在影响,不同的民族文化塑造不同的篮球文化。有别于西方传统的竞争精神、个人主义、运动追求和"分析思维",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平"、集体依赖、重"静"和"直觉思维"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我国篮球文化的竞技缺失。比较中西传统,有利于融合中西优秀的篮球文化,推动我国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法律意识的培养是中国建立法治国家,实现依法治国的重点之一。纵观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传统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衍生出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是由特定的法律制度和法制观念构成的。这种传统的法制观念的核心内容就是权力本位和义务本位,缺乏法律至上的思想渊源。这一法律文化深深地影  相似文献   

17.
张妮 《人民论坛》2010,(9):102-103
中国几千年历史所沉淀和积累的以追求和谐、反对争讼、维护特权为价值目标的法律及诉讼文化,与西方明显不同。西方的诉讼文化的基本内核是注重程序至上,实现对个人权利的尊重与保护。而中国的民事诉讼发展中所体现的"程序至上"色彩明显少于西方的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18.
薛晨 《前沿》2012,(18):153-155
近代中国在列强的入侵下被迫走上了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思想的道路,中国的爱国青年对民主和宪政作了很多探索和实践,但最终都是以失败告终.其中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将民主、宪政视为国家富强的工具;其次,在引用西方理论和制度过程中强行置换掉制度设计的最高目标导致理论逻辑上的混乱;最后,没有认清中西社会传统文化的巨大差异.论述以上三个原因以总结近代国人对民主、宪政的探索历程,以期更好地理解西方近代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19.
西方传统政治忠诚观历经了从"城邦至上"到神权政治,从世俗专制到民主国家的对象变迁,并逐步在价值层面上蕴含和发展了公平、理性、责任、民主等基本精神与政治理念,从而确定了西方近代以来忠诚关系的基本价值与原则,架构了西方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20.
方朝晖 《传承》2012,(5):84-85
正如狄百瑞在《亚洲价值和人权》等书中所揭示的,中国文化中自古不乏促进行业和社会自治的优良传统;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统之一,在儒家思想中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源,是儒家王道思想的自然要求。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借助于行业传统、职业规范和社会风尚,来约束大多数人和一代代后来者,可以达到与西方的"法"同样的功效。行业的自治与理性化代表了中国文化中尊重人的尊严、个性和价值的传统,却避免了西方自由主义的形式至上和过分倚重个人权利的缺点,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特色"的现代性乃至未来中华文明的样式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