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2.
《资本论》是马克思花费了40年心血写成的科学巨著。第一卷系统阐述了剩余价值生产理论,共有7篇,25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以简单商品生产为对象,分析商品的价值和价值形式;第二部分叙述货币转化为资本;第三部分分析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资本论》第二卷研究的对象是资本的流通过程,其中心是分析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共分3篇、21章。第一篇分析资本流通的形态及循环,第二篇分析资本周转,第三篇分析社会总资本再生产的实现。三篇分别着重分析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运动形式。第三卷研究资本主义生产的总过程,共分七篇。第一篇叙述剩余价值如何转化为利润和剩余价值率如何转化为利润率;第二篇接着叙述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平均利润,从而不同产业部门的资本家共同分享剩余价值;第三篇揭示了利润率趋向下降的规律;第四篇叙述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如何转化为商品经营资本和货币经营资本,从而剩余价值在工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五篇叙述利润又如何分为利息和企业主收入,从而剩余价值又在银行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之间得以分割;第六篇叙述超额利润又如何转化为地租,从而导致土地所有者也来瓜分剩余价值;最后第七篇通过总结各种收入及其源泉,分析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构成。  相似文献   

3.
《唯实》1982,(1)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在第三篇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当前,重温马克思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指导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这一篇的体会。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中,精辟地分析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深刻地论述了社会总资本的实现条件和形式,从而创立了科学的社会再生产理论。在分析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殊性的同时,马克思所提出的再生产的一般规律,如关于社会再生产必须在价值上进行补偿和实物上进行替换;关于社会生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他的光辉巨著《资本论》第二卷第一篇中,以单个产业资本为对象,“考察了资本在它的循环中所采取的不同的形式和这个循环本身的各种形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391页)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如果撇开资本的社会性质,仅就一般的生产过程而言,对社会主义经济也是适用的。认真学习马克思关于资本循环的理论,对于认识社会主义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加强企业的资金管理,进一步提高经济效果,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6.
虚拟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提出的一个经济范畴。在这一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作出了“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碎是虚拟的”的重要论断,进而又考察了货币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即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从而使虚拟资本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7.
《求实》1981,(Z1)
本章是《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导言。这个导言,初看起来是由外表上很少联系的两节组成:第一节研究的对象,第二节货币资本的作用。其实,这两节的中心都是在论述第三篇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第二卷前两篇研究的,是单个资本的运动,属于微观经济的范畴;第三篇研究的,则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属于宏观经济的范畴。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新论荟萃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王珏同志在《党校论坛》1993年第11期上撰写题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质和特征》一文。文中说,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应该是马克思说的:“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他说,公有制问题,是当前一个根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根本的实践问题。这个问题我考虑了很久。马克思在《资本论》第1卷第24章谈到过将来社会的所有制形式问题。他曾经说,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在剥夺劳动者,摧垮“靠自己的劳动挣得的私有制”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资本主  相似文献   

9.
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主将施密特在他的成名作《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专辟一章(第三章)讨论了马克思哲学中的认识论问题。因为它基于马克思的经济学研究成果之上,所以这一探讨为我们展开了一个全新且合理的意境:物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二十七章中比较集中地论述了有关股份制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过渡点”的重要思想。尽管一百多年来,西方股份公司有了巨大的发展,并出现一些新的特点,但是,正确地把握马克思关于“过渡点”的理论,对于认识当代西方股份制的实质,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马克思有关股份制的论点及其“过渡点”思想的提出马克思关于股份制的论述大体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股份制促进了生产的社会化和资本的集中。马克思指出:“股份公司的成立”,使“生产规模惊人地扩大了,个别资本不可能建立的企业出现了”。“在这里,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十三章中论述了相对过剩人口的产生及其存在的各种形式,这一论述至今仍未过时,它对于分析我国城市失业的成因及实施再就业工程,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马克思认为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积累的产物。他指出:“资本对劳动的需求,同资本量相比相对地减少,并且随着总资本星的增长以递增的速度减少。”随着总资本量的增长,总资本的可变组成部分即并入总资本的劳动力也会增加,但是增加的比例越来越小。可见“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  相似文献   

12.
徐加胜 《理论学刊》2005,25(12):68-69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内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这一范畴,但并未下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其论述中予以概括和抽象,以理解其基本内涵。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对虚拟资本的内涵可作如下理解: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从广义来说,它…  相似文献   

13.
《太和篇》是《正蒙》十七篇的第一篇,集中论述了张载的天道论哲学。《正蒙·太和篇》共分为二十二章,其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二章分别以太和之道、虚气关系、理学纲领为主题。第二章所述之虚气关系,既蕴涵于第一章的太和之道,又贯通于第十二章的理学纲领。由于这三章的主题和意蕴具有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一组加以解读。在《正蒙·太和篇》中,这三章所涉及的理学概念和思想意涵不仅最重要,而且历来的解读和研究分歧也最大。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正蒙·太和篇》这三章进行新注新评。这一新注新评,将基于张载理学的虚气关系,辨识并确认张载的理学纲领,从而以新的视角对《正蒙·太和篇》这三章涵括的天道论、心性论乃至知识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4.
《太和篇》是《正蒙》十七篇的第一篇,集中论述了张载的天道论哲学。《正蒙·太和篇》共分为二十二章,其第一章、第二章和第十二章分别以太和之道、虚气关系、理学纲领为主题。第二章所述之虚气关系,既蕴涵于第一章的太和之道,又贯通于第十二章的理学纲领。由于这三章的主题和意蕴具有相关性,因而可以作为一组加以解读。在《正蒙·太和篇》中,这三章所涉及的理学概念和思想意涵不仅最重要,而且历来的解读和研究分歧也最大。有鉴于此,有必要对《正蒙·太和篇》这三章进行新注新评。这一新注新评,将基于张载理学的虚气关系,辨识并确认张载的理学纲领,从而以新的视角对《正蒙·太和篇》这三章涵括的天道论、心性论乃至知识论进行再认识。  相似文献   

15.
如何从马克思的积累理论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鲁从明马恩政治经济池原著辅导《次本论》第一卷第二十四章“所谓原始积累”思考题解答学习马克思的资本积累理论,对于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意义。马克思关于资本原始积累的基本原...  相似文献   

16.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第一章第二节思考题解答李世华马克思阐述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原理对我国现实的指导意义何在?编者按:根据市委关于今年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要在深入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同时,学好九篇马克思广义政治经济学著作的要...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18.
此书系程伟礼、张生泉、吴小龙所撰,是许明主编的《中国知识分子丛书》之一,副标题为“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心路历程”。全书共分7章,即;第一章,最早知道马克思的中国人;第二章,痛苦的先知者:陈独秀;第三章,诚挚的先知者:李大钊;第四章,渊博的先知者:李达、李汉俊、陈望道;第五章,悲情的先知者:瞿秋白;第六章,沮丧的先知者:张国焘;第七章,新一代的先知者:毛泽东,蔡和森、邓中夏、恽代英、周恩来。本书从思想追求、理论探索、道路抉择、爱国热情等方面,以心态史的方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矛盾运动的论著,同时又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问题的论著。以往的《资本论》研究,一般是侧重于资本的本质及其矛盾方面,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还有其如何实现、如何运行的一面。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为我们开拓了新视野,促使我们对资本运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资本运行论———〈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第二版)》就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弓孟谦教授研究资本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部著作。本书分为导言和十七章。在《导言》中,作者对资本的…  相似文献   

20.
刘跃奎 《理论学刊》2001,23(4):63-64
一、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对创新思想的阐述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马克思指出 :“提高劳动生产力来使商品便宜 ,并通过商品便宜来使工人本身便宜 ,是资本的内在的冲动和经常的趋势。”〔1〕就各个资本家个人而言 ,他提高劳动生产力的直接动机则是攫取超额剩余价值。而这种对超额剩余价值的特殊追求 ,则构成资本家创新动力的一部分。这是马克思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角度所阐述的创新的动力。在《资本论》第 1卷第十章中 ,马克思强调指出 :“如果他要在同样的时间内做两双皮靴 ,他的劳动生产力就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