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力"者,佛家之术语,出自佛典《大智度论》"六度之业既深,十力之功自远",用来比喻佛祖有超群的智慧、广大的神通和无边的力量。后来,世间出了一个叫作熊继智的人,居然径直把这两个字取来做了自己的名字,甚至还动辄自称"熊十力菩萨",委实牛气冲天。当然,熊十力也有牛的资本:学贯古今、会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学说影响深远,后来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十力本人,也被尊为一代开宗大师、现代新儒学思潮的哲学奠基人。  相似文献   

2.
在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如何认识中国社会?重读《乡土中国》有助于我们从方法上解构中西文化争论的中国社会之困。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建构了基于文化自觉思想的社会学方法论,这不仅是费老学术思想上的一次大飞跃,且是当前人类社会和谐发展提出的共同要求。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深化对《乡土中国》的认识。发现社会:费孝通破解中西文化冲突之争,文化自觉的社会根基;深入农村:费孝通解读中国社会大历史,《乡土中国》的主题就是"研究中国文化模式怎样从中国农业和农村生活中产生出来";超越乡土:费孝通成就社会学想像力,实现了三个超越——超越新儒家;超越文化;超越方法。费孝通的文化自觉方法论构筑了他用生命、思想和乡土共同凝结的传奇人生。  相似文献   

3.
马一浮先生的新儒学思想,可以概括为新《六艺》论。“《六艺》该摄一切学术”,是新《六艺》论的首出观点,也是马一浮新儒学思想的总纲。“《六艺》该摄一切学术’,“《六艺》该摄于心”,“西来学术亦统于《六艺》”这三个观点集成为马先生“新《六艺》论”的核心层圈。其所建立的,是以心为根源(本原)为动力、为统摄的唯心论的一心开《六艺》、《六艺》开群学的文化哲学--学术思想体系。它确立了中国学术的中国性和《六艺》的原典地位,确立了回向原典中发展的文化思路及中国学术和文化的主体地位,并且确认全人类实存而有普世价值,而结论则是:“《六艺》之道炳然常存。”  相似文献   

4.
高秀昌 《学习论坛》2008,24(8):28-32
熊十力在创立"体用不二"新心学哲学体系的同时,对政治民主、经济民主、社会民主也有所关注.尽管他在"六经注我"、"我注六经"的过程中对于儒家民主思想的阐发并无多少新意,但是,作为希望以中国文化救世界的文化保守主义者,熊十力能够在倾心建立并且挺立中国哲学精神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的同时,关注政治社会问题,并企图以自己的独特方式为在中国建立真正的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而求索不已.这正是熊十力民主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5.
子思的《中庸》集《周易》、《论语》里中庸思想之大成,其中突出体现着一种人生和谐思想,这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中和”论。《中庸》第一章关于“中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相似文献   

6.
李娟娟 《党建》2014,(3):52-53
正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儒藏》的编纂不仅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而且是为了对人类文化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在北京大学未名湖后湖之滨的朗润园,我国著名哲学家、一代国学大师汤一介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半个多世纪的人生历程。汤一介先生家有两间书房,虽然不是很大,却四壁环书。其中整齐排列的《儒藏》"精华编"格外悦目。在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中,儒、道、释历来三分天下。但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只有《佛藏》和《道藏》,而没有《儒藏》。  相似文献   

7.
肖绮晖 《湘潮》2004,(3):40-44
我的案头摆着两部书,一本清新雅致——《桃蹊诗存》,一本质朴庄重——《时序逻辑程序设计与软件工程》。诗集言志感物,讲述着诗人人生经历与历史风云;专著行文严谨,记载着科学家以及他领导的研究小组近20年来的业绩与成就。而作者是同一个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唐稚松。  世上  相似文献   

8.
人文精神是一种沿袭古希腊文化的传统,是西方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中大量展现的内容。影片《美丽人生》在世界电影史上有着不可小觑的地位,它选取了战争的一个方面来凸显人文精神的内涵,将人文主义的精髓以电影语言的手法完关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发展以战争为背景,表达了对生命的敬畏之情、对爱的向往之意、对人生的不断思索,同时又对侵略战争进行强烈的批判,对历史、对人生进行反思,对人性进行叩击。  相似文献   

9.
程立显:北京大学德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研究员。曾留学英国,专攻西方社会公正思想史,获得威尔士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最能代表其学术取向和学术观点的论著有:《试论道德权利》、《马克思论社会公正》、《论社会公正、平等与效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若干伦理学问题》等论文和《西方社会公正思想》(英文版)、(伦理学与社会公正)等专著。  相似文献   

10.
作为第一个访问中国大陆、曾经经历中美关系“震撼世界的一星期”的美国高层人士.过去40多年中.基辛格出访中国50余次.有着“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之称。他关于中国的论述有很多.但他的新作《论中国》,首次尝试以专著形式系统阐述他关于中国的见解.重点分析和梳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战略.试图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1.
《庄子》学说所致力的是道的精神在人生的实现,《庄子》全部的社会人生思想主张都是由其道论伸展而成。《庄子》道论的实质,是颂扬道的精神,即道的自由和无限的本质特征。《庄子》的艺术思想是其道的学说在艺术方面的体现和延伸。 一   《庄子》之道的自由和无限的特性,生发出《庄子》艺术论纯任自然、法天贵真的基调。   庄子学派认为,天地万物的存在、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是自然无为而无不为,即一切出自天然,自然而然,没有有意识有目的的造作,一切又都在合规律合目的地实现。“天无为以之清,地无为以之宁,……故曰天地无…  相似文献   

12.
近5年来,学术界对于张闻天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先后出版了《张闻天文集》(1一4卷)、《张闻天社会主义论稿M张闻天建议开放市场的报告》、《张闻天与二十世纪中国》《张闻天在1935至1938(年谱)》等专题专著;此外,国内还总共发表了数百篇研究张闻天的论文。这些专题专著与论文不仅探讨了张闻天对中国革命所做的贡献,还深入拓展至张闻天的新文化思想、经济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等研究领域。值张闻天诞辰100周年之际,本文拟就近5年来张闻天研究情况作~分类概述。一、张闻天与长征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为胜…  相似文献   

13.
当今学界,形象学研究如火如荼,业已成为了新的热点。贵州财经大学文化传播学院朱美禄教授的专著《域外之镜中的留学生形象》,就是对形象学,特别是自塑形象的研究。由于资料功夫扎实,理论探讨深入,为这一领域增添了一抹光彩。中国近代史上一系列战争,几乎都以中国的屈辱失败而告终,但也使其"闭关锁国"和自绝于世界变得不可能,从而被迫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莘莘学子负笈海外",  相似文献   

14.
景戎华 《党史纵横》2002,(11):17-20
《影响中国大政方针的先锋学者———何新及他的〈新战略论〉》一文,重点介绍当代中国先锋学者———何新的《新战略论》。《新战略论》是何新的代表作之一。该书共三卷。第一卷《国际编》,主要分析西方诸大国战略及其理论基础,世界格局演化、生成,国际重大事件预测,由此提出全新的我国应对战略。第二卷《经济编》,主要研究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改革得失,剖析国企困顿原因,经济周期生成背景,错误指导理论渊源,市场经济规律,提出种种改革方案与重大举措。第三卷《政治文化编》,着力稳定国家政局,强调渐进稳健的改革路线,揭露西方“民主”、“人权”意识形态的本质,提出政治、文化、艺术发展大计方针。这些著作与20多年来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息息相关,关乎世界之前途,民族之命运,百姓之生计。载文载道,载浮载沉。以经天纬地之才,发定国安邦之论,谈富国强兵之术,陈长治久安之策。阅读此文,读者定会慨叹:真是奇人、奇才、奇谋。  相似文献   

15.
因毛泽东发表的《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在筹建新中国过程中所发挥的独特作用而进入西方学者的研究视域。70年来,西方学者围绕《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进行了一些研究,呈现了《论人民民主专政》研究视角的多维性、《论人民民主专政》生成逻辑的多重性、《论人民民主专政》"问题域"多样性等特点,反映了西方学者对待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的矛盾心态,即肯定与否定交叉、正确阐释与曲解误读交织。出现这种现象,既有意识形态的原因,也有研究方法局限所致。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     
《新湘评论》2013,(3):63-63
内容简介 《论中国》是美国前国务卿、“政坛常青树”亨利·基辛格唯一一部中国问题专著。他以一位资深外交家和思想家的独特视角,分析和梳理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外交传统,从围棋文化与孙子兵法中探寻中国人的战略思维模式,特别是试图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17.
最近,我认真观看了《思想溃堤后的堕落人生》警示片和《为民书记郑培民》宣传片,通过正反两面典型,深受教育,深有感触,深刻认识到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要引以为戒,警钟长鸣,牢记宗旨,常修为政之德,谱写清廉人生。  相似文献   

18.
《无能子》是唐末一部重要的政治思想著作,成书于跌遭丧乱之衰世,故而伸无君之旨,足以远继鲍生,为庄学之正统。及至近代未受学界重视,然其无名与无心之政治哲学基础、基于"圣""王"合流而形成的君臣批判、原始的平均主义与乌托邦政治、与西方自发展理论暗合的无为政治都对后世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它至少形成了四股思想潜流,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占据一席之地:自我管理、有限政府的无为政治;万物同根、崇尚自然的生态政治;崇尚平等、厌弃名利的反物质主义;叛逆知识话语体系的反智主义。  相似文献   

19.
读点经典     
《当代贵州》2012,(4):65
《论衡》二则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故多闻博识,无顽鄙之訾;深知道术,无浅暗之毁也。《别通篇》论贵是而不务华,事尚然而不高合。论说辩然否,安得不谲常心,逆俗耳!《自纪篇》  相似文献   

20.
人生哲理讲述做人问题,而这个问题历来难讲。难讲的原因,除了宏观社会环境方面对人的思想意识的影响之外,还在于这个问题本身。贺麟先生在其1941年发表的《论人的使命》《文化与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