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死刑是刑罚体系中最为严厉的刑罚.由于死刑剥夺了罪犯悔过自新的机会,并且不能铲除产生犯罪的社会根源,不可能遏制犯罪的产生,因而废除死刑是刑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死刑的存废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的,在我国现阶段,废除死刑的条件还不成熟.我国应该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在条件成熟时再废除死刑.因此,存-限-废是我国死刑发展较适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死刑政策一直对中国的死刑立法和实践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早期的死刑政策坚持不废除死刑,但推行严格限制死刑的“少杀慎杀”政策。“严打”改变了“少杀慎杀”的死刑政策,使死刑的立法和适用都呈现出上升趋势。在世界性的死刑废除趋势影响下,废除死刑也应当成为中国死刑发展的终极目标。但是,无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关于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设计都存在着巨大差异。我国死刑制度的发展方向应当以废除死刑为目标,但是当前应当重点强调对死刑的限制。  相似文献   

3.
死刑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刑罚手段,但传统的死刑观念受到了自然法学派理性主义和刑罚人道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冲击.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已废除死刑或基本上不适用死刑,但中国仍保留着死刑制度.本文结合目前死刑在世界范围内及中国的存在状况分析其废除的合理性及在中国范围内存在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4.
自从 176 4年贝卡利亚提出应当废除死刑以来的两百多年间 ,死刑存废的争论一直在激烈的持续着 ,为此 ,许多国家也进行死刑废除的艰难实践。对于我国的死刑 ,笔者以为 ,根据目前的国情 ,我国还未达到废除死刑的时机 ,但限制死刑却是当务之急。本文在指出我国死刑制度在“限制适用”上所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了完善我国死刑制度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死刑的存废及我国刑罚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废除或者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已经成为世界性潮流。但是我国在短时期内废除死刑的条件还不成熟。为了适应新形势需要、打击犯罪,有必要对我国现有的刑事惩罚体系进行改革。应在保留死刑的基础上严格控制死刑的使用,真正发挥死刑的震慑作用;对已不能适应新形势需要的死缓制度加以废除;完善对无期徒刑的使用;提高执法水平,使刑罚的威慑力真正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6.
我国目前不应废除死刑,并从物质条件与人文背景来分析死刑制度存在的必要性;从发展趋势看,我国死刑制度的必然消亡,但是死刑废除的过程是一个死刑限制过程。  相似文献   

7.
日本刑法中仍然保留着死刑制度。随着世界一些先进国家已开始废除死刑制度 ,在日本刑法界就死刑制度是存续还是废除 ,开始了激烈的论争。这一论争的焦点围绕在死刑制度的存在对罪犯是否具有威慑力、死刑误判的可能性、是否有替代死刑制度的刑罚、死刑制度是否符合宪法的规定、死刑与维护个人尊严是否相矛盾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8.
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废除死刑,限制并废除死刑的国际立法趋势从20世纪70、80年代开始显露出来。我国已经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同样不能回避废除死刑的问题,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只能根据自己的国情,走限制死刑进而废除死刑的道路。本文立足国际立法,分析了我国的死刑立法现状,并对死刑立法完善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9.
中国限制死刑的理性抉择之路是要逐步废止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再逐步缩小死刑的适用范围,最后彻底废除死刑。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要充分发挥死缓限制死刑适用的作用以及时目前的死缓制度加以改进,来实现对死刑的司法控制。  相似文献   

10.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是生命权高于一切,严格限制死刑罪种;保障和尊重人权,严格限制死刑适用或执行对象;尚未废除死刑的国家应当坚持严格的死刑适用程序和严格的证据标准,并确认死刑犯享有赦免权和减刑权;同时号召成员国逐步废除死刑.我国应最大限度减少和控制死刑.  相似文献   

11.
死刑终归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进程不协调,本次《刑法修正案(八)》顺应废止死刑的国际刑事政策潮流,取消了13个经济性非暴力犯罪的死刑,无疑是我国刑事立法的一大进步。但是我国现阶段仍不具备立废全部死刑的成熟条件,尚须在保留死刑的前提下,从立法、司法、政策及民众思想上创造限制死刑到全面废止死刑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国际司法的普遍情况来看,废除死刑是一个必然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在废除死刑的进程中做出了很多努力和积极的尝试,死刑的废除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犯罪在我国多配置有死刑这一刑种,这种适用方式并不符合世界经济犯罪立法的趋势。总体而言,对经济犯罪适用死刑不具备伦理否定的基础,同时,废止死刑这一刑种在我国具有现实性和急迫性,废止经济犯罪的死刑适用必须提上日程。  相似文献   

14.
死刑缓期执行制度是我国在世界上独有的法律制度,它充分体现了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具体要求。虽然目前该制度在司法实践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我们不能就此因噎废食,完全废除死缓制度,而应该对其加以改进完善,使其充分发挥宽严相济中"济"的作用与功能,达到控制死刑、限制死刑的目的,真正做到宽严相济。  相似文献   

15.
限制并废止死刑是当今世界的趋势.由于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现实原因,我国现阶段完全废除死刑并不现实,但对经济犯罪、财产犯罪等并非严重的暴力犯罪废除死刑却具有现实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贪污罪与死刑的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贪污罪适用死刑违背了刑罚的公正性,侵犯了罪犯的人格,实践中也收不到预防犯罪的良好效果,但就我国现阶段所处的条件而言,又不宜立即予以废除,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先从技术上严格控制直至最后完全废除的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17.
在人类的文明史上,死刑是资格最老的刑罚之一,其历史至少和国家的历史一样漫长。死刑又是发育、成熟最早的刑罚,当其他刑罚还处于萌芽幼稚状态时,死刑即进入了自己的“黄金时期”。死刑还是最早进入衰亡时期的刑罚之一,随着人类社会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死刑的生存便出现了危机。死刑存废之争已持续了二百多年,从我国刑法来看,死刑仍然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死刑的适用还较为广泛。在现代法治社会里,死刑的设置与适用应极为慎重。对毒品犯罪的死刑使用应当予以必要限制。  相似文献   

18.
从立法到司法实践,我国死刑执行程序较以前对死刑犯人权的尊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在具体操作细节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理念到原则、从制度到规则、从监督到保障、从责任到追究四个方面全面系统地完善我国死刑执行程序,确保通过正当的死刑执行程序,切实贯彻“少杀、慎杀、严禁错杀”的死刑政策,并通过合理人性化的制度设置切实保障死刑犯这一特殊群体的人权。  相似文献   

19.
《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确立了严格限制死刑并最终废除死刑的国际标准。以此观之,我国死刑立法虽然在明确死刑的适用条件、缩小适用对象、降低死刑适用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做出了限制死刑的谨慎努力,但在大幅度削减死刑罪名、适用死刑核准程序等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需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