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吴丹 《世纪桥》2012,(13):118-119
达斡尔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独特的少数民族,黑龙江省西部地区是达斡尔族人世代生活繁衍的聚集地,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特色鲜明的文化,传承着达斡尔族的民族精神也记述着达斡尔族的民族历史。迭斡尔族世代传承着宝贵的民族文化,并在传承的同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融合时代性与民族性,与其他各民族共同构建着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大厦。  相似文献   

2.
季音 《廉政瞭望》2003,(6):36-37
抬轿子,它的潜台词,就是阿谀逢迎,拍马屁。在有些单位里,总会有那么少数几个人热衷于此首。本来,领导与被领导只是职务分工的不同,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可是这些人则不然,他们在上级面前低三下四,露出一副权仆相;整天围着领导团团转,专找领导爱听的话来说。一个朋友告诉我,他所在的单位里,就有这样一个人:每当开会,领导说  相似文献   

3.
生活在东江的那一岸,我们与它朝夕相处,多数时候我们都忘记了它的来历,只叫它东江,因为它就在我们的城东,每次出远门都要从东江渡口来来去去的。可显然它是有来历的,它原来就是有名的嫩江,只不过我们在达语里叫它“纳文”江。嫩江流域是我们达斡尔人最主要的生息地。十七世纪,在尼布楚条约前后四五十年间,由于俄国人的侵扰和掠夺,战争的血腥之气就像一片吹不散的能引发洪水的阴云,始终笼罩在我们那些安然生活在黑龙江北岸的祖先的头上,无数先人为保卫故土而战死,或被虐杀,或不堪屈辱而自尽,他们的家园屡屡被“罗刹”(达斡尔…  相似文献   

4.
冯金彦 《新湘评论》2014,(23):64-64
包公祠斜挂在蜿蜒的护城河上,几座斑驳的建筑仿佛是落在护城河枝头的几只鸟儿,在讲述一个人的故事,讲述一个时代的故事。我总有一种感觉,一千年的包公祠只是包公一个人的荣耀,却是一个民族的耻辱。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什么名义的纪念碑,其实都是一枚针,用一个个逝去的名字作线,缝补一个历史的伤口,一个民族的伤口。  相似文献   

5.
工作的感言     
工作是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的愿望。一份好的工作是自己能力和地位的体现。在我的周围,我时常能感受到人们对自己工作的热情追求,即使是他告诉你,“我的工作好累呀,今天领导又让加班了,又要写稿子了”等等,诸如此类的话,只能证明,工作中他是如何得到重视和重用的。叫苦叫累只是一种形式,形式背后我们看到了他的快乐。即使他不会直接赞叹你的这种说法和观点,但如果让他失去这份工作,你就能看出他的无聊和失意。工作中大家都在努力,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渴望成功、高升,害怕失意和孤独。  相似文献   

6.
在共和国的历史航程上.一九九七年二月十九日是一个让人悲痛欲绝的日子,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忘记的日子。就在这一天里,我们敬爱的邓小平同志离我们悄然而去………突然间,共和国失去一位领袖,人民失去一位亲人和同志。山,在低垂;河.在悲泣;千里草原啊,从东到西,都在默念一个伟大的名字——小平同志……历史志能忘记,是您·与其他伟大的革命家一起,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屯缔造了位于中国正北方一个模范自治区;是您,从那一庄严的时刻起,就关注内蒙古这片神奇的土地,象关。c子女一样一把党的民族政策的温暖时时送到农牧民的…  相似文献   

7.
在一起     
正我是一个还没来得及出生就被迫与妈妈分离的孩子,严格地说,我只能算是一个胚胎。我爱妈妈,我们一直——我一直怀念在妈妈子宫里度过的日子,尽管妈妈把她的肚子裹得紧紧的,紧得我都快喘不上气来了。妈妈一直都在动。有时,我觉得她不是在走路,而是在飞;有时,她大声说着我听不懂的话;有时,她奋力挥动手臂。这时,我会听到歌声,有妈妈的,也有其他人的。  相似文献   

8.
《实践》2017,(4)
<正>历史上,达斡尔人在黑龙江流域依山傍水而居,以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长久以来,勤劳的达斡尔人在耕作园田、采集野菜、放排放牧、骑马赶路和捕鱼打猎时,都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绵长、高亢的曲调,这就是深受达斡尔人喜爱、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扎恩达勒,达斡尔语意为"民歌"。扎恩达勒类似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山歌、小调体裁,作为达斡尔族民间歌曲的总称,一直是达斡尔族民歌的主要表现形式。扎恩达勒的演唱内  相似文献   

9.
我是东洲区老虎台街道惠民社区党总支书记张玉华。作为一名社区书记,我坚持用真心对待社区每一个人,认真做好一件件小事,得到了居民群众的认可,换回了大家的真情。今天,我就讲讲发生在我们社区里的几件小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新疆达斡尔族社会生活的基本信息、民族历史、民族关系、家庭婚姻、民族意识、民族教育、民族传统文化等7个方面进行了田野调查,并对调查结果作了具体分析。其结论是:新疆达斡尔族是一个不辱历史使命、热爱祖国、善于学习、包容谦和、身心和谐的优秀民族。  相似文献   

11.
吴嬛嬛 《廉政瞭望》2014,(23):62-63
才一见面,老赵就开始怨声载道。这个58岁的台湾本省人,刚从总经理的职位上退下不久,正准备参加11月底举行的“九合一选举”。作为里长候选人。老赵还有两名竞争对手:一个拥有黑道背景,一个是政府公务人员,拥有厚实的人脉和政治资源。相比之下,作为无党派人士的老赵,都显得势单力薄。我们在一家餐厅其用午镊,两个多小时里,老赵一直在向我倒苦水.细数自己参选的各种郁闷。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9,(10)
<正>呼伦贝尔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因境内的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这里四季风光秀美,素有"绿色净土""北国碧玉"之美誉,春赏兴安杜鹃,夏游辽阔草原,秋观茫茫林海,冬看万里雪原,"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让人流连忘返。这里文化多元,被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誉为"中国北方游牧民族成长的历史摇篮"。这里民族和睦,生活着汉族、蒙古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42个民族。这里活力开放,拥有8个国家对外  相似文献   

13.
在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西缘,有一块三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历史上在这游牧过的民族把它叫做“茫崖”。“飞沙走石满穹塞,万里飕飕西北风”的名句,是对它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然而,就在这样异常艰苦的环境里,今天的茫崖人用实际行动唱响了“扎根高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主旋律,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不断跨越式地向前发展。这都缘于他们有一个好的带头人、一个真心实意为民造福的好书记——刘巴矜。  相似文献   

14.
艺苑     
烟台有一位老人,曾经做过大学里的老师,退休以后致力于研究中国的民俗问题。他几乎遍访了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集居区。在各民族的走访中,他收集了许多不同民族儿童用过的摇篮。在他的家里,就有一些材料、样式各不相同,但却都极为精美、结实、爱心独具的摇篮。  相似文献   

15.
李原  戴鸿斌 《求贤》2010,(7):51-51
职场上,对上与对下的沟通,往往是很敏感的。和领导沟通常有这种情况:领导并不理解你做事情的苦衷,就直接指责你。这时.请不要用情绪对冲.那就失去了沟通的意义。你可以选择暂停.比如先听完领导的话.然后说,“请容许我想一下.再跟您讨论。”批评也可以理解为并不是指责我们.而只是在谈论事情。如同射箭.我们自己不要挺身去做挡箭牌.要学会把箭让过去。和射箭的人站在一个方向上来看.有什么方法可以躲开这只箭。  相似文献   

16.
陈晋 《党史文汇》2008,(3):55-56
关于历史,人们不太陌生的一个比喻是,它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像一个人的记忆那样重要。一个人丧失了记忆就会成为白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轻慢和忘记自己的历史,那将是不堪设想的,至少不会是一个拥有成熟智慧和强大精神力量的国家和民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和恩格斯有一段名句:“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  相似文献   

17.
新年期间,我第一次应邀参加中国朋友的婚礼。那天阳光灿烂。我买了一束鲜花,赶到酒店。喜宴热闹极了。新郎和新娘挨桌敬酒时,每位宾客都送上一个红色的小信封。是贺卡,还是一种神秘的护身符?我毫无准备,急忙询问身边的朋友。他笑着低声告诉我,信封里是现金,送得越多说明和新人的关系越亲密。听了他的话,我赶紧掏出一沓钞票,塞进朋友的信封里,说这就算咱们两个人的,我宁愿被认为是个穷鬼.也绝不敢当小气鬼。  相似文献   

18.
吴长利 《求贤》2012,(12):53-53
“你应该冲去,这个时候就需要党员上。家里你放心,有医院党组织和同志们的关心,困难我们娘俩儿能克服。”这是妻子在我援疆临行前对我说的话。1998年3月,我们医院接到上级的指示,要派一名泌尿外科副高职称以上的同志去支援新疆。当时科室里符合条件的同志共有7名,我是其中唯一的党员。经过反复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放弃去美国留学的...  相似文献   

1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上的讲话指出,在和平建设时期,如果说有什么东西能够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的话,腐败就是很突出的一个。我们的党员干部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社会上形形色色的腐朽落后思想每时每刻都在侵蚀我们的党员、干部,如果思想防线不牢、意志不坚定,就很容易受到腐败病毒的感染。领导干部要做到拒腐蚀、永不沾,关键是要经受住权力、金钱、美色考验。  相似文献   

20.
悦读书讯     
<正>如果读书也能算是一个嗜好的话,我的唯一嗜好就是读书。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人类之所以能进步,靠的就是能读书又写书的本领。——季羡林《季羡林读书与做人》读书这个习惯是可以培养的,但若你在这个习惯里找不到所谓的志趣,就会特别容易放弃。即便你强撑也没有多大意义。但对读书上瘾后,就很难戒掉了。那些喜欢读书,真正对读书这件事如此专注的人,大多都因为对读书上了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