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泽东曾经自称是"马背上的诗人".在长征途中,毛泽东用他的豪情,谱写了一首首壮美的诗篇.长征已经过去整整70年了,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从这些诗词中,感受到长征的艰辛和红军将士的崇高气概."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词".我们仿佛看到,一个伟大的红军诗人,在飞奔而来的马背上,吟咏着精美的诗篇,演绎着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精神刍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集中体现和象征,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亦是21世纪中国人民继续奋发图强实现民族复兴的精神源头和精神动力。毛泽东精神与毛泽东思想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毛泽东思想的范畴不足以涵盖和代表毛泽东精神的全部内涵,应该将毛泽东精神从毛泽东思想中独立出来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是20世纪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体现在毛泽东这里可以新中国成立为界分为前后期,前期表现为争取国家独立,人民解放;后期表现为坚持走社会主义强国之路。毛泽东的诗词集中体现了这种民族精神。根据别林斯基的论述,毛泽东属于那种强烈表现民族精神的世界性诗人。  相似文献   

4.
正红军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毛泽东作为长征的亲历者和指挥者,他在"马背上哼成"的几首关于长征的诗词,是长征历史的艺术再现,是长征精神的提炼升华。让我们以毛泽东在长征中的诗词为线索,沿着一代伟人大气磅礴、气宇轩昂的胸怀探索长征足迹,感悟长征精神,感受那战胜任何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和大无畏革命精神的人格魅力。  相似文献   

5.
李安葆  程安辉 《湘潮》2005,(10):13-14
毛泽东常以诗词反映革命斗争实践,表达自己的情思。他的诗词,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尤其在长征时期写的诗词更充分地反映了这一点。长征:毛泽东诗词创作的高产期从毛泽东现已公开发表的67首诗词中,以红军长征时期的1935年和我国处于经济困难时期的1961年创作的诗词为最多,每年各写诗词达8首。若将长征前夕写的《清平乐·会昌》和长征后期写的《沁园春·雪》算在内,则长征时期写的诗词多达10首。那么,长征时期就成为毛泽东诗词创作最多的时期。为什么毛泽东在这两个历史时期创作的诗词特别多呢?这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处于最困难的时期密切相…  相似文献   

6.
纵观毛泽东伴随其漫长革命生涯的诗词创作历程,有两个高潮时期,前者在1935年前后的长征阶段,后者在20世纪60年代的“反修”时期。作为革命家和政治家的毛泽东,其诗词创作的主题,主要是“长征”(可以作为打天下、创业——反蒋、抗日、建国的代名词)和“反修”。出现这两个创作高潮期,正是艺术规律使然。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或上品.则集中出现在第—个高潮期,谓之“长征诗词”。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精神是20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主要象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推动中华民族进步与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需要进一步挖掘、诠释、提升中国精神的内涵。毛泽东精神不仅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重要源泉,亦是构成当代中国精神的主要内容,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我们要在全面继承毛泽东精神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和弘扬当代中国精神,使之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伟大的政治家、理论家、军事家,也是一位才气横溢、激情涌流、独领风骚的伟大诗人。在那环境恶劣、敌情险恶、饥饿困顿、弹尽粮绝、经历雪山、跨越草地的两万五千里长征路上,毛泽东同志更是诗情宛如潮涌,诗词创作达到了一个高峰,一连写成十篇之多,占他所发表诗词总数的五分之一。这些诗词是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光辉历程的真实写照,是伟大的长征精神和  相似文献   

9.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毛泽东诗词充分反映了他语言运用上的天赋与才华,文章通过对其诗词的具体分析,对毛泽东诗词中语言的大众化、语言的锤炼及典故、成语、神话的活用等语言艺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晋 《党的文献》2007,(6):32-38
毛泽东从1927年秋收起义到1934年长征离开中央苏区七年间写的11首词,加上1965年重上井冈山写的两首,其历史主题和美学主题,及其延伸到后来的诗词创作和政治实践中的精神气象,可以概括为破围、开辟四个字.作为历史主题,破围和开辟的内涵是在"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中,创建根据地;在对"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一历史乐观信念的坚守和展望中,开辟新的中国革命道路.其美学主题的典型特征是普遍蕴含着一种艺术审美张力.破围、开辟作为历史主题和美学主题的确立及展开,不仅在毛泽东后来的诗词创作中继续延伸,同时也在他的内心世界里沉淀为一种永葆斗志、永远进取的精神气象.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本人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 ,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2 0世纪 5 0年代以前 ,毛泽东对毛泽东思想的宣传是谦虚和清醒的 ,“八大”新党章不再提毛泽东思想为党的行动指南 ,是他本人坚持的结果。 5 0年代末以后 ,随看对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升温 ,毛泽东思想也被不断地拔高、突出 ,“文革”达到了顶峰。一贯厌恶个人崇拜 ,但又认可这种崇拜的矛盾心理伴随着晚年的毛泽东。  相似文献   

12.
1951年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取得第三次战役的胜利,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被赶回“三八线”以南,朝鲜战局大体上稳定下来,毛泽东松了一口气,想离开北京,找一个僻静的地方,集中一段时间来编辑《毛泽东选集》。于是,这年2月底3月初,他以休息的名义向党中央请了假。  相似文献   

13.
1893年12月26日,毛泽东出生于湖南湘潭县韶山冲。1910年秋,17岁的毛泽东立志走出乡关,并声言“学不成名誓不还”。在随后的革命生涯中,无论是长沙求学,故乡建党,穗沪生涯,还是秋收起义,井冈战斗,创建苏区,以及长征壮举,他都把生死置之度外,昼思夜想的只有革命和人民。  相似文献   

14.
1998年12月,胡绳在<中共党史研究>第6期上发表了题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世纪之交的回顾和前瞻>的文章.文中指出:"孙中山和毛泽东本人都曾染上过民粹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5.
李亮 《党史纵横》2004,(7):44-45
1945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章》曾明文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的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刘少奇在中共“七大”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科学的概括和全面的概述。他说:毛泽东思想,就是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在目前时代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民族民主革命中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经过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24年的艰难曲折和英勇奋斗,特别是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后,才找到了指引革命走向胜利的指导思想——毛泽东思想,并通过七大党章确定了它的这一法定地位。可是在建国后整个50年代党的文件和媒体中,几乎看不到“毛泽东思想”这个词。可以这样设想,这种情况如果不是毛泽东本人的要求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实也正是如此。1949年3月13日,新中国即将诞生前夜,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作总结发言时,提出了他的一个新想法:“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的统一,这…  相似文献   

17.
“公交以公交论,私交以私交论”是开国领袖毛泽东的为人处世之道。他那种严以自律,不徇私情的做法,令人由衷地景仰和钦佩!建国之初,毛泽东和周恩来商量,成立了国家文史研究馆,照顾安排德高望重、生活困难的名宿,使他们不仅有个领工资的地方,还可以享有很高的社会地位。杨开慧的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后,有着“共和国长子”、“新中国技术装备部”、“机床之乡”、“东方鲁尔”等众多美誉的老工业基地沈阳,她发展建设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血,牵动着领袖的心弦。毛泽东生前曾先后两次视察沈阳,给沈阳人民以极大的关怀和鼓舞。本文详细记叙了毛主席1950年和1958年两次视察沈阳的全过程,史料详实、准确,文笔生动、优美,以此作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10周年的一份厚礼,奉献给读者朋友们。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是创新的光辉典范。没有毛泽东的创新,就不可能有毛泽东思想。毛泽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黑暗和落后的旧中国如何闯出一条革命和建设的新路。反对教条主义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原理,是毛泽东创新坚持的两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古老的中国在西方列强入侵的炮火中开始了艰难的工业化发展历程。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工业化这一目标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由于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国内封建势力的阻挠,中国工业化进程一直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毛泽东顺应历史的潮流,继承了近代以来中国人的探索成就,使中国工业化进程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考察毛泽东的工业化思想,对我们正在进行的工业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工业化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从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始终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前期、部世界的工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