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80年前的 1 92 2年 7月 1 6— 2 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会议讨论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 ,决定由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及民族资产阶级“结成民主的联合战线” ,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为中国共产党的工作中心从工人运动 (“一大”)转向国民革命 (“三大”)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力量基础。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并运用“联合战线” ,在党的统战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特别是《决议案》统一了全党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策略思想 ,为尔后推动第一次国内革命时期统一战线的建立 ,实现第一次国…  相似文献   

2.
在外忧内患的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要反帝反封建,就要联合各革命阶级进行国民革命。然而摆在中共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把握好各阶级间的相互关系,并以何种形式聚集起来形成力量。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和日趋正确的过程。中共二大对参加国民革命的四个阶级作了分析,提出了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战略主张。民主联合战线建立后不仅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形成.也有力地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殖民主义在华的势力。时光荏苒,九十年后纪念“民主的联合战线”的提出,更应当看到其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3.
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中,第一次提出“联合战线”,这是我党80余年统一战线史的肇始和发端。由“一大”时确定推翻资产阶级直接搞社会主义革命到“二大”确定联合资产阶级进行民族民主革命,这是党的战略方针和政策策略的一次重大转变,也表明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探索达到了一个新境界。中共“三大”正式确立以“党内合作”方式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二火”起到了奠基和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并随着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确立而不断发展完善。随着民主联合战线与国共合作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统一战线问题上,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理论和主张。大革命失败后,统一战线工作的重心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工农民主的民族统一战线。"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调整统一战线方针政策,明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尤其是毛泽东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的阐述,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早期的统一战线理论走向成熟。中共早期统一战线理论是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际出发,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丰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的理论,奠定了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新世纪统一战线理论研究》是由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术委员会组织编选的学术论文集。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的决议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民主联合战线(后来称之为党的统一战线)方针的正式确立,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工作随之展开,历经90年风雨历程,取得了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二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联合战线",成为统一战线理论创立的发端,同时为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策略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统战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建立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指导方针下召开,而共产国际在这一指导方针的确立过程中产生了直接而深刻的重要影响。1920年共产国际"二大",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理论;1921年共产国际"三大",提出了争取工人阶级大多数的思想;1922年远东大会,直接推动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这些会议对中国共产党确定"民主革命联合战线"的方针和实现中国工人阶级的团结统一起了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共早期统一战线思想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党的“一大”对现有的其他政党采取“攻击”、“排斥”的态度,到党的“二大”提出“民主联合战线”的主张,再到党的“三大”正式确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党的统一战线策略思想的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下称《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下称《决议》),被认为是共产党反对国民党的肇端。尽管党的"一大"通过的《纲领》和《决议》排斥并反对与其他党派联系,但"一大"仍然孕育着国共合作思想的萌芽,只是由于各方条件所限而难以实现;党的"二大"提出的民主联合战线及党的"三大"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一大"国共合作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1922 年,党的二大正式提出建立"民主的联合战线".1939 年 10 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90 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发挥了重要法宝作用、做出了重大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各民主党派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主张,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妥协投降,呼于改革政治,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各民主党派的抗日救国活动和各项主张,对促进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形成,对推动全民族的抗战及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的二大通过的《关于"民主的联合战线"决议案》,是党的统战工作的起源和肇始。深刻了解党的统一战线的源头,具有寻根和正本清源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统一战线     
<正>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爱国者的联盟。从1921年7月1日党的建立开始,我党就开始了统一战线工作。至今为止前后出现过4个"统一战线"的名称:1921—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称为"联合战线"或"联合阵线";1927—1945年抗日战争前后,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45—新中国成立初期,称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称为"爱国统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巩固和发展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人民民主专政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而深入地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历史,有利于总结历史经验,吸取深刻教训,探索发展规律,澄清只有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才有统一战线政权、社会主义时期没有统一战线政权的模糊认识,为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提供认识基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的统一战线政权经历了民主联合战线政权、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政权、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和爱国统一战线政权五个阶段.我国社会阶层越是多元、社会利益越是多样、社会关系越是多变,越是需要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越是需要统一战线性质的国家政权进行制度化的政治吸纳、妥善协调和正确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做主,更好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15.
建党百年以来,统一战线在本土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革命化、现代化与社会化。在革命化阶段,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革命服务,经历了国民革命联合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阶段。在现代化阶段,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推动改革开放服务,积极引进港澳台和海外华侨华人中的资金、技术与人才。在社会化阶段,统一战线为中国共产党整合社会、凝聚社会服务,把社会结构变迁中产生的新的社会阶层广泛凝聚在中国共产党周围。从这个意义上看,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完成不同阶段中心任务的重要法宝,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治国理政离不开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学,也是中国共产党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16.
以第一次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国民革命联合战线),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发展史上第一个统一战线。大革命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实践与探索时期。作为统一战线工作不可或缺的统战宣传在这期间也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与探索,其中既收获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也遭遇了一些惨痛的教训。但无论经验还是教训,对当今做好统战宣传工作、推动统战工作发展都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第一次鲜明地提出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必须坚持的七条原则。《意见》还强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这对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对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五一口号”关于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明确提出了共产党的宪政理念和建立新型政党关系的构想。这一主张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得到了具体的贯彻,确立了新型的政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宪政制度的基础,对中国宪政制度和政党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一精神,在我国宪法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宪法所确认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创造,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项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不仅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主张的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劳动人民所享有的真实而广泛的人民民主;而瑞典社会民主党所主张的"经济民主、政治民主、社会民主",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民主、是抽象的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瑞典社会民主主义制度存在本质差异。中国共产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党不同的民主观对两国社会基本制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六十年前,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神的感召下,一个以文教科技界人士为主体的民主科技政党在重庆建立,后改建为“九三学社”,其成立的宣言、基本主张、章程与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一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队伍中的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及爱国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