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教德育环境的含义和类别 所谓环境,是指围绕在某一主体周围并给这一主体以某种影响的一切要素的总和。所谓成教德育环境,其作用的特定对象是成教学生,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产生影响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包括德育工作者根据一定的目的,有计划地选择、加工和制造的对成教学生发生影响作用的环境。它要求一定的场所、条件等客观因素。人的生活环境主要是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而社会环境又是起主导制约作用的。在成教德育中,应当重视德育环境的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教育成  相似文献   

2.
德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理论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作为理论形态还是作为社会实践,它都必须在一定的国情氛围中形成、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定的国情中,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社会政治制度,就必然有与其相适应的学校德育、同时学校德育反过来又维护、促进着一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德育与国情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国情的性质决定着德育的性质和过程。我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但还很不完善,还需要几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决定了学校德育的宗旨是培养青年学生,使之成为具有共产主义道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图从大学德育面临的挑战入手,对我国大学德育作一种宏观的分析,并略陈管见。(一)新形势对大学德育的目标、内容、方法乃至途径、评价体系都提出出了严峻挑战道德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育者施加一定的影响,促进他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的形成与发展的活动。它同社会客观环境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社会大环境一旦发生巨大变化和变革,不仅作为影响高等教育的外部条件会通过教育本身对大学德育产生影响,而且在学校同社会密切联系的今天,这些大环境还将对  相似文献   

4.
要科学高效地开展德育工作,就必须在认识、把握德育过程特点的基础上,科学地优化德育过程。按照一般规律,学校德育过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学校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规范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对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正面引导,避免负面影响,限制消极影响。二  相似文献   

5.
社区德育,是社区中学校、家庭以外的教育组织、文化机构、社会团体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借助社会控制手段对其成员施加影响而进行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社区德育具有生活化、实践化、社会化以及主体性、渗透性、全程性等优点。社区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它的道德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体道德水平的差异性、德育环境的复杂性.德育内容的两面性、德育方法的不可控性等缺点。客观、全面、科学地分析社区德育对青少年道德教育的二重影响.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社区德育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德育的实效性,既是指德育的内在效果,即德育要求能够顺利地转化为学生个体的思想道德素质;同时也指德育的外在效益,即德育通过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学校德育的实效性还表现在德育效率上,即以一定的人、财、物、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效果和最大的效益。德育的效果、效益和效率共同构成了学校德育实效性的基本内涵。基于以上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与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是一脉相承的,古代德育文化环境的优秀成分能为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古代德育教育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的文化环境、以礼乐教化人、将人视为根本等,而且营造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现代德育教育的文化环境是开放的,受媒体影响较大,重点在学校教育,并受个体选择和理性主义的文化环境影响。在现代德育文化环境背景下应对古代德育文化环境有选择地进行继承和创新,继承古代家庭、学校和社会共育的思想,营造积极健康的传媒环境,营造情感熏陶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与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是一脉相承的,古代德育文化环境的优秀成分能为现代德育文化环境提供一定借鉴和启示。古代德育教育重视家庭、学校、社会共育的文化环境、以礼乐教化人、将人视为根本等,而且营造了一种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现代德育教育的文化环境是开放的,受媒体影响较大,重点在学校教育,并受个体选择和理性主义的文化环境影响。在现代德育文化环境背景下应对古代德育文化环境有选择地进行继承和创新,继承古代家庭、学校和社会共育的思想,营造积极健康的传媒环境,营造情感熏陶和充满人文关怀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9.
基于生命之维的大学生社会化德育范式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错位,要求德育从生命价值实现视角确立逻辑起点和基本向度,在知性德育与社会德育深度联动的基础上,推进大学生德育目标、载体、手段及功能的优化和完善。研究德育社会化对传统知性德育的革新,应在构建德育范式的过程中系统开发富含价值引导功能的社会生活资源,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掌握社会结构和规律的过程中感悟德育内涵,实现德育向生命的回归。  相似文献   

10.
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实效性,是指政治教师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使用一定的媒介和方法,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在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收到实际的效果。本文针对艺术类学校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现状,提出了如何提高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四个举措。  相似文献   

11.
疏导是德育的基本原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方针。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坚持疏导原则,把握疏导的本质内涵,对于进一步落实德育目标,提高德育的实效,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改变当前德育工作中存在的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德育过程与疏导原则德育过程是根据一定社会的德育要求,按照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内部矛盾运动,使之养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这一理论是确定德育原则的基础,也是研究疏导的本质,搞好德育工作的科学依据。疏导是德育过程不可缺少的教育环节,是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一、德育建设目标的综合确定德育的概念及特征。德育,即向学生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同智育、体育密切联系。德,即人的思想品德;育,即培植、抚养。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定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行为的总和,道德也就是人们行为的准则,做人的规矩。道德与法律不同。法律是以强制手段来维护社会秩序,道德则依靠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社会舆论的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化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制约的,以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变革为基础的,推动政治和文化深入而广泛变革的,促进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突变,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具有指向性的文明变迁过程。德育的现代化是指一种受一定的价值观指导的、对传统的德育观念、德育体制、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等方面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进行改造的变革过程。德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现代化;二是体制现代化;三是手段现代化;四是内容现代化;五是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4.
现代化是受一定的价值观念制约的,以经济和科学技术持续不断、永无止境的变革为基础的,推动政治和文化深入而广泛变革的,促进人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思维方式、心理态度、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突变,以人的素质全面发展为终极目标的具有指向性的文明变迁过程.德育的现代化是指一种受一定的价值观指导的、对传统的德育观念、德育体制、德育内容和德育手段等方面有计划地、有目的地进行改造的变革过程.德育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观念现代化;二是体制现代化;三是手段现代化;四是内容现代化;五是实现社会化.  相似文献   

15.
网络的普及和自媒体蓬勃发展不仅改变普通民众工作、生活的方式,也日益成为广大民众参与社会事务管理的新途径,同时赋予普通网民一定的话语权。技术推动教育变革,对研究生德育来说,即是机遇也是挑战。在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体系中,研究生德育居于重要位置,而现实中高校对研究生群体德育应对仓促,德育载体建设重视不足,造成高校研究生德育发展缓慢。本文将以马克思恩格斯道德教育理论为指导,探讨自媒体时代中研究生德育困境,以与网络空间联系紧密的研究生为研究对象,试图从德育载体建设方面为研究生德育建设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6.
现代德育功能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程建平 《求实》2004,(4):84-87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现代社会德育领域不断拓宽 ,德育功能全面扩展。重塑德育功能观为客观必然。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一种促进人的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教育活动,通过德育把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发展,从而培养出符合一定社会要求的具有优良品质的个体,使其适应现存的社会关系,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具有多渠道、全方位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教育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8.
民办高校提高办学质量必须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以德育学分的形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进行考评,许多试图进行德育学分制改革的学校都在努力寻求破解德育学分如何量化、如何操作的难题。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德育学分制的探索实践,具有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以承认学生具有一定的道德知识和自主选择为前提,在学生已有的道德认识,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德育过程中,德育客体对于来自主体的德育信息并不是全部并收兼容的,是有着十分鲜明的“选频”特点的。也就是说。德育客体对于德育信息的选择有很强的自主性。德育过程,实际上就是德育客体对于德育主体所传递的德育信息作为有条件的自主选择的过程。德育的自主选择能力是以接受心理为其基础的,而接受心理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当前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中,重智育轻德育、重课堂教学轻社会实践及德育方法单一的现象依然存在。表现在学校缺乏与素质教育相配套的综合评价体系,考试分数仍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德育内容脱离社会生活,学科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时有脱节,工作创新跟不上时代步伐,不能抓住学生的聚焦点,引不起学生共鸣,使学生难以信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