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经济特区要不要“特”、应不应该继续“特”、如何继续“特”的争论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从专家学者到政府官员,从地方民众到中央高层,都对这场争论极为重视。特别是,到1995年底中央确定的给特区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已基本到期,也就是说,从1996年开始,许多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已不复存在。靠优惠政策启动和起家的经济特区怎么办?经济特区怎样“特”下去?下一步如何发展?本文将对此作些探讨。 一、经济特区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1980年中国建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又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是加快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新路子和有效途径。17年来特区依靠中央给予的带有“含金量”的特殊而优惠的政策,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改革,有力地推进了特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
<正> 有人把在内地默默无闻到特区业绩辉煌者,比作“麻雀”变“风凰”。笔者认为,此种“变”法不妥。“麻雀”变不了“凤凰”,“凤凰”也成不了“麻雀”,内地也好,特区也罢。内地何以视“凤凰”如“麻雀”?是内地不懂知识之珍贵,人才之重要,缺乏人才观念?否。物以稀为贵,是内地人才多如“麻雀”,故不贵。亦否。深察细观,与特区比,内地缺少公平竞争的人才环境,内地人才管理者、使用者素质不如特区。在内地,是不是人才,往往取决于上司的决定,取决于管人者的好恶。上司若开明,人才的作用犹有  相似文献   

3.
王京生撰文认为,“特区文化”是一个意旨不清楚的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主观臆想的概念。这个概念是在1992年提出来的,即“特区文化是伴随经济特区的建立,在对外开放衣澎声经济发展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新型的文化体系”。这里有两个疑问:其一,是不是经济特区就一定是文化特区?其二,作为特区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是否属于同样的所谓特区文化形态?当初,中央成立几个经济特区,只是搞经济改革开放的试点,而绝非政治和文化的意图。特区经济发展的迅速,与全国相比只能视为速度上的差异,而不可能导致质的变化。在制度文化方面,特区与内地并没…  相似文献   

4.
刊中报     
《群众》1996,(2)
胡平主任说,特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产物,特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目前已形成了“五加一”的基本格局,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省,再加上一个上海的浦东开发区。作为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试验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特区的高速发展和做出的巨大贡献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人们对特区夏的政治、文化生活问题愈加关注。特区青年有什么特点呢?特区青年工作如何开展呢?特区团组织如何解决其面临的新课题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广州市团校的八位同学利用寒假时间,骑自行车到深圳特区作了一次社会调查,先后走访了爱华电子有限公司、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工业贸易中心、罗湖区洪岭手袋厂、九龙海关行李监管二处、福田边防六支队六中队和蛇口工业区,对特区青年和青年工作留下了这样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一、开放带来了开放区和特区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变化 开放、试办特区五年多来,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世人皆知、令人瞩目的成就,这是不容否认的客观事实,而精神文明建设效果如何呢?有人认为对外开放、试办经济特区,经济上虽有所得,但精神上必有所失;有人干脆说特区已全部“港化”了,成了资本主义的乐园;甚至有的老革命家、老干部到特区看了一圈,回来后痛哭流涕,认为自己奋斗了几十年打下的江山。在特区几年就变了颜色,等等。特区精神文明建设果真这样糟吗?为了澄清这个问  相似文献   

7.
《北京周报(英文版)》2021,(13):I0001-I0016
香港中评社记者:全国人大将就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作出决定,一些国家认为中方有关举动有违“一国两制”,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王毅:首先我想强调的是,完善香港特区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既是推进“一国两制”事业、保持香港长治久安的实际需要,也是宪法赋予全国人大的权力和责任,完全合宪合法,正当合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前无古人的创举。而经济特区理论则是邓小平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以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的精神,不断总结经济特区建设的实践,提出一整套经济特区的科学理论,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检验、完善和发展,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特区理论体系。第一.经济特区的性质性“社”不姓“资”。经济特区的性质是什么?特区姓“社”还是姓“资”?这是经济特区一成立便索绕在许多人心中的疑问。从根本上弄清这个问题,对于人们正确地认识特区,正确地制定特区的有关方针。政策,积极…  相似文献   

9.
无锡国有企业通过“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开辟,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和营销能手进行重奖的现象已越来越普遍。无锡国企改革多年来有一条清晰的思路,即坚持不懈地抓技术创新工程和市场化运行工程,企业“技术特区”和“营销特区”的建立就是这两大工程的深化和完善。“特区”之“特”,首先在于用特殊的政策对有特殊贡献的人才给予特殊的奖励。企业通过建立“技术特区”,鼓励科技人员将技术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有条件的企业,实行股份合  相似文献   

10.
自香港特区回归以来,《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实施问题曾引发了多次讨论.出现过一些有违“一国两制”原则的声音,原因虽复杂多样.但几乎都有一个共性问题,就是对《基本法》定位的偏差.致使“一国”观念被弱化。事实上.“高度自治”只是“相对自治”,而非“绝对自治”;《基本法》也并非“特区的宪法”.而只是中国的基本法律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香港获得作为中国地方特别行政区法律地位的前提和基础,是《基本法》的正当来源。因此,《宪法》是特别行政区的最高法,《基本法》在特区的地位仅次于宪法。  相似文献   

11.
<正> 省政府已正式批准黄冈地区的武穴(市区)、黄州、散花、蕲州、小池五市、镇为“经济小特区”(以下简称“五小特区”),从黄冈的“五小特区”的发展需要及其将要在全区整个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作用看,我认为,“五小特区”应该选择一个在统筹兼顾、合理布局的基础上,搞一系列“面向出口”的产业的发展方向,即选择“出口主导战略”。  相似文献   

12.
王建国 《新东方》2007,(12):68-70
党的十七大再一次强调,要"更好发挥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在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无疑应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但不无忧虑的是,就海南的现状来看,我们不少人没有特区意识,以至于在海南经济特区,人们很少谈特区意识,更没有特区精神,这对特区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使我们的工作停留在非特区的层面上。这是很要命的事情。连特区意识都没有,还会有特区精神、特区速度、特区创新?根本谈不到。所以,海南经济特区,要认真学习  相似文献   

13.
<正>韩国前政府总理、新村运动中央会会长李寿成去年年底时曾对中国记者坦言,“中国不必到韩国来学习‘新村运动’。”这句话不禁让中国众多记者愕然。而最近光州全南发展研究院先任研究委员赵相弼博士在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的关于韩国“新村运动”的学术报告中同样也是直言不讳:“中国学习韩国‘新村运动’,更应该关注的是韩国的经验与教训”。这让观察记者萌生了采访赵相弼博士的念头。观察记者:您是从何时开始研究“新村运动”的?又为什么对此问题感兴趣并决心研究此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区的“军训热”张百顺(特约撰稿人),陈伍国偌大的中国谁也无从考究第一次“经济味”“军训”的确切时间和地点。当80年代中期,传媒首次披露广州白天鹅宾馆新招职员实行军事训练的消息后,郑州亚细亚商场、南京金陵饭店等数10家超大饮服行业的同样举动也都被...  相似文献   

15.
当代中国发展的特征是:集近代工业化、现代社会化于一身,合赶超型发展、可持续性发展、社会主义发展于一体。这种发展内在要来确立综合性、高质态远大目标。中国发展的特性初始设定给特区的仅是单一经济目标,继而增设政治制度、精神文化等目标,直至要求特区成为综合性、高质态发展的排头兵。特区要更上一层楼,可增创经济新优势、争创精神文明建设和增创制度优势三管齐下,而当前的工作着力点应放在非经济领域。为此,需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偏见,正确理解和对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理论和实践。  相似文献   

16.
造人才优势迎二次创业——访汕头市人事局局长黄锐英本刊记者今年初,广东省汕头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国务院特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增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的指示精神,组织动员全市干部群众进行特区“二次创业”伟大实践。最近,记者就特区人事部门...  相似文献   

17.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18.
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特区,诞生了第一家中国保安服务公司,开创了中国保安之先河。9年后,特区“关”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宝安县,又成立了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仅仅6年时间,深圳市宝安区保安服务公司脱颖而出,其队伍正规化管理、优质服务名列前茅。被誉为保安服务行业的一块“金牌”。   执掌这块“金牌”的是公司的创办人,一个当代的弄潮儿———冯道宽。冯道宽与共和国同龄,7年多的军旅生活,磨练了他刚直不阿的军人气质;两年的中学教师经验,塑造了他为人师表、和蔼可亲的长者风范;10多年的公安工作…  相似文献   

19.
《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是武汉出版社于中国特区成立20周年之际推出的一部长篇报告文学作品。这部作品是由著名的军事记者董滨和武汉作家高小林共同完成。在最近由武汉市新闻出版局和深圳市新闻出版局联合举行的一次座谈会上,来自特区的党政领导、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突破——中国特区启示录》是反映中国特区20年历程分量最重的一部作品,它的成功出版,是作者和武汉出版界的朋友们献给特区和特  相似文献   

20.
刘登山 《今日海南》2007,(10):33-33
特区立法要走什么样的道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法制和改革创新的角度看,特区立法必须建立在立“良善”的法和“经济”的法基础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