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鼠皮肤损伤后纤维连接蛋白剪接异型体的表达   总被引:10,自引:8,他引:2  
运用地高辛标记纤维连接蛋白 (FN)特殊位点的探针 ,通过原位杂交方法检测不同损伤时间大鼠皮肤各型FN剪接异型体的表达情况 ,结果发现 :伤后大鼠皮肤各型FN的表达随时间呈增高趋势 ;伤后 30~ 6 0min表达出正常皮肤中没有的EⅢA、EⅢB片段。FN的这一特性为法医学诊断生前、死后伤和伤后存活时间推断提供了新指标。  相似文献   

2.
应用PAP法检测成人皮肤切创纤维连接蛋白推断损伤时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应用PAP法,对15例成人腹部不同时间组(2小时以内)手术切创皮肤进行研究,观察Fn的分布、含量变化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同时作H.E和Masson三色染色对比观察。结果发现:创伤即刻,创壁仅有少量Fn阳性颗粒;15分钟后,创壁表面Fn含量增多,呈薄层、断续的细条状;以后,随着时间延长,创壁表面Fn含量逐渐增多,呈连续细带状;至2小时,创伤局部Fn含量明显增多,创壁表面Fn是较宽带状,创壁内Fn亦增多,并是浓度梯度改变。PAP法检测Fn,可为鉴别生前与死后损伤、推断早期损伤时间,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3.
大鼠电流损伤多器官c-Fos表达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Wang Y  Liao ZG  Wang SC 《法医学杂志》2005,21(3):171-173,176,F0003
目的探讨c-fos蛋白能否用于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的鉴别。方法建立大鼠生前与死后电流损伤模型。生前电击组大鼠于电击后即刻和1,2,4,8h处死;死后电击组大鼠于死后即刻和15、30min及1h电击大鼠,检测所有实验大鼠心、肝、脾、肺、肾、骨骼肌、皮肤、脑等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其结果经图像分析处理。结果生前电击各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强阳性表达,脾脏与皮肤呈阴性表达;而于死后电击各组大鼠中,仅死后即刻电击组大鼠心、肝、肺、肾、骨骼肌、脑c-fos蛋白呈很微弱的阳性表达,其余各组各器官均为阴性表达。结论检测各器官c-fos蛋白的表达情况,可以鉴别生前电击与死后电击。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家兔死后体表锐器损伤出血现象进行研究,以期能够贴近实际办案需要,找到一个更为实用的鉴别生前锐器伤和死后锐器伤的方法。方法家兔脱毛,制作锐器损伤模型,采用大体观察结合HE染色镜下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死后锐器损伤出血量均较少,随着时间延长出血量减少,出血速度慢。死后30min的锐器损伤在形成过程与生前损伤有所区别,但在死后12h肉眼观察结果与生前损伤难以区别。死后1h以上的锐器损伤与生前损伤不同之处在于创缘不会被血染。结论位于尸体低下位置的死后30min内的锐器创与生前锐器创的区别是出血量相对较少。死后60min-90min的锐器伤出血量少,创缘皮肤不被血染,肌肉的出血较局限,与生前损伤相鉴别较容易。  相似文献   

5.
小鼠皮肤切创IL-10和IL-4的表达及其与损伤时间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变化规律及其与损伤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技术 ,观察实验小鼠不同时程的生前伤 ( 0 5~ 168h)及死后伤 ( 1~ 6h)皮肤创伤局部IL 10、IL 4的表达情况。结果 生前伤 ,IL 10在伤后 1~ 3h阳性反应逐渐增强 ,3h达峰值 ,2 4h降至较低水平 ,伤后 48h再次升高 ,72h又达新峰值 ,其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表皮细胞及单核 /巨噬细胞 ;IL 4于伤后 2 4h出现明显阳性反应 ,96h表达水平达峰值 ,168h仍维持在较高水平 ,其阳性细胞主要为创伤局部的成纤维细胞。死后伤 ,IL 10仅于死后 1~ 3h呈阳性染色 ,IL 4未见阳性染色。结论 IL 10、IL 4在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呈现一定的时序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枪弹创纤维蛋白形成能力的免疫组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免疫组化PAP染色法,对57例人体枪弹创标本的纤维蛋白形成能力进行检测。结果发现,所有生前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祖创缘邻近皮肤组织内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以及血管内充盈的红细胞膜上亦呈棕色阳性染色;死后30min内形成的枪弹创均有纤维蛋白形成;死后37min后形成的枪弹创无纤维蛋白形成,说明死后30min,纤维蛋白形成能力仍存在。作者认为,仅根据损伤局部有纤维蛋白形成即判断为生前伤是不恰当的,尚应结合损伤部位、损伤程度、损伤类型以及其它生活反应综合评定,不宜单凭纤维蛋白判断。  相似文献   

7.
死后肌肉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大鼠肌肉组织切创创壁纤维蛋白网的形成和形态,发现生前和死后8小时内的切创壁,均有纤维蛋白网形成,两者形态无显著差异。死后16小时,切创创壁无纤维蛋白网形成。  相似文献   

8.
作者用显微分光光度计扫描法,对32只 Hartly 豚鼠的实验性损伤以及8例人体损伤的皮肤组织中的酯酶,进行定位、定量研究。发现生前损伤后,创壁0.4mm 以内真皮胶原纤维等间质即刻出现酯酶着色,存活时间越长,着色就越深、范围越大。生前各时间组互相间有显著差异。所有的生前损伤组创缘酯酶含量及平均单位面积酶含量与正常皮肤及死后损伤组差别均极显著。人体损伤皮肤组织酯酶定位及含量变化与豚鼠所见一致。因此,作者认为损伤皮肤酯酶定位定量分析以推断损伤后存活时间,已可应用于法医实际案例鉴定中。作者还根据对抑制剂的反应认为创缘真皮胶原纤维上所显示的酯酶为 B-酯酶。  相似文献   

9.
甲抗人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单克隆抗体,ABC免疫组化方法鉴别生前伤与死后伤.生前皮肤切创和刺创标本创缘上见条状褐色反应带,死后皮肤切创标本创线上未见上述反应带。该法可用于检测短时期发生的生前伤与死后伤。  相似文献   

10.
RT-PCR检测不同时间大鼠皮肤切创TGF-β_1mRNA表达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TGF-β_1mRNA在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及其与伤后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别对大鼠生前0.5h、1h、3h、6h、12h、48h、72h、96h、168h和死后0.5h、1h、3h的皮肤切创组织中的TGF-β_1mRNA表达变化进行检测,采用ID软件对凝胶扫描的数据进行密度分析。结果 TGF-β_1mRNA在生前皮肤切创后0.5h上升,3h开始急剧升高,48h含量达到峰值;死后皮肤切创未见TGF-β_1mRNA的表达。结论 大鼠皮肤切创TGF-β_1mRNA的表达具有时间相关性,RT-PCR是检测细胞因子在基因水平表达的灵敏方法。  相似文献   

11.
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法(ELISA),定量研究了12例成人腹部2小时以内手术切创皮肤可检测的Fn。实验批内变异系数<5%,批间变异系数<10%,检测Fn浓度范围3.91~1000ng/ml。结果:成人腹部每克皮肤可检测Fn含量为7.5920±1.7364μg(M±SD);随着损伤时间延长,不同时间段创伤局部皮肤Fn的含量逐渐升高;各不同时间段与损伤即刻皮肤Fn含量的差值和损伤时间之间存在直线相关(r=0.9843)。经方差分析处理,发现创伤局部皮肤Fn含量在损伤经历30分钟后,有显著增加。本此结果可为推断切创形成的时间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2.
Immunohistochemical detection of molecules involved in inflammatory reaction can be useful for the diagnosis of vitality in skin wounds. We studied the expression of fibronectin (FN) and tenascin (TN) in 58 human skin wounds (48 vital and 10 postmortem). The age of vital injuries ranged from 3 min to 8 h and postmortem specimens were collected after a postinfliction interval of 15-180 min. One hundred thirty-seven formalin-fixed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mean: 2.3 sections per case) were stained with each of two monoclonal antibodies against FN and TN using the streptABC technique. A reticular staining for FN in wound edge and dermis was observed in 50% of vital specimens versus 0% in postmortem cases. Immunoreactivity was reduced in 10 autolysed cases. FN positivity exclusively at the injury margin was observed in 39.4% of vital wounds and 10% of postmortem cases. TN was negative in all specimens. Vital and postmortem hemorrhage areas showed positivity for FN and TN. Due to its low sensitivity, 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FN is useful for determining vitality only in a minority of cases. Different factors in everyday practice, including autolysis and technical problems often produce false negative reactions with the result that FN cannot be regarded as a reliable parameter of vitality. Positive reactions (network staining) are more valuable than negativity but are not pathognomonic. Both vital and postmortem hemorrhages show an enhanced positivity for FN and TN, thus impeding th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3.
Fan YY  Guan DW  Wang T  Liu WW  Zheng JL  Zhao ZB  Yu TS  Ma WX 《法医学杂志》2011,27(4):246-249
目的 观察小鼠皮肤切创愈合过程中,纤维细胞募集和分化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性.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共定位纤维细胞[共表达CD45、Ⅰ型前胶原(procollagen Ⅰ)]和肌成纤维细胞[共表达CD45、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计数纤维细胞及其分化成的肌成纤维细胞.结果 ...  相似文献   

14.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 PAP 法对人体腹部4小时以内切创缘 FN 进行染色观察,发现在切创早期创缘 FN 随着时间延长就有明显变化。为法医鉴定早期切创时间提供了新的依据,同时还发现鼠和人腹部切创经过时间虽相同,但创缘 FN 染色强度却不同。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组织化学Masson三色方法,对人体腹部2小时以内皮肤切创壁纤维蛋白渗出量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发现切刨早期创壁纤维蛋白沙出量随着时间的延续而明显增多,为推断早期切创时间,提供了新的较为简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损伤皮肤中白三烯B_4含量测定与损伤时间推断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本文作者利用高压液相色谱,快速检测大鼠皮肤切创创缘组织中白三烯B_4含量。结果发现,生前各损伤时间组创缘中白三烯B_4含量明显升高,且在1小时内与损伤时间有一定线性关系;死后损伤标本未见白三烯B_4含量升高。由此表明白三烯B_4含量测定,对推断生前1小时内的损伤时间有重要价值。高压液相色谱能快速、准确地检测损伤组织中的白三烯B_4。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扫描电镜,对11例生前枪弹创和12例死后不同时间形成的枪弹创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生前枪弹创有大量红细胞和血小板凝块,纤维蛋白网形成,死后10min内的枪弹创亦有少许散在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形成,很少见纤维蛋白网。死后25min的标本仍可见稀疏的红细胞,但无纤维蛋白形成。作者认为在扫描电镜下诊断生前枪弹创,需全面观察,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8.
Zeng Y  Deng SX 《法医学杂志》2007,23(4):241-243,F0004
目的观察大鼠皮肤切创后泛素(ubiquitin)表达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皮肤切创后1、3、6、12h和1、3、6、10、14d ubiquitin的表达情况,并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皮肤有低水平ubiquitin表达,切创后ubiquitin表达增加,伤后6d达峰值,伤后10d开始下降,伤后14d恢复到正常水平。结论ubiquitin可作为法医学损伤时间推断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