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新型城乡关系视阈下城乡融合发展路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武 《理论建设》2018,(6):70-75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探究新型城乡关系的科学内涵及其本质是解决从城乡两元到城乡一体、城乡一体到城乡融合问题的关键。城乡关系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城乡融合发展是发展目标还是发展路径?这些基本现实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城乡关系的科学界定为前提,城乡关系的科学界定反过来又可以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方法论的指导。本课题首先通过对新型城乡关系科学内涵和本质特征的分析,探讨了基于城乡关系本质意义理解上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深刻内涵,并在分析了基于实践基础上探讨了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路径,包括全域性的功能定位、全方位的资源整合、无差别的民生均等、无障碍的要素流向、发展机制的科学探索等。  相似文献   

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推动我国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城镇化水平和质量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明显,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同时也要看到,城乡融合目前仍面临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从持续深化城乡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联动发展、激发农村居民致富的内生动力、大力培育职业农民等方面入手,逐步解决城乡发展过程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曲延春 《理论学刊》2020,(1):97-104
城乡二元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农村与城市相比,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还是居民收入方面都存在很大差距。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推进城乡融合发展,需要实现城乡由"二元"到"一体"的转变。当前,实现城乡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产业融合困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城乡公共服务差距明显;农村资源要素单向流出较多、城乡双向流动不畅;城市环境压力不断转嫁、乡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突出。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应以农民增收为目标、促进城乡产业融合,这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根本;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这是城乡融合的保障;健全体制机制、实现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这是城乡融合的关键;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补齐农村生态环境短板,这是城乡融合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孙方 《理论学刊》2023,(6):152-15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城乡融合协调发展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实施城乡融合发展的根本要求是:市场高度统一,要素自然流动,功能优势互补,共享发展成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城乡融合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取得了重大成就。目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还面临着城乡经济发展的巨大差异,城乡区位地理条件、交通设施条件的巨大落差,城市与乡村体制分割及教科文卫发展的不平衡等制约因素。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促进城乡要素双向流动;发挥县域载体优势,实现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促进农民共建共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立足“三生”空间重构,助力城乡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5.
李刚 《实事求是》2023,(6):27-37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对于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通过构建包含20项指标的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新疆2012—2021年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新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综合发展水平逐渐由实体经济主导型转为数字经济主导型;数字环境、数字基础和商贸业是新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重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长途光缆线路长度、技术市场成交额、原保险保费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经营耕地面积、水果产量是短板指标。为了促进新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建议应从营造数字经济发展环境、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商贸服务能力建设三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城乡发展不平衡是最大的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最大的不充分。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矛盾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是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一直以来,我国没有提城市化而提城镇化,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为了促进城乡融合。小城镇是实现城乡融合的战略支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健全投入保障机制,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使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  相似文献   

7.
王长生  宋玉祥 《探索》2012,(2):140-144
城乡关系的研究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重庆市是我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对其统筹发展的成效测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对于城乡统筹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从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统筹出发,构建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水平测试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测度函数,对重庆市2000-2009年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测度,测度结果表明:重庆市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经历了先降后升的过程,尤其是自2007年设立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城乡统筹度得到了提升,但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环境等各个方面仍处于二元结构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普遍提高,农村面貌明显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但由于长期存在的“二元结构“惯性作用依然强大,城乡差距拉大之势尚难遏制,现行体制机制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当前农村改革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统筹城乡发展,加速城乡融合步伐,为建设覆盖城乡、全民共享、与世界名城相媲美的“生活品质之城“服务。  相似文献   

9.
农业功能拓展与城乡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已进入城乡融合的新阶段,农业多功能拓展已成为进一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点.农业通过产业融合拓展其多元化功能,将极大地促进农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为城乡融合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因此需要从多方面构筑以农业功能拓展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机制和条件.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一些阶段性特征和发展趋势,要进一步促进城乡产业融合发展,必须构建政府主导和自觉、民本主体和自发相结合的双重动力推进机制;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科学制定城乡统一规划;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增强科技支撑能力;科学选择"龙头"带动产业并重点发展;做大做强产业融合发展平台,促进产业组织创新;以强化城乡产业关联为导向,深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  相似文献   

11.
“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目前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也还没有根本改变,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因此,要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乡村文化传统与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文化传统精华与糟粕并存。它对农村基层党的建设有着深刻的影响。新形势下,我们要继承和改造乡村文化传统,促进农村基层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文章分析了农村城镇化对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市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社套发展的重要作用,总结了农村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指导,推动农村城镇化健康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14.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又一重要举措。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然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困境,严重制约着农村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的有效发挥。因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用组织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时代困境;产业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经济困境;文化振兴破除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文化困境,以使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农村家族具有延续传统文化、为村民提供一定集体保障、向基层权威供给合法性和发展农村市民社会的潜在现代价值,要发挥这些价值就需要在纠正社会上的农村家族偏见和依法整治家族非法行为的同时,积极构建以家族为本位的农村选委会、监委会和组委会制度,借此创新家族的农村政治参与渠道。  相似文献   

16.
农村妇女在村级选举、村民自治中的参与度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民主化进程、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对于福建省来说,推动农村妇女参政,具有更独特而深刻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和国家战略意义.文章通过分析福建省的农村妇女"参政"(进两委任主干)的现状和问题,提出推动农村妇女参政、促进政治文明进程的基本思路:需要制定倾斜政策,为妇女参政提供制度支持;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协调联动的社会支持机制;加强全面培训,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和参政能力;广泛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妇女参政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农村社区的范围与边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农村社医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基于共同的利益和需求、密切的交往而形成的具有较强认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对农村社区组织与规模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是农村社区建设的首要的工作,也是农村社区组建的前提和基础.文章认为,当前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区"并非是一种自发形成的"自发型社区",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共同体",而是一种政府主导的规划性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一种"规划型社区".农村社区承担着农村社会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功能.作为一种社会生活共同体,它要求立足农民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基础,确定社区的边界;作为一种农村基层的组织、管理和服务单元,它也要求根据管理和服务效率争效益来划定边界.在实践中,各地应立足于当地实际,尊重农民业已形成的共同利益、需求和认同,科学规划社区的布局及其规模范围.其中,以村民委员会为基础设置社区是一种现实和可行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产业化开发的基础,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和重点.在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确立和培育本地主导产业中,既要强化市场意识,又要结合地方实际,坚持以"两增"为目标,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开展工作,从而保证产业结构调整顺利发展,最终实现新世纪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广东农村土地流转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广东省的土地流转现状和特点进行分析,总结广东省在农村土地流转实践中的经验,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改进的对策,以期增强农业活力、发展农村经济和增加农民收入,使广东省的土地流转在已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向着合理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0.
提升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对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分析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建设具体内容的基础上,对农村校长教育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