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德实 《团结》2010,(6):45-46,56
胡耀邦同志已离开我们21年了。21年来.我和全国人民一样.对他的思念一直绵绵不尽。在我刚刚调入统战部门工作不久的1982年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统战工作会议。1月5日.胡耀邦同志带着书记处的4位专职书记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接到徐俊同志家中电话,告诉我徐俊同志因患肺癌医治无效,已于今年3月20日清晨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74岁。记得今年春节前夕,听说徐俊同志得了癌症,我曾随同全国政研会副会长曾群同志去他家中探望。那时他已离开医院在家疗养,虽然形体消瘦,体重只有90斤,但说话底气还很足。谁料仅仅过了两三个月,却突然惊闻噩耗,令我悲痛不已。从1982年到1988年,徐俊同志先后担任国家经委基层政治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并被选为全国政研会第一、二、三、四届常务理事。在此期间,我也在政工办工作,开始担任综合组组长,…  相似文献   

3.
应蒙古国蒙中友好协会的邀请,辽宁省海外交流协会会长赵子良同志率团于1994年9月11日至17日赴乌兰巴托,参加‘蒙古—中国企业家洽淡会’其间,共接触蒙方厂商200余人,签定合同7项,协议、意向22项,合同协议金额为2325.5万美元。洽淡会得到我驻蒙使馆的大力支持,商务参赞洪刚同志和二秘郑三昌同志到会指导,我驻蒙大使裴家义同志会见了代表团领导成员,并对该活动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无论从国家政治稳定,还是从经济的长远利益看,对蒙古工作应予以应有的关注.会中,新华社驻乌兰巴托记者站,也派员积极协助工作。  相似文献   

4.
1972年8月,我被调到陈云同志身边工作, 那时我年仅25岁。在陈云同志身边工作了二十多年,耳濡目染,获得了非同寻常的教益。他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至今仍  相似文献   

5.
1937年10月我从山西来到延安,等中央组织部分配工作,11月初,中组部分配我去抗日军政大学去担任音乐工作.第二天,我去抗大教育长罗瑞卿同志那里报到,他和我谈了话,要我负责抗大的歌咏工作.大约10天左右,中央宣传部的朱光同志来和我谈,告诉我凯丰部长写了一首抗大校歌的歌词,希望我作曲,我告诉他请把歌词拿来,我很快可完成.大约凯丰同志写完后还要拿去请毛主席审阅,之后才能交我作曲.两三天后,朱光同志就把词拿来了,我看了以后非常高兴,词写得很精美,内容很精深,立足点很高,看得很远,且有鲜明的形象;文字很精练,形式也很完整,很符合谱曲的要求.当时我就告诉朱光同志,一两天就可完成,请告诉凯丰部长放心.  相似文献   

6.
《党政论坛》2012,(6):52-53
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一个端着钢枪、头戴棉帽的憨实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名字也传遍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相似文献   

7.
《瞭望》1987,(4)
中共中央政治局1987年1月16日举行扩大会议。胡耀邦同志在会议上检讨了他担任党中央总书记期间,违反党的集体领导原则、在重大的政治原则问题上的失误,并请求中央批准他辞去党中央总书记职务。会议对胡耀邦同志进行了严肃的同志式的批评,同时也如实地肯定了他工作中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我已经八十二岁了,在这漫长岁月中,内心深处始终深深怀念着两位同志,一位是胡耀邦同志,一位是当时他直接领导下的余建亭同志。胡耀邦同志不幸早已离世,余建亭同志仍然健在,他是国务院的一个部级离休干部,我称他为老师,并经常同他保持联系。他们曾经平反了我的政治冤案,热情地帮助我走上参加革命工作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9.
因工作之便,我有幸同陈毅同志有几次接触.他的卓越的见解、风趣的谈吐和绚烂的文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0.
1978年9月,邓小平同志在出访朝鲜归来后,于14日到大庆视察,15日又在哈尔滨听取了黑龙江省委的汇报,并做了重要讲话。当时,黑龙江省委第一书记杨易辰同志率中国农业代表团去美国访问还未回来,是由我陪同他在黑龙江视察、并向他做汇报的。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  相似文献   

11.
方明 《民主》2001,(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国教育工会恢复了活动,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总工会的直接关怀下,做了许多拨乱反正的工作。教育是立国之本,1980年起,我们就考虑到为了提高教师的社会政治地位,改善生活待遇,推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我于1981年3月在全国政协大会上和政协民进组徐伯昕、吴贻芳、叶至善、霍懋征、葛志成、叶圣陶、雷洁琼、柯灵等17位委员联名写了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目期及活动内容。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接见全国中小学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代表,我和教育部副部长张承先同志一起向习仲勋同志提出建立教师节的问题。习仲勋同志问我,解放前有无教师节?我说解放前的教师节是6月6日。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6月6日上海教师们在大上海戏院庆祝解放后的第一个教师节。当时我是上海教委负责人,我请陈毅  相似文献   

12.
任弼时同志逝世三十四年了。今年四月三十日,是任弼时同志诞辰八十周年。他在少年时代就参加了毛泽东同志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曾到苏联学习,回国后最初在上海做地下工作。当时环境艰危,但他始终对革命充满信心。他曾两度被捕,受尽敌人的折磨,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长征中,他率部突围西征,与红二军团会合,主持批判了“左”倾错误。二、四方面军会合后,他并和朱德等同志一起同张国焘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在延安期间,他参与中央领导工作,卓越地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  相似文献   

13.
我是1959年春,调到少奇同志身边做秘书工作的。与少奇同志直接相处,在一幢房子里工作了6年。 初到少奇同志身边时,看到他工作兢兢业业,办事一丝不苟,沉稳寡言,不苟言笑,似有点严肃认真有余,活泼幽默不足,给人一个可敬而不太可亲的印象。可是,相处得时间长了,越来越多的接触和了解,使我深切感受到:他确是一个既值得尊敬,又令人可亲的,堪称为人师表的领导者。他始终把自己放在人民公仆的地位,长年不懈。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人民公仆。 他的胸怀是坦荡的,为人民服务是真诚的。而且,  相似文献   

14.
廖沫沙同志是我的老领导.十年浩劫中,由批判他写的《有鬼无害论》《三家村札记》等文章开始,使他蒙冤文字狱,又身陷牢狱,惨遭迫害.但他心胸豁达,处变不惊,终于熬过了艰难的岁月,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 1978年,我在《北京日报》文艺部任记者,听说沫沙同志在朝阳医院养病,连忙赶去看望.后来又向他约稿,有过多次接触.当时他已七十一岁高龄,但仍热情洋溢,谈笑风生.  相似文献   

15.
呕心耕耘三十载,沥血培育革命花,坚持马列志不渝,此生有涯也无涯.读罢李佐长同志的《党校工作三十年》我就是这样想的. 建国以来,李佐长同志一直从事党校工作,自1953年11月起,他先后在中共中央华东局党校,中共中央第三中级党校和中共上海市委党校任职.如果就可以工作的年限而言,这真算得上是大半辈子了.然而,卸甲之后的回顾往昔,我虽见过不少人在诅咒"不公"中哀哀切切地抱怨人生;不少人又以脱胎换骨的方式去寻觅安逸;甚至还有人在贡献与索取之间反悔,为舍弃私利  相似文献   

16.
由邓小平同志题写丛书名的《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丛书》首发式,于1990年12月2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同志、中顾委常委王首道、康世恩同志等出席了首发式。会议由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会长袁宝华同志主持。李瑞环同志在讲话中向参与编辑、出版这套丛书的同志表示敬意和感谢。他  相似文献   

17.
郭刚 《瞭望》1988,(Z1)
不久前,我随曲啸、李燕杰同志到深圳、武汉等地开会讲学,深受感动。我认识曲啸同志已有两年。由于20多年冤狱生活的摧残,他患有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这几年,他又马不停蹄地为国内25个省数万青年做了500多场报告,健康受到一定的影响。可他一到深圳就以惊人的毅力投入了紧张的工作。他首先给来自全国27个省、市、  相似文献   

18.
第一篇是1981年7月1日耀邦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耀邦同志对起草这篇讲话稿极为重视。为了调动各方面同志的智慧,当时他采取了一个很有创意的办法,就是在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共青团中央和我所在的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组成4个很精干的小班子,在他提出的统一要求和明确思  相似文献   

19.
我曾接触过许多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同志,然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具有那样广泛的兴趣、渊博的知识和充沛精力的他.也许,正是这诸多的特长,才铸就了他良好的综合素养,并给他所从事的工作平添了几分魅力. 他叫朱长葆,现任上海航空公司的党委副书记. 独具风采的形象认识他,竟是在绿茵场上. 那天,为了写一篇关于上海航空公司的报道,我驱车前往上航采访.一到上航,便不断听人提及"朱长葆"的名字,  相似文献   

20.
<正>我曾两度在谷牧身边工作,算起来也有近10年时间,但我们之间的交往却有近半个世纪之久。回想起来,谷牧是让我感到十分亲切、令我非常敬佩的人。他有很强的亲和力谷牧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工作务实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对工作要求严格,对犯错的同志也会严肃地批评,但从未见他声色俱厉地训斥人。他和人谈话,眉眼间总是流露出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