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运用能力,在全社会具有引领示范作用;对破解改革发展稳定难题、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具有重大意义。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内涵要在与法律人的法律思维的比较中把握,并确立法治思维的主导思维、基本思维地位。建立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培训工作长效机制、法治思维能力考核评价机制和良好的社会法治环境是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生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2.
自然法精神即正义具有普适性,它不因民族和国度而异。现代法治要素所包含的价值理念离不开自然法精神,这是现代法治国家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在现代国家的法治建设过程中,借鉴传统自然法精神可使我们获得很多教益,从中引出的人权保障、法律至上、权力制约等一系列宪政装置对于现代法治的确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法治因子缺失、法律工具主义色彩浓厚、民间习俗影响深远是陕西法治文化建设的主要障碍。据此,陕西法治文化建设急需从确立法治文化共识、约束公权、严格依程序办事等方面入手,寻找法治文化建设的最佳路径,即政府推进与民间自觉的双向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正以法治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首先,运用法治思维治国理政,意味着法律是最高权威理念的确立。在我国,党大还是法大,在部分人群中一直存在误区。部分人认为,宪法规定党领导国家和人民,所以党要大于法律,否则无法实现真正的领导。其实在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都是人民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经过法定程序转化为法律后,依法办事就是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所以树立法律  相似文献   

5.
王彦芳 《各界》2009,18(11)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应该是在继承古代厚重的传统社会历史文化基础上,移植现代西方法律精髓,改革法制,走充满自身特点的道路.本文立足文化史角度,从先秦社会法治历史文化入手,探索中国先秦时期法治特点,进而与现代法治理念相对照,以便更好地实施法律继承、移植、创新,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6.
法治治安是指以人民大众为主导,以公安机关的治安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法律为依据,以实现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为目的的治理方法、过程和目标,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法治治安的构成要素由形式要素、理念要素、价值要素、制度要素和组织要素五部分组成。形式要素的核心为治安法律之完备,理念要素的核心为法律至上,价值要素的核心为人权保障,制度要素的核心为权力制约,组织要素的核心为警察专业化。  相似文献   

7.
名词解释     
《学理论》2008,(23):69-69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认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历史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人类法治的发展历史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种先进的现代法治理念,其先进性体现在彻底的人民性、科学的唯物性和鲜明的政治性;从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上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9.
李步云 《党政论坛》2014,(22):12-12
何为法治思维 学术界原来对法治思维的关注并不多。我主张把法治思维做比较狭义的定义,法治思维属于人的思维方式、形式,就是各级领导干部办事情首先不是根据上级领导是怎么说的,红头文件怎么说的,而是首先想到宪法法律是否赋予我这方面的权力,法律没有赋予这方面的权力而为之就是违法的。所有的公民都将法律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将法律作为行为的首要准则和方式的一种思维方式。法治思维如果解释太广,就会与法治理论、理念、精神等相混淆。  相似文献   

10.
杨君 《行政论坛》2006,(4):69-71
民主执政法律制度建构是一项重大而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一直是政治学、法学关注的重点,要解决的问题颇多,但现代法治观念和思维的缺失,体制不顺,机制不灵,应是诸多问题中的难点。从法学的视角对现代民主执政法治观念和思维、体制以及机制进行探析,确立民主执政的关键是要有开放的现代法治观念、多视角的思维理念、科学的体制设计和灵活而完备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1.
问答     
王丽珠  代丽 《学理论》2008,(23):69-70
名词解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理念,是指思想、信念和观念。任何法律都包含理念和制度两个层面。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的总和,是社会主义法  相似文献   

12.
周祖成 《行政论坛》2004,1(6):82-84
WTO的法律制度是基于市场经济的社会结构和西方的法治传统,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法治原则的价值要求。适应WTO的法律制度,不在于法律条文在形式上的改变与调整,而在于价值理念的协调与一致。同时,WTO对各成员的核心要求在于行政行为的法律调节,在于行政法律制度法治化。在适应WTO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思想观念的转变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行政法治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与方面。  相似文献   

13.
人文关怀是法律的本有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定法律、实施法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法律的人文关怀品质是人们认同和希望法治的重要因素。对社会中个体权利的尊重和保障,尊重个体的人格尊严,体现人性化的关怀品质,是现代法律的本有属性和法治理念的重要内涵。法治的精神就是人文关怀精神,法律的人文关怀是法律对人自身命运与价值的高度关注与关怀。法律人文关怀的内容包括对社会个体物质生存、生活和精神生存、生活的关怀。  相似文献   

14.
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协调发展已成为法学领域研究的重大课题,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运用现代法治精神和法治理念去指导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实践。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包括遵守规则的法治意识、程序公正的法治思维、捍卫民主的价值理念、控制权力的法治要义、保护权利的文化取向和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加强党规国法协调发展的法治文化建设,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法治文明成果,使党规国法更好体现国家价值目标、社会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5.
潘晓娣  鲍丰 《学理论》2010,(7):45-46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先进的法治理念能够引领和指导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活动,是国家机关依法行使国家权力、服务人民、管理社会的行动指南,是社会组织和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承担责任的思  相似文献   

16.
法治基本理念是自由、正义、人权、民主、平等;现代法治理念完全溶入中国本土,需深入到道德层面.法制作为一种理念和精神,应作为道德内涵指导个体和社会行为.法治理念既是伦理道德底线,更是其最根本的准则.法治是道德建设的目标和标准,法律至上是社会公德、职业道德、行政管理的基点.  相似文献   

17.
杨宗科 《理论探索》2011,(6):127-129
当前,学界对我国法治建设瓶颈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从中华法制文明近代转型的重点难点的角度看,可以说宪政法治的滞后成为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瓶颈,其中宪政观念尚未完全确立、宪政立法存在片面性、宪政机构缺乏是突出表现。确立宪法至上的观念,党必须在宪法与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着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专门的宪法监督机构,切实追究违宪责任,是突破我国法治建设瓶颈、推进宪政法治的基本出路。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领导干部的法律理念与法治意识从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社会转型的成与败。所以,领导干部摒弃封建特权的人治思想,树立正确的法律理念,培养法治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法治建设最根本的依据是国家宪法和党章,其基本原则是借鉴内生型法治和外生型法治的优点,实现自然演化与理性建构相结合;其具体途径是培养有利于实现国家法治文明与政党法治文明的法律文化、确立党员的法权人格、实现政党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实现政党民主的法治化、加强法治文化资源的整合。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关于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重要论述,对领导干部的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和行为准则等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强化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体现,是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基本要求,是发挥领导干部引领示范作用的需要。当前,逆法治型思维及领导方式如"特权意识"和行为、"法律只是手段"、"权大于法"等在一些领导干部身上依然根深蒂固。因此,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倒逼机制建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