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中亚伊斯兰复兴、世俗化和全球化、中亚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变迁三个角度考察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产生的根源。中亚伊斯兰教的发展存在"文化断层",导致中亚伊斯兰文化发展缓慢、接受外部伊斯兰世界影响滞后。中亚伊斯兰复兴对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产生有重要促进作用,推动中亚伊斯兰教发生量变与质变,令伊斯兰激进思想向极端思想演变、原教旨主义组织向极端组织演变。世俗化、全球化对中亚传统伊斯兰社会造成的巨大冲击,"文化全球化"引发出的世俗力量与宗教力量的冲突,成为宗教极端思想、宗教极端势力产生的重要原因。中亚国家独立后,传统社会与传统文化进入解体和重构时期,无论在价值观方面,还是伊斯兰信仰方面都出现了思想裂痕,让宗教极端主义有机可乘,得以内外结合、滋生。  相似文献   

2.
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重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 0 1年九一一事件之前宗教极端势力在中亚有两个高峰期,表现形式为传播激进思想、制造恐怖事件和进行武装袭击。美国打击塔利班使中亚宗教极端势力遭到重创,之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分化、重组成“乌兹别克斯坦伊斯兰运动”、伊斯兰解放党、中亚伊斯兰运动和“社会”等组织。本文详细阐述了九一一事件后中亚宗教极端组织的分化与重组,比较分析了九一一事件前后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变化,并认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在向“全球化”、政治化和反西方化的方向进一步发展,是未来中亚国家社会安宁与政局稳定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3.
20世纪70年代后,世界范围内伊斯兰运动的复兴,促使原苏联地区特别是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的伊斯兰势力迅猛发展,并同时催生伊斯兰极端势力。苏联解体后,中亚和北高加索地区一些觊觎国家政权和图谋实现民族独立的宗教极端势力,以"圣战"的名义向世俗政权发难并进行民族分裂活动,致使中亚各国的安全和俄联邦的领土完整受到严重威胁。中亚和北高加索均属原苏联管辖的领土,这两个地区宗教极端势力产生和发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前后的中亚国家伊斯兰教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戈尔巴乔夫于1985年3月担任苏共总书记后,苏联对宗教和宗教组织几十年一贯制的严格管理与监督出现失控,长期受压抑的中亚伊斯兰教呈复苏态势.苏联的解体使中亚地区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真空,已经沉淀为民族意识重要组成部分的伊斯兰教便乘虚而入,迅速蔓延,渗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伊斯兰教的复兴,往往同当地民族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反映了宗教对政治的介入和参与.但是,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亚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文化形态而非政治形态出现.由于社会历史状况不同,中亚五国伊斯兰教复兴的程度也各有特点,发展极不平衡.中亚伊斯兰复兴主要是一种文化的复兴,民族自觉性的复兴,基本上停留在重新宣讲宗教教义和宗教信念,恢复宗教传统的层面上.虽然其间发生过一些宗教干预政治的过激行为和局部的冲突、动乱,中亚五国的社会政治形势基本上还是稳定的.国家的宗教政策正确与否,同国家的稳定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国家对宗教严加控制或放任不管的极端做法都是不足取的,容易导致社会失衡.一定要引导宗教同社会发展相协调,这是维护国家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在中亚地区,打着宗教旗号的激进组织约有上千个,它们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以多民族密集区费尔干纳盆地为活动中心,范围遍及整个中亚地区.这些组织中有以和平手段进行政治斗争的伊斯兰组织,也有主张暴力行动的伊斯兰极端组织.近年来,随着国际反恐斗争的深入和中亚各国政局的复杂化,许多伊斯兰组织都转向政治斗争或进行秘密活动,但有些组织仍不时地利用各种时机从事暴力行动,对中亚各国的政局稳定和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解放党与中亚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九一一事件后,伊斯兰解放党逐渐成为中亚宗教极端势力的新代表。该党发展速度快,影响范围广,成员数量多,组织严密,思想激进。伊斯兰解放党给中亚安全带来挑战,有“社会化”、“政治化”和“暴力化”的发展趋势。但是,应客观看待这一宗教极端组织对中亚安全的影响,该党不会成为破坏中亚稳定的主要力量。伊斯兰解放党问题是中亚地缘政治变化的因素之一,它与中亚国家调整“亲俄疏美”的外交政策有关,同时也给进一步深化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的安全合作带来新契机。  相似文献   

7.
中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传统宗教的地区,但在苏联时期中亚宗教自由受到压制,无神论占据主导地位。中亚五国独立后采取了宗教自由政策,出现了基督教得到传播与发展的现象。本文考察基督教在中亚五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基督教在中亚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受阻碍的一些因素,审视基督教在中亚五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公元7、8世纪,随着阿拉伯商人来到东南亚海岸,逊尼派伊斯兰教在东南亚传播开来,并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教。目前东南亚10国都有穆斯林族群,其中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主体族群,在其他国家均为少数族群。随着1979年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以及80年代初伊斯兰复兴运动在中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在阿富汗开始立足,对“伊斯兰认同”及其价值观的重新认知与肯定浪潮波及东南亚,于是清真寺、宗教学校和宗教项目如雨后春笋般增多,伊斯兰书刊、报纸有了巨大的需求市场,尤其是马来西亚、印尼、菲律宾、泰国伊斯兰势力不断发展。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这些国家的伊斯兰极端势力更是发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发展进入活跃期,突出表现为伊斯兰极端思想的传播加强.从总体上看,在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主义并非首要安全问题,但却正在成为重大威胁之一.它的产生、发展有着复杂、深刻的原因,涉及地区内外的历史文化、思想意识、社会经济等方面.中亚伊斯兰极端主义主要源自瓦哈比极端思想,是国别、地区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产物.中亚国家经过多年治理实践,积累了不少经验,使伊斯兰极端主义处于总体可控之中,目前亟待深层管理,尤其需要加强社会治理与宗教教育.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本刊自200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1.
伊斯兰教是影响中亚认同感危机及引发民族主义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牵涉到该地区社会稳定和安全的重要力量。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地区像中亚那样,宗教感情被压抑得如此长久,同时又以如此高涨的热情迅速得到振兴。中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的闸门是在1989年打开的。这是文化、社会和宗教现象综合的结果,因为教众公开地要求表  相似文献   

12.
对于"伊斯兰国"是否会对中亚地区安全构成威胁以及这种威胁的程度如何,国内外学术界的看法存在诸多分歧。"伊斯兰国"通过招募中亚地区的人员和对各国的边界进行袭扰,并通过意识形态宣传扩大其价值观在中亚地区的影响力等方式,的确对该地区安全形势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不过,"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形势的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因为,"伊斯兰国"在国际反恐联盟的打击下,地面作战部队被限制在叙利亚一伊拉克境内,无法在中亚地区开展直接的攻击。此外,由于中亚伊斯兰特殊的发展经历,使"伊斯兰国"的意识形态在当地缺乏群众基础。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斯兰国"对中亚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该地区部分极端势力思想的进一步激进化或激励部分恐怖分子发起"独狼式"恐怖活动等。随着"伊斯兰国"的战场失利,部分"圣战"分子回流中亚,需要对"伊斯兰国"与中亚安全之间的关联性予以更多关注,并尽早研究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以来,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趋于活跃:趁中亚部分国家政局动荡和社会危机加紧向政坛渗透;利用中亚地区新一轮伊斯兰化思潮加大极端思想宣传;完善组织体系和实施新的暴力恐怖活动。中亚地区宗教极端势力的活跃将对地区国家政治、经济建设、地区间国家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当代伊斯兰复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但只是到70年代和80年代之交,伊斯兰才开始成为影响地区政治、乃至国际政治的重大因素——作为世界现代史上宗教革命取得成功的惟一范例,伊朗伊斯兰革命不仅对海湾地区的安全与稳定构成挑战,而且对一些中东和穆斯林国家的现行政治结构产生了冲击。……  相似文献   

15.
中亚是一个以伊斯兰教为传统宗教的地区,但在苏联时期中亚宗教自由受到压制,无神论占据主导地位.中亚五国独立后采取了宗教自由政策,出现了基督教得到传播与发展的现象.本文考察基督教在中亚五国发展的现状,分析基督教在中亚得以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受阻碍的一些因素,审视基督教在中亚五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并展望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6.
国际恐怖主义、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这“三股恶势力”成为中亚国家独立以来最主要的安全威胁。以“乌伊运”为代表的这些邪恶势力打着民族、宗教旗号,在费尔干纳等地频繁制造恐怖暴力事端,以建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中亚“三股恶势力”问题的凸现,具有相应的国际背景和社会根源。在多层次的国际安全合作中,上海合作组织遏制“三股恶势力”的努力令人瞩目。近来中亚安全严峻局势表明,彻底铲除这些邪恶势力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当代伊斯兰复兴运动有着特定的背景,包括了伊斯兰国家、民族、宗教三个部分,经历了1940-1960年代初的民族复兴主流时期,1960-1970年代初的国家复兴时期和1970年代起的宗教复兴时期.这对巴基斯坦政治也产生了相应影响,从积极方面看增强了巴国内凝聚力和与其它伊斯兰国家的团结,从消极方面看不同程度的引起巴政治局势不稳、政府效率低下以及社会动荡.  相似文献   

18.
阿富汗伊斯兰化进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元7世纪中期,伊斯兰教进入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与人文环境,阿富汗的伊斯兰化经历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与伊斯兰世界的核心地区相比,阿富汗地区的伊斯兰教更多地容忍了当地的各种信仰体系。然而,阿富汗的伊斯兰化却是伊斯兰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它不仅为伊斯兰教进入中亚、南亚和中国提供了通道,而且抵御了什叶派向东伊朗的扩张,同时,突厥人的伊斯兰化也与阿富汗地方王朝的努力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亚地区伊斯兰极端宗教势力的回潮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联解体后,中亚各国曾出现过伊斯兰宗教势力回潮。近几年,在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等国,带有更加浓厚的极端和激进色彩的宗教势力回潮再度出现,引起了各国领导人和有关部门的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20.
伊斯兰极端组织是利用激进原教旨主义派别的政治理念和信仰体系,并做进一步扩大化和绝对化的解释,煽动宗教狂热,欺骗和麻痹追随者,进而达到政治目的的政治组织。从本质上讲伊斯兰极端组织不具有宗教属性,但却是从宗教中蜕变出来的“怪胎”,它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联系紧密,但又不等同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目前,世界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一种是不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但坚持自己对伊斯兰教义的极端解释,蛊惑信徒推翻现行世俗政权;第二种是以反对民族压迫和某些西方国家侵略、干涉为己任,从事实质性暴力活动;第三种是打着伊斯兰教的旗号,在“圣战”口号的掩护下使用暴力恐怖手段,它们与宗教的关联只是披着宗教的外衣,冠以宗教的名义,藉以掩盖其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因此也有人将之称为“带有宗教色彩的恐怖组织”①。本刊自2 0 0 5年第五期起,将整编国内外官方媒体提及的伊斯兰极端组织的基本情况分中亚、中东、南亚、东南亚、欧美等地区陆续刊出,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