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茉楠 《党政论坛》2009,(16):45-45
一是全球经济自主性增长乏力。在主要经济体的超宽松货币政策和大规模财政刺激计划的强大推动下,全球经济大幅度下滑初步得到了遏制。由于主要经济体己步入零利率的“定量宽松”货币政策时代,未来流动性泡沫导致的长期通胀压力和政府财政负担的加重使“去政策化”预期不断加强,大规模刺激计划不可持续,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1,(4):8-8
调整货币政策,收窄涨价之源“货币超发是推动物价上涨的最根本因素。”中央政策研究室秘书长赵涛说,当前物价上涨,反映了“适度宽松”货币供应量造成的流动性过剩滞后影响已显现。缓解通胀压力,要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逐步把货币供应量增速回落到合理水平;同时要控制新增贷款规模。  相似文献   

3.
王秀丽 《理论导刊》2000,(10):27-28
一、在宏观经济调控中应坚持物价基本稳定政策1993,年下半年以来,中国政府实行了以治理通货膨胀为首要任务的宏观调控,到1996年初步达到预期目标,以1997年经济的“软着陆”为标志,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一个持续“高增长低通胀”,物价总水平相对稳定的时期。物价总水平从1994年的两位数峰值回落,从宏观上看,归结于坚持不懈地实行“适度从紧”的政策,而且随着缺短经济在大多数领域的结束、过剩经济时期的到来,减轻了通胀压力,为物价回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在宏观“软着陆”成功后,我国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断增大。通货紧缩具有“…  相似文献   

4.
《瞭望》2010,(49)
<正> 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这意味着宏观调控政策的基调将回归中性,为大约一周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指引方向。在当前通胀压力背景下,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格外引人关注。它的判断和决议不仅决定着2011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政策  相似文献   

5.
名词与问答     
货币政策反周期调节:指货币政策“逆经济风向行事”,当经济增长过快尤其是高于潜在经济增长率、通胀压力加大时,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或者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紧缩货币供给与信贷,可以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抑制过高的通胀率。反之,当经济增长率下滑,或者有衰退风险之时,实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量,可以刺激投资和消费。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政策实际上一直在进行反经济周期调节的操作。2008年7月份之后,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演变成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给中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就是保经济增长。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当年9月中旬,货币政策就出现了方向性的转变,将原来从紧的货币政策转变成不断下调利率、下调存款准备金比率并放弃对商业银行扩贷规模控制的宽松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对通胀的关注,要有短期和长期的研究,要有分类考虑的判断,不能离开防止大起大落、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核心  相似文献   

7.
全球性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加大,中国稳定价格的一系列临时干预政策,成为全球主动治理通胀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继1996年和2003年之后实施的第三次临时价格干预,前两次分别是治理物价高涨和应对"非典",这次则是为了防止全面通胀。"针对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对部分  相似文献   

8.
当前通缩压力加大。从政策层面上看,应充分估计通货紧缩风险,早日设定通缩标准以及通胀目标,及早引导预期,用积极的“稳健”而非保守的“稳健”  相似文献   

9.
储蓄率高、投资率高、消费率低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突出问题。“两高一低”的宏观经济形势与社会收入差距过大有很高的相关性。要扭转“两高一低”形势,促进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必须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由倚重财政货币政策,转为财政货币政策与收入政策并重;同时,财政货币政策也应从刺激投资向控制投资、扩大消费的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10.
全年物价很可能会出现前高后不低的局面,未来几个月我国物价上涨的压力还将继续加大,一些中长期因素的存在,使得温和通货膨胀将成为长期趋势。当前,有效管理通胀预期、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是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和首要任务。要以一揽子的政策组合继续强化反通胀力度,不可松懈。一、增加农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1.
展望2011年,我国经济将步入政策紧缩期,适当的政策排序应该是抑通胀、调结构、稳增长。我们预测,2011年我国GDY实际增长9.6%,CPI上涨4.3% 2011年是中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政府都在积极部署十二五规划的投资,热情很高,但由于2010年底通货膨胀抬头,资产价格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高位,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等激励因素会减少,积极扩张政策更趋于正常化,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是主调,2011年经济增长比2010年应略有回落。  相似文献   

12.
货币政策是国家的主要宏观经济政策。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了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保持货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九五”期间乃至下世纪前10年,要实现在稳定币值基础上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目标,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固然要起主要作用,但稳定币值,抑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多种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货币政策的作用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必须加强与财政、收入、产业和国际收支等政策协调配合,才能充分发挥货币政策作用,争取宏观经济调控的最佳效果。1.货…  相似文献   

13.
夏立平 《党政论坛》2008,(16):60-61
美国“一个中国”政策与“台湾地位未定论”的矛盾美国长期以来宣称实行“一个中国”政策,其内涵在不同时期有所变化。在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发表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美国政府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政策法学:迈向实践与理想形态的中国法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在平 《理论探索》2006,(5):143-146
政策法学并不是要平面化地探讨法律与政策的关系,而是在对中国目前的政策和法律双重思考的前提下,试图建立两者的关系性审视视角,进而经由对中国现实的一系列政策“问题化”的方式来重新定义中国法治。因此,政策法学是对“中国法律理想图景”建构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本轮通胀的复杂性表现在周期与趋势因素的结合、国内与国际因素的叠加,治理难度较大,并呈现新的特点,这有可能迫使紧缩政策进一步延长,从而加大政策局部超调的潜在风险。首先,货币政策作为典型的需求管理政策,其政策效果的显现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通常加息之后的效果在三四个季度以后才能显现出来。去年3季度以来加息的累积效应将在三季度开始显现,四季度将有明显的显现。  相似文献   

16.
正央行货币政策转型方向1.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于转型之中。所谓货币政策框架,一般包括三个部分:(1)货币政策为实现其终极目标(通常是通胀和经济增长)而设定的中介目标;(2)央行的日常操作工具;(3)央行向社会传达政策和沟通信息的方式。旧的货币政策框架以数量指标和行政管理为主导,存在一个  相似文献   

17.
物价上涨备受高层关注,全年CPI有望控制在4%以下;高层强调对当前经济形势既要看到持续向好的基本面仍未改变,也要充分认识从偏快转向过热的危害8月8日,央行《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提出,通胀的压力在加大,"目前,前期粮食和肉禽蛋价格的上涨已逐步传导到下游食品加工、餐饮行业。因此,有必要高度关注价格传染问题,防止价格全面上涨。"  相似文献   

18.
防止国家政策部门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一五”规划要求,统筹协调政策目标和政策手段,搞好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和政绩考核间的配合,防止国家政策部门化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当前的国际经济复苏,还是中国的经济复苏,其实面临的问题也是类似的,那就是:经济刺激政策已经初见成效,如何巩固这些经济刺激的成果.防止经济可能出现的“二次探底”。  相似文献   

20.
梳理奥巴马国情咨文中透露的美国对中小企业帮扶政策,反省中国相关政策。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对外贸易政策角度,深入发掘美国经济振兴政策启示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