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建华 《特区法坛》2002,(72):21-21
2001年12月21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若干规定》)已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在诺干规定》出台以前,我国法律和司法解释没有专门、完整、系统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规定,现行《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规定只有12个条文,对当事人举证责任分配、法院调查收集证据的范围和条件、证据的效力及其审查判断标  相似文献   

2.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证据规定》已于2002年4月1日开始实施。为了解该规定在具体操作过程中的情况,更好地贯彻执行它,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02年7月下发通知,与厦门大学法学院组成课题组,制作了有关调查问卷和调查提纲,部署两级法院开展对《证据规定》执行情况的调研工作。现将此次调查情况综述如下。一、关于当事人举证问题(一)如何引导当事人举证通过调查发现,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是:1.根据《证据规定》,举证通知书应在送达受…  相似文献   

3.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证据厦门市两级法院执行《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情况的调研报告 357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该规定已于2002年4月1日起实施。这是最高人民法院为了实现司法公正与效率,指导法官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便利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案件而制定的重要司法解释文件。它弥补了民事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有关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自2002年4月1日实施以来在民事审判实务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但《规定》中有些条文确实存在一些问题,第67条即为一例。  相似文献   

5.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做是对此前一段时间关于民事证据立法广泛而热烈的学术讨论的权威性总结。作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该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借鉴国外民事证据立法的成功经验。以本文所关注的法官审查判断证据的原则为例,该司法解释在第67条规定:“审判人员应当依照法定程  相似文献   

6.
柴苗苗 《法制与社会》2013,(18):48-49,53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标志着我国民事诉讼改革的进程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其中以较大的篇幅规定了举证时限制度,赋予了我国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新内容。2012年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增加了一条规定了当事人及时提供证据义务,将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司法解释所确立的举证时限制度吸纳到民事诉讼法中。  相似文献   

7.
各位记者:《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于2001年12月6日经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于今天公布。这是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作出的司法解释,对我国的民事审判工作的发展和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必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下面,我就这一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主要内容和意义作简要介绍和说明。一、司法解释的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是民事诉讼的核心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中,就提出要完善我国的民事诉讼证据制度,…  相似文献   

8.
有关民事证据问题,最高人民法院2001年12月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施行近10年来,为改革和完善相关制度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有益经验。笔者认为,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应当解决与民事证据有关的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红 《四川审判》2002,(4):10-11
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已于今年4月1日施行。笔者结合的民事审判实践,对《证据规定》中有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民事证据规定》)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对前一段时间关于民事证据立法广泛而热烈的学术讨论的权威性总结。作为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针对民事诉讼证据问题的司法解释 ,该规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注重借鉴国外民事证据立法的成功经验。例如 ,该司法解释第67条的规定 :“在诉讼中 ,当事人为达成调解协议或者和解的目的作出妥协所涉及的对案件事实的认可 ,不得在其后的诉讼中作为对其不利的证据” ,就是借鉴了英国证据法中“不受损害”(WithoutP…  相似文献   

11.
《判例与研究》2002,(2):56-60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目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炅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为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等有关法律的规定,结合民事审判经验和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相似文献   

12.
陈朝阳 《中国审判》2010,(12):96-99
2002年4月1日起生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千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深化了我国民事证据基本制度,  相似文献   

13.
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由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下称《证据规定》)是在我国近几年来法制建设不断完善但仍缺少一部完整的证据法的前提下出台的。在现阶段,民事诉讼活动中可供遵循的证据规则仅体现在《民事诉讼法》的若干条原则性规定中,已不能完全适应我国民事审判程序的需要。因此,作者认为,依法制定一部完整的证据法或较为完整的过渡性证据规则实属必要。制定《证据规定》的宗旨,是为了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公正、及时审理民事案件,保障和便利当事人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是依据了…  相似文献   

14.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已于2001年12月6日由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并自2002年4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5.
论民事诉讼中的举证责任倒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2001年12月6日通过并已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解释》)第4条规定:“下列侵权诉讼,按照以下规定承担举证责任:(一)因新产品制造方法发明  相似文献   

16.
李春生 《律师世界》2002,(12):32-33
2001年12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201次会议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并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该《证据规则》对民事诉讼过程中举证规则、采证规则、认证规则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对在我国民事诉讼中树立正当程序理念作了有益尝试。笔者欲从《证据规则》确立的证据披露规则,试述其对促进我国司法公正与效率的价值,与业界同仁商榷。证据披露规则是指证据披露主体、方式、时限及其后果的程序与制度的总称。证据披露是基于当事人的举证责任与法院的查证、认证职…  相似文献   

17.
赵锦成 《中国审判》2020,(2):102-103
2020年5月1日即将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则》)将原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一方当事人自行委托有关部门作出的鉴定结论,另一方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重新鉴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准许”修改为第四十一条“一方当事人就专门性问题自行委托有关机构或者人员出具意见,另一方当事人有证据足以反驳并申请鉴定的,人民法院应予准许”。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诉讼证据规定》与《行政诉讼证据规定》都规定了以秘密手段获取的证据的效力的判断标准。《民事诉讼证据规定》第68条规定:"以侵害他人合法权益或者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方法取得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案件的依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57条第2项规定:"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第58条规定:"以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或者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方法取得的  相似文献   

19.
张冬青 《法治研究》2006,(12):70-70
一、《证据规定》中规定了医院的举证责任 2002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四条第(八)项明文规定:“因医疗行为引起的侵权诉讼,由医疗机构就医疗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及不存在医疗过错承担举证责任。”这里明确了医院在医疗纠纷中的举证责任。该规定对医疗事故和纠纷的处理有一定的进步性,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20.
郭玉涛 《中国律师》2007,(11):34-37
1987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医疗事故处理办法》。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国务院在2002年4月14日又制定了《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已于2002年9月1日起施行。2001年12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也于2002年4月1日起施行,该规定首次确立了医疗纠纷案件实行举证责任倒置。更令人关注的是2003年12月26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