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樱桃谷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李善友¥安徽省含山县畜禽品种改良站樱桃谷雏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李善友(安徽省含山县畜禽品种改良站238100)自1995年1月在含山某专业户爆发雏鸭病毒性肝炎以来,现已波及全县各地。该病发展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给养鸭户造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广东省的茂名、湛江、中山、番禺等市县鸭场的雏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发病率30%~100%,死亡率最高可达80%,耐过的雏鸭生长不良,经诊断为传染性浆膜炎(infectiousserositisinduckling)。1 诊断方法1.1 流行病学与病理剖检 本病全年均可发生,但以3~10月份多见;7~90日龄鸭易发病,以12~20日龄鸭最常见。麻鸭易感,番鸭、樱桃谷鸭极易感。营养状态、卫生条件差的鸭场,又受应激因素影响,在潮湿多雨、气温炎热的季节尤其多发。如治疗不及时,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就很高…  相似文献   

3.
1988年以来,在对我市樱桃谷鸭大肠杆菌病病原研究中,首次分离到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而EIEC致禽类发病在国内尚未见报道。 (一)基本情况 我市各樱桃谷鸭场自1986年以来,均发生无明显症状的种鸭零星死亡。病雏鸭腹泻、拉白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沾满粪污,5日龄以后有眼炎等发生,死亡较多,不死者发育不良。发病无明显季节性,多与气候变化、饲料变化及清洁卫生等有关。常用土霉素、四环素多种维生素拌入饲料防治,效果不佳。1988年6月以后,各场孵化率普遍降低,死胚率增大,个别场高达40%左右。对50余例死亡种鸭、雏鸭剖解,病变以严重心包炎、肝周炎、腹膜炎、脾炎为主。胆囊充盈,胆汁浸染肝脏,腹水增多;气囊表面  相似文献   

4.
自1984年福建省福州地区发现鸭病毒性肝炎以来,在一些养鸭场和专业户鸭群均有该病发生和引起的死亡。据1988和1989两年对4个大养鸭户21批雏鸭的调查,死亡率为15%~70%不等,发病死亡高峰集中在3~10日龄,10日龄后下降。死亡最严重的是番鸭和本地麻鸭杂交肉用鸭和樱桃谷鸭,死亡率为40%~70%或更高,雏番鸭病情较轻,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1996年1月至2001年6月,对江苏、安徽两省86个鸭场的发病鸭从日龄、品种、流行季节、流行菌株的血清型以及血清流行病学等方面进行了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调查.结果,在57个鸭场的樱桃谷鸭、番鸭及野鸭体内分离到鸭疫里默氏杆菌92株,而从麻鸭的病料中未分离到该茵;分离到病原的鸭最小为12日龄,最大为41日龄,主要集中在12-30日龄;这些地区鸭疫里默氏杆菌病的流行无明显季节性;这些地区鸭场疫里默氏杆菌流行菌株的血清型至少有5个,其中1、2和10是流行株的主型.  相似文献   

6.
一樱桃谷鸭父母代种鸭群产蛋率由79.89%降到15.14%,减蛋综合征(EDS-76)血清抗体阳性率100%(滴度28~12)。由鸭群的血液白细胞及卵巢中分离到两株病毒(SCWJ-1和SCWJ-2株),该病毒能够凝集鸡、鸭、鹅、鸽等动物的红细胞,这种凝集能力能够被EDS-76病毒阳性血清所抑制,鉴定为鸭腺病毒。感染鸭的输卵管及卵巢经组织学切片观察,在卵巢的组织切片中滤泡数量减少,且只看到初级及次级卵母细胞等未成熟卵泡而不见成熟卵泡,未成熟的卵泡常见退化与吸收现象;在输卵管的组织切片中可见到上皮细胞肿胀、破裂、崩解与脱落,结缔组织轻度水肿及淋巴细胞、异嗜细胞浸润,固有膜中还可见多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聚集灶分布于上皮下及血管周围,在管腔内有多量脱落崩解的上皮、炎性细胞及蛋白液体聚集。  相似文献   

7.
将鸭α-干扰素基因疫苗pcDNA-SDIFN-α分别按每只1、3和6μg剂量采用基因枪轰击方式免疫樱桃谷鸭,以PBS、空载体质粒pcDNA 3.1( )和鸭瘟弱毒疫苗为对照,注射后第15 d给每只鸭人工感染鸭瘟强毒。结果显示,1μg pcDNA-SDIFN-α免疫鸭有3/12死亡,PBS和空载体注射鸭分别有5/12和4/12死亡;3μg和6μg pcDNA-SDIFN-α免疫鸭以及鸭瘟弱毒疫苗免疫鸭100%受到保护。3个剂量pcDNA-SDIFN-α免疫鸭外周血鸭瘟病毒DNA含量显著低于PBS和空载体对照组,而3个pcDNA-SDIFN-α免疫组之间差异不显著。表明,基因枪轰击pcDNA-SDIFN-α免疫鸭后能产生一定的抗鸭瘟强毒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氏杆菌病又称鸭疫巴氏杆菌病 ,是一种主要侵害雏鸭、雏火鸡等禽类的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以全身浆膜出现广泛性的、多少不等的纤维素性渗出为特征 ,故又有传染性浆膜炎之称。自从 190 4年Riemere报道在鹅群中发生该病后 ,美国、加拿大、英国、挪威相继报道了鸭群中流行的情况。进入 2 0世纪 70年代之后 ,该病逐渐传播到全球所有集约化养鸭的国家和地区。随着我国养鸭业向集约化、工厂化方向发展 ,该病也成为危害我国商品鸭生产的主要传染病之一。据报道 ,受侵害的鸭品种主要有北京鸭、樱桃谷鸭、番鸭、康贝尔鸭等。由于该病…  相似文献   

9.
雏鸭氟中毒的诊治梁源祥(海南省畜牧兽医管理站海口570203)自1994年12月至1995年6月,海南省部分鸭场的鸭相继发生跛行,虽未引起病鸭死亡,但因生长发育受阻,残次鸭多而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人先后对5个发病鸭场进行了诊断和处理。1发病情况雏鸭...  相似文献   

10.
鸭瘟病毒抗体间接ELISA检测试剂盒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鸭瘟病毒(DPV)CHv株经过鸭胚成纤维细胞增殖、反复冻融、差速离心和蔗糖密度介质离心制备纯化抗原,建立了用于检测鸭血清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标准化研究,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研制了相应的检测试剂盒并对盒内各组分的保存条件、质量控制以及试剂盒的特异性、重复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4.75μg/孔的纯化DPV抗原包被反应板可获得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1∶100稀释的待检血清样品反应后D405 nm值换算为抗体效价的标准直线方程为y=1.573 3.552x(r=0.953,n=40)。试剂盒在4℃保存3个月或-20℃保存10个月后各项性能都很好。应用该试剂盒对皮下注射、口服和滴鼻免疫DPV弱毒的20日龄樱桃谷鸭血液中抗DPV特异性IgG抗体效价进行了测定,皮下免疫鸭于第6 d,口服和滴鼻免疫鸭于第9 d可在血清中检测到DPV特异性抗体,且至第60 d时依然可检测到高效价抗体。证实,该试剂盒可用于鸭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和鸭场免疫抗体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1.
鸭腺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制刘尚高徐镔蕊甘孟侯张立昌王月琴1)刘瑞萍(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100094)河北省某鸭场有北京鸭1000只,1996年4月突然发生不明原因的产蛋量下降,诊断为鸭腺病毒感染,即减蛋综合征(EDS-76)。经用大剂量疫苗紧急接种...  相似文献   

12.
在全国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 ,选择四川等地流行广泛的鸭疫里氏杆菌 (RA) 1、2、4和5血清型菌株制备铝胶佐剂四价灭活疫苗。对疫苗经无菌检验及安全检验合格后 ,给 3日龄樱桃谷商品鸭每只颈背皮下注射 0 .5mL ,第 10、13和 16d免疫鸭对同源RA的攻击分别表现出 5 %~2 0 %、75 %~ 90 %和 10 0 %免疫保护力 ,第 2 3~ 30d免疫保护力开始下降。用间接ELISA对免疫鸭进行抗体消长规律检测 ,表明 3日龄樱桃谷鸭首免后第 2 3d抗体达到高峰 ,至 93日龄时仍能检出抗体 ;10日龄时进行二免后可产生更高的抗体水平 ,到第 65d时仍能保持较高抗体水平。疫苗免疫雏鸭能够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 (P <0 .0 1)地增强其T细胞的免疫力 ,时间达 2周。经攻毒保护试验、抗体消长规律测定、T细胞免疫水平测定和田间试验 ,证明研制的鸭疫里氏杆菌病(RAI)四价灭活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能有效预防RA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为寻找一种经济、可重复的鸭心肌细胞最适培养技术,利用胰蛋白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樱桃谷鸭心肌细胞,并对培养条件和生长特性进行摸索。用台盼蓝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的活性,用HE染色法检测培养细胞的形态,并用抗α-actin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鉴定培养的心肌细胞。结果表明,通过差速贴壁法分离的心肌细胞在前3代可观察到节律性搏动,α-actin染色阳性,心肌细胞数量较大,活力高,形态呈梭形、星形和多角形。证实,通过酶消化法和差速贴壁法分离到的鸭心肌细胞,可连续传代至12代,细胞纯度及数量能满足心肌细胞研究的需要,为一种可行的鸭心肌细胞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14.
小鸭传染性浆膜炎罗函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南京210014)小鸭传染性浆膜炎(DucklingInfectiousSerositis)是由鸭疫巴氏杆菌(Pasteurelaanatipestifer,PA)引起的小鸭急性或慢性细菌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鸭传染性眶下窦炎是由霉形体引起的鸭传染病。笔者等1998年诊治2群病鸭,均痊愈。发病情况厚禄乡李某饲养樱桃谷肉鸭500只,20日龄时发现部分鸭流鼻液,摇头,两侧眶下窦臌胀。用青霉素、链霉素、安乃近混合肌肉注射治疗无效,发病鸭达50多只,且每天死鸭1~...  相似文献   

16.
20 0 0年 9月 ,河南省浚县某养鸭专业户饲养的 70 0 0只樱桃谷鸭于 15日龄时突然发病 ,死亡 3只。以后发病、死亡逐渐增多 ,死亡率达 11%。结合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和镜检 ,确诊为鸭曲霉菌病。通过综合治疗取得较好效果。临床症状 雏鸭卧地不愿走动 ,精神不振 ,采食减少 ;呼吸困难 ,发出沙哑声 ;眼流泪、结膜潮红 ;有的排黄色稀便。剖检变化 共剖检死鸭 6 8只 ,主要剖检变化是 :肺和气囊上有数量不等米粒大至绿豆大的结节 ,为淡黄色或灰白色 ,内容物呈干酪样 ,切面呈轮层状。有的病例肺和气囊上结节融合成大的团块。有的肝稍肿胀。  诊断…  相似文献   

17.
1997年我们在开展鸭病毒性肝炎(DH)流行病学调查过程中,在江阴市青阳镇、郊区扬名乡发现两起临床症状和DH相似,但用特异性抗血清治疗无效的病例,后经病原分离、鉴定,诊断为鸭嗜水气单胞菌病。1 发病情况和主要症状1997年5月,郊区扬名养鸭场一群23日龄的雏鸭(共496只)发病,第1d死亡26只,即用DH超免疫血清治疗,第2d死亡14只,以后每天死亡5~20只。经用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疫情得到控制。至40日龄共死亡鸭184只,死亡率为37.1%。1997年9月江阴市青阳镇某养鸭专业户的5…  相似文献   

18.
雏鸭病毒性肝炎的动态病理学研究彭南秀(广东省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510500)鸭病毒性肝炎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疾病。本病自1945年Levine和Hofstad发现以来,已有十几个国家报道此病,被称为世界性疾病。在我国,自黄均建等(1963)报道上海...  相似文献   

19.
雏鸭病毒性肝炎血清酶和血胆红素的动态研究彭南秀(广东省广州市畜牧兽医总站510500)鸭肝炎病毒(DH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可引起鸭病毒性肝炎。自1945年Levine和Hofstard发现这一疾病以来,在全世界已有十几个国家流行本病,因流行广泛而被...  相似文献   

20.
为研制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APK1)单克隆抗体,从樱桃谷鸭脾样品扩增鸭MAPK1基因,将其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鸭MAPK1基因原核表达质粒,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经纯化后作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经过3次免疫后,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与SP2/0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用间接ELISA筛选分泌抗鸭MAPK1的单克隆杂交瘤细胞株,进行3次亚克隆纯化后,制备小鼠腹水。采用间接ELISA测定腹水效价,用Western-blot检测其特异性,并进行单克隆抗体的亚类鉴定。测序结果表明,鸭MAPK1基因编码区全长1 107bp,编码369个氨基酸。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本研究获得了可溶性的42ku的鸭MAPK1重组蛋白。用表达的重组蛋白免疫BALB/c小鼠后,得到2株抗鸭MAPK1的阳性杂交瘤细胞株,腹水效价均达到1∶12 800以上,均为IgG1亚类。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特异性。以上结果表明,本研究成功制备了抗鸭MAPK1的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在先天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