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科 《东北亚论坛》2006,15(2):33-37
2005年中日、韩日双边关系中围绕领土、领海主权、新编历史教科书、靖国神社参拜以及争当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问题展开了全面较量与冲突,中日、韩日关系进入了“冰冻期”。中日、韩日关系如何走出困境,完全取决于日本政府的表现和态度,现在“球”在日本一方,就看其如何发“球”。  相似文献   

2.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1):113-126,128
2018年以来朝鲜半岛局势和东北亚国际关系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中国与朝鲜、韩国的关系同时改善并加强。中日关系也重回正常发展的轨道。然而,韩日关系则反复出现各种矛盾和摩擦,持续恶化。21世纪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发展变化往往具有同一种倾向,即中日关系恶化,韩日关系也会倒退;中日关系改善,韩日关系也会回暖。然而,2018年以来,中日关系与韩日关系则出现反常的"逆向发展"倾向。韩、日同中国之间关系有所改善,而韩日之间关系则明显恶化。这种逆向发展现象产生的原因值得关注和研究。本文侧重分析2018年以来韩日关系恶化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对韩日关系前景做以评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和谐世界理念与日本外交战略的互动,表现为两国战略分歧与战略对话并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日本"普通国家论"阐释的大国化战略路径相异,导致两国业已存续的冲突与纷争时有显现、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因而构筑基于共同战略利益的互惠关系成为发展双边关系的战略选择。寻求中日双边良性互动,要将两国关系置于国际体系的坐标中进行战略定位,在考量构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相关因素的基础上,突破既往双边关系的局限性,理性调控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互动及走向。  相似文献   

4.
从韩国李明博政府后期到朴槿惠政府前期,韩日关系由于历史认识、领土主权等方面的争议陷入僵局.2015年以来,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借韩日关系正常化50周年契机,朴槿惠政府调整对日外交,推行将历史问题与安保、经济等问题相分离的"双轨"政策,恢复韩日政府和民间的对话交流,使两国关系有所好转.尽管两国关系的前景仍存变数,但继续改善韩日关系将成为韩国外交下个阶段的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5.
韩日情报合作的机制化建设由来已久,历经了一个由"双边直接合作受挫"至"三边间接合作拉动",再至"双边直接合作重启"的发展进程。《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的签署是其新近取得的进展。这一进展是在朝鲜核导问题、韩日情报优势互补、韩国战略调整、盟友美国支持等多重促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实现的。韩日情报合作的进展,虽然在形式上是以应对朝鲜核导问题为借口,但实际上却对韩日两国安全战略调整的互动、美国亚太安全战略实施的基础、韩美日三边协调机制的构建,以及东北亚地区安全态势的平衡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6.
自莫迪政府上台以来,中印关系发展呈现"高开低走"趋势。尤其自2016年以来,中印关系进入"多事之秋",双方在多个问题上的分歧都被扩大化。中印之间的"旧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不断涌现,给双边关系带来巨大影响。与此同时,美国、巴基斯坦等第三方国家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冲击也越来越大,莫迪政府的外交表现出更强的实用主义色彩。中印双方高层会晤和工作层面的沟通对话机制,尚能对上述分歧实现管控,不致使双边关系遭到根本性破坏,但双方需要共同努力,扭转双边关系下滑趋势。  相似文献   

7.
韩国文在寅政府的东南亚外交,是在韩国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迅猛发展、周边大国之间的战略竞争凸显、朝鲜半岛局势转圜后陷于停滞、韩日两国纷争不断加剧等国际背景下展开的。为了提升韩国-东盟合作关系水平、规避特定依赖风险以及促进半岛局势缓和,文在寅政府采取了强化首脑外交、对接发展战略、参与多边机制、拓展安保合作的政策路径。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韩国与东盟各国间的关系水平,特别是扩大了双方的经贸合作与人员往来,但对朝鲜半岛局势的影响有限。对文在寅政府而言,如何推动"新南方政策"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美国"印太战略"进行对接,即如何保持中韩战略伙伴关系与韩美同盟的平衡,将是其面临的一大挑战。  相似文献   

8.
朴槿惠就任总统之初,由于韩日关系持续恶化,韩美对华政策出现分歧,韩国对朝推行"信任外交",韩美日三角关系一度出现松动的迹象,韩国"倾中论"开始蔓延。然而,进入2015年以来,随着韩日关系的改善,韩美合作的加强,朝核危机的刺激和纠正"倾中论"的声音甚嚣尘起,朴槿惠一改前半任期的政策,重新寻求巩固韩美日三边合作。尽管未来韩美日三角关系的发展存在韩日关系走向、美日中因素影响、国内选举结果等诸多变数,但朴槿惠在余下任期内会继续谨慎地推动三边合作的进程。对此,中国一方面要冷静应对,把握中韩友好的大局;另一方面也要警惕美国借机暗推美日韩同盟建设的企图。  相似文献   

9.
英俄两国围绕利特维年科事件发生的纷争,其激烈程度几乎可以与冷战时期的同类)中突相提并论,两国关系由此陷入低潮。英俄之间的这场纷争是长期以来两国关系演变的结果,也是战后东西方势力较量的缩影。造成英俄产生纷争的主要原因有:两国对于重大问题的立场存在分歧;在双边关系方面不断发生摩擦和冲突;仍在进行针对对方的间谍活动和驱逐行动;两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不够,其根本原因在于俄罗斯实力的迅速恢复和增强以及随之而来的国家目标、国策和战略调整。英俄纷争的走向,在短期内尚难看到缓解的迹象。但从长期来看,英俄关系不大可能因这场纷争而发生剧变,其负面影响应当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特朗普的执政,美国内外政策变化可能给中美关系的环境、议程和互动方式带来新变化,双边关系发展面临新的挑战与机遇。但是中美关系不可能另起炉灶,而是在现有基础上演进,既有的架构和特征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这一关系的未来走向。与过去相比,今天中国在处理对美关系方面拥有更多的资源、更加丰富的经验和更强的战略运筹能力,应该争取使"相互调适型"成为两国间互动的基本模式,以经贸关系为抓手,发展务实合作伙伴关系。在此过程中,要谋求提高中美关系品质,使双边关系发展更好地体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原则,继续推进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周志伟 《拉丁美洲研究》2013,35(1):44-49,80
进入21世纪以来,巴俄双边关系借助"金砖国家"机制的发展获得了较快的提升,具备了以下主要特征:政治关系方面,巴俄两国不仅确立战略伙伴关系,并建立了广维度的双边对话机制;经贸方面,两国贸易量相对有限,贸易结构互补性不强,但俄罗斯对巴西投资的热情开始见涨;科技合作方面,两国表现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但尚未形成具有代表性的科技合作项目;国际合作方面,"金砖国家"机制赋予了巴俄双边关系更多的国际含义,有关全球治理的国际议题的立场协调正逐渐成为巴俄双边关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两个地区大国和崛起中的"金砖国家",加之日益成型的"金砖国家"机制的促进,巴俄两国关系将延续现有发展态势,但"政热经冷"的双边关系特点很难在短期有所改变。  相似文献   

12.
奥巴马在2009年入主白宫后致力于"重启"美俄关系,改善小布什政府时期美俄的"冷和平"状态。在这一背景下,美俄两国政府于2009年7月成立了美俄双边总统委员会(US-Russia Bilateral Presidential Commission),意在推动美俄双边关系的持续和平稳发展。该委员会既继承了美俄(苏)半个多世纪的双边高层对话传统,又在机构设置和运行机制上有了新的发展,为美俄双边关系的发展提  相似文献   

13.
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国和中亚各国经济以及中国与中亚的贸易造成沉重打击。2009年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回升,给中亚各国吸引外资缓解本国日益严峻的金融形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促进了中国与中亚各国在经济、政治、安全、人文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由于中亚地缘政治、经济地位的特殊性,使之日益成为大国博弈的焦点,中国和中亚各国的合作不可避免招致美俄等国的猜疑和忧心,从而给双边关系的发展带来挑战。不过,中国和中亚各国合作是建立在"政治互信、经济互助、资源互补"基础之上的双边关系,未来合作的机遇仍然会大于挑战。  相似文献   

14.
莫迪自2014年5月就任印度总理至今,美国已经历了奥巴马和特朗普两位总统的交替。印美双边关系在这一段时间内,总体上保持着向前发展的趋势,不仅没有受到国内外因素的干扰,而且两国关系有了进一步推进。从现实角度看,印美关系之所以能够保持良好的发展状态,一方面是因为印美两国领导人对发展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双方基于国家利益、民主价值观和地缘战略扩展等方面考虑。然而,不断拓展的印美关系势必对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安全利益构成一定威胁,包括对南海的地缘安全和"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此,中国对印美之间稳步上升的双边关系以及不断强化的安全合作,应保持必要的关注和警惕,以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和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15.
双边关系是国际社会中国家交往与联系的主要载体,作为国家互动的一种行为模式,双边关系的层次结构和内容特征决定了双边总体关系是由双边政治关系、双边安全关系、双边经济关系和双边文化关系等组成。双边关系的结构特征是由结构单元和结构规则共同决定的,其中,由各子关系的排列组合情况和优先次序情况所建构和决定的结构规则是影响双边关系结构特点的第一要素,结构规则与双边关系的关系性质、关系所处的历史阶段以及关系的内外双重环境压力密切相关。双边关系结构为双边关系运动演变提供载体,双边关系运动为双边关系结构调整提供动力,彼此相互影响,互相作用,共同决定双边关系存续。区分不同层次与不同领域的双边关系内容及其特征,把握关系结构不同构件之间的关系逻辑,是分析国家间关系演化以及把握国家对外行为和对外政策的重要依据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朝韩关系今年以来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此系朝、韩及相关大国复杂互动、博弈的结果。但朝韩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今后为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发展、实现和解合作,朝韩需相互尊重,宽容相待,摒弃前嫌,把握机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7.
詹德斌 《东北亚论坛》2023,(4):3-17+127
在尹锡悦政府执政的一年中,韩日关系出现了重大变化。这是尹锡悦政府主动、单方面调整对日认知和政策的结果。尹锡悦政府认为,日本是韩国的合作伙伴,过去韩日关系恶化的主要责任在韩方,现在有必要尽快使韩日关系正常化。于是,尹锡悦政府将对日关系的重要性提升至仅次于韩美关系的第二位,主动在强征劳工问题、《韩日军事情报保护协定》等问题上让步,优先恢复和加强安全和军事合作,积极响应美日韩三边合作等。尹锡悦政府积极改善韩日关系的主要目的是巩固韩美同盟、应对朝鲜威胁、共同应对中国影响,并推动韩国实现所谓“全球枢纽国家”的愿景。虽然尹锡悦政府对日认知和政策的一系列调整将极大地推动两国关系改善,但尹锡悦政府的过度让步和日本的响应不足,以及韩国内部、韩日之间存在的双重结构性矛盾,也将继续制约两国关系改善的速度和幅度,并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发挥决定性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朝韩关系今年以来出现一些积极变化,此系朝、韩及相关大国复杂互动、博弈的结果。但朝韩关系的发展仍面临诸多现实挑战,今后为推动双边关系平稳发展、实现和解合作,朝韩需相互尊重,宽容相待,摒弃前嫌,把握机遇,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19.
奥巴马执政后,美国极力推行其"重返亚太"战略,恰逢缅甸的政治转型。二者在短期内产生共振,双边关系迅速回暖。奥巴马任期内,美国试图通过放松对缅制裁、加大对缅软实力输出及寻求美缅合作空间,恢复美国在缅甸的影响力,并钳制中国的发展。但美国此举并不足以冲击中缅关系。在此情形下,为了维护并发展中缅两国的"胞波情谊",中方应倡导中缅在政治层面互信关系的建立、经济层面的互联互通以及多领域的全方位合作来扩大中缅合作的互利局面。  相似文献   

20.
近来,围绕朝核问题、日韩双边关系等问题,日韩双方首脑互动频繁,合作的共识不断加深,双边关系更趋成熟。两国在加强各自对美同盟的同时,也加深了彼此的合作意愿,经贸、文化往来和民间交流向纵深发展。本文认为,对韩外交在日本东亚外交中具有特定意义,日韩关系的改善既有日本外交战略上的考虑,也与东亚地区国际政治背影有关,尤其得益于两国领导人准确把握改善双边关系的契机,适时调整外交政策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