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典诗词蕴含着优秀的民族精神,体现着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古典诗词中的军旅诗词,以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艺术魅力,在中国诗词史上散发出绚烂夺目的光彩.将优秀的古典诗词引入战斗精神教育,可以发挥古典诗词启发官兵思想、激励官兵斗志的作用,增强战斗精神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王海英 《前沿》2009,(1):190-193
大学语文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具体教学中,应以培育学生良好的文学修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综合的人文素质为教学目标。作为教师应着重在教学方法上多探究,注重对作品的引导赏析以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同时还应突出对学生感悟力和学习主动性的培养,以切实提高他们驾驭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诠释与新变──当代文化视野中的古典诗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代学术视角下,对古典诗词进行重新诠释不外乎美学批评、文化批评两种模式。进行关学探视,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灵魂;进行社会文化考察,见到的是古典诗词的“原生态”。当代也正是通过这两种“现代化”模式的学术研究,揭示出古典诗词的文学价值、文学史价值、文献价值,达到为当代文化建设服务的研究目的。在“古为令用”视角下,当代古典诗词主要体现出四重价值,即社会政治价值、人类文化史价值、审美欣赏价值、创作借鉴价值。当代对古典诗词的吸纳、利用方式主要有:用其意蕴、用其语句、用其意境、用其形式以及用其原理等,从而使古典诗词的“关貌”和“灵魂”在当代文艺创作与文化消费中得以再现、“复活”。  相似文献   

4.
姜金元 《理论月刊》2007,(5):124-127
在表现生命主题时,中国古典诗词大多从人生的悲苦情怀入手,而蟋蟀是诗人表现悲苦情怀的常见意象.本文分析了蟋蟀意象形成的内在机制及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演进历程.  相似文献   

5.
1.阅读型设置。让学生结合政治课教学内容,阅读相应的文学作品,借助于书中主人公的高尚品德去陶冶学生的心灵。要求学生把阅读后的感想在课堂上互相交流,这样既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又让学生通过阅读感悟人生,反省自我,完善自我。2.欣赏型设置。通过对漫画、书法、美术作品等艺术形式的欣赏,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比如学习“陶冶高雅情趣”这一课时,让学生自己创作艺术作品,然后选取优秀作品张贴在学校的报栏上进行展示,既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水平,又促进了个人高雅情趣的陶冶。3.表演型设置。根据…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够自觉培养正当的兴趣、爱好,发展高尚志趣,陶冶高雅情趣,争取全面发展。2.能力:在现实生活中注重培养自己陶冶高雅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典诗词是古代中华文化精髓的传承,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是提高其文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更是发扬古代中华文化的必然要求.要提高诗词鉴赏能力,首先要对诗词的发展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其次要做到"抓诗人,抓意象,抓诗眼".另外,名篇名家的积累也不可少.  相似文献   

8.
中学政治新教材较以往教材更贴近学生 ,也更易被学生接受 ,而且也注重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但毕竟该套教材乃新编教材 ,还处在试用阶段 ,在一些概念的表达上还有待更规范、更科学。笔者在讲授初一教材的过程中产生了一些疑惑 ,愿与各位同仁、专家共同探讨。在初一政治教材下册第十课《陶冶高雅情趣》第一框中 ,教材对情趣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情趣 ,体现一个人追求美好生活、乐观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首先从语文角度看 ,此概念中两个顿号令人产生歧意 ,到底哪个是中心语?根据语意 ,为完整表达这个意思 ,我建议将第二个顿号改为“…  相似文献   

9.
《中国诗词大会》在春节期间热播后,获得冠军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学生武亦姝获得了“古典才女”的美誉.然而,随即引发了背诵古诗词是否有助于弘扬传统文化的争论.一些评论者认为机械地背诗比的不过是记忆力,与一个人的古诗鉴赏能力无关,更有学者犀利地指出:少年人,背个诗词算什么本事?  相似文献   

10.
张兵 《人民论坛》2011,(7):224-225
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在绵延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形成了中国传统艺术独特的审美趋向。中国古典诗词与绘画虽然在再现与表现客观物象和主观情感的手段上有所不同,但古典诗词借助"绘画意象"构成语言,营造出了使我们产生丰富联想的"语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