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报告确定,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这是法制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当代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进入了新境界,达到了新水平.一、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及其重要意义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在经济体制改革深入发展的同时,要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就是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然地要求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我们必须从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的内在联系中,去深刻认识政治体制改革的历史必然性。一、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要求确定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地位市场经济是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本月二十五日开幕了。这将是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十二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搞活的总方针、总政策,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经验的一次大会;将是加快改革的步伐,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并使我们党中央的领导集体进一步年轻化的一次大会;也将是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从严治党,继续同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作坚决斗争的一次大会。它必将使我们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取得新的、历史性的胜利。我们预祝这次大会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党的十五大报告又重申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方针,这对于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步伐,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高度,…  相似文献   

5.
十五大的特点之一是:突出了改革的地位,强调了改革的作用。从这点上说,十五大是一次改革的大会。十五大报告开宗明义提出的新时期总任务是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其中两个方面是改革:一是经济体制改革,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不仅列为首位,而且要求最高,"要有新的突破"。报告的十个部分不仅有两个部分讲改革,而且改革的精神贯串在各个部分。可见在报告中改革的地位是何等突出。报告强调"要把改革作为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各项工作的动力",同时提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要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的基本方针;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他指出,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新修改的十六大党章和宪法也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决定。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国家政治生活的进步。本文从历史与现实、世界与中国的对照分析中,指出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以宪法为核心的民主政治,是实践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9.
改革社会主义政治体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必须按照民主化和法制化紧密结合的要求,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我们的政治体制改革,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江泽民同志这段重要论述,写进了党的十五大关于十四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这表明,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以"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醒目提法作为政治建设部分的标题,表明了我们党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坚定立场和态度.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一个重要论断,而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必须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为此,十七大报告就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从多个主要方面作出了全面布署,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以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如何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世人注目的热点问题。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作了专题的阐述,从而表明我国从来不回避政治体制的改革。他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13.
时事学习     
全国政协九届一次会议和人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在北京闭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九届一次会议和九届人大一次会议先后在北京闭幕,这是两次换届的大会,也是跨世纪的大会。李瑞环继续当选政协主席;江泽民当选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李鹏当选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胡锦涛当选国家副主席.朱基当选国务院总理。委员们和代表们围绕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法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等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表现了时国家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这两次盛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  相似文献   

14.
跨世纪政治体制与行政体制改革的伟大部署学习党的十五大报告的体会许耀桐党的十五大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其中包含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十五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王和平 《新东方》2007,(12):57-59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深化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全面实现十七大所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不断开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新局面,对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处理好以下八大关系:  相似文献   

16.
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我党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十三大报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并依据这个理论和路线制定了全面改革的基本方针和政策,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是当代科学社会主义的教科书。一、新的历史性课题与政治理论教学的基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要进行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与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治体制改革。贯彻落实十四大精神,是一场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活以至思想领域等各方面都会带来重大影响的深刻的  相似文献   

18.
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严书翰学习宣传贯彻十五大精神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同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发展相适应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跨越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对于十五大报...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的科学概括,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关系到我国今后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总体设计和基本构架。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大方向和基本思路,对我国当前和今后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将起着重大的深远的影响。我们常说的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就是认真学习“十四大”报告,自觉地接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观念,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内在规律及其运行机制办事。  相似文献   

20.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高度,第一次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郑重地提了出来。他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