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1 毫秒
1.
应激性群体性事件主要是指因某种偶发的治安利益纠纷或行政执法纠纷未得到有效的引导与调解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公安机关应掌握应激性群体性事件的偶发性、事态的演变性、事件的突发性的特点,了解应激性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制定应激性群体性事件的应对警务,有效处置应激性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2.
加拿大警方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加拿大警方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置非常注重建立高效、严密的指挥系统,特别重视风险评估和预案的制定。控制群体性事件,主要是防暴警察队及多警种的配合。他们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做法给我们许多的启示。我们要深化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完善预防和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体系,要进行群体性事件的风险评估和科学地制定预案,要突出处置群体性事件的专业化和专门化, 处置群体性事件战术的运用要规范、实用。  相似文献   

3.
群体性事件是社会张力加大和社会稳定性降低的突出表现。如何从理论上正确认识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采取切实可行办法来预防和消减群体性事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条件。社会利益格局失衡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结构性诱因;利益受损者的相对被剥夺感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心理性诱因;负面的"集体记忆"导致弱者符号化的认知模式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认知性诱因;政府信息管理"缺位"和媒体应对失当导致的谣言弥散是群体性事件频发的信息性诱因。  相似文献   

4.
现实群体性事件与网络群体性事件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网络逐渐社会化后出现的新现象。网络群体性事件已与现实群体性事件成为可比较的两个概念、现象和模式。网络群体性事件与现实群体性事件的基本概念、主要特征、演化规律与干预方式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5.
历史考察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群体性事件的处理,可以总结其历史经验,这就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前提;坚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方法,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根本方针;注重用经济手段协调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方法;加强社会主义的民主法制建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正确处理群体性事件的政治保证。当前我们在处理群体性事件方面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应正视这些薄弱环节,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工作。  相似文献   

6.
标本兼治群体性事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频频发生。群体性事件主要有下列几种类型:因农村征地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拆迁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国企改制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城市出租车经营权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公民维权引起的以集体上访为主的群体性事件、因转业或复员军人待遇引起的集体上访或游行示威、因民办教师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引发的集体上访、因腐败现象或安全事故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是当前我国社会各种矛盾的综合反映。群体性事件往往会给国家和社会的正常管理秩序和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严重的破坏,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能引起…  相似文献   

7.
对群体性事件本身的认识是否全面、准确,直接关系到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治理。本文分别从“群体性事件”概念的由来、群体性事件与突发事件的区别以及群体性事件的理论基础等多个角度,提供了认识和分析群体性事件的新视野,进而提出“新群体性事件观”,这无论在群体性事件的理论研究还是现实治理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高校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群体性事件是指高校学生出于表达情感或维护权益的目的,采取临时聚众的方式向有关机构施加压力,并可能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影响的行为.当前部分高校未能重视群体性事件的防范,导致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不仅影响高校稳定,也容易引发社会问题.本文通过考察高校群体性事件多发的原因,从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干预、处置和追究各阶段着眼,探讨构建群体性事件防范体系,以期有效控制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呈现多发趋势。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群体性事件是因社会事件没有满足人们需要而引起的,从众、感染、暗示与模仿、责任分散、去个性化、流言等社会心理机制导致群体性事件规模扩大,群体性事件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人群聚集、刺激与暗示、情绪感染和情绪爆发几个阶段,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成员可以分为一般成员和骨干成员,不同类型参与者带着不同的心态参与群体性事件。  相似文献   

10.
群体性事件处置工作中开展心理攻势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任龙  任军 《公安研究》2009,(5):16-19,83
准确分析和把握群体性事件参与者的心理,是正确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和保证。从众效应是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原动力之一;观众效应对群体性事件的恶化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责任扩散效应是导致群体性事件升温的罪魁祸首。具体来说,群体性事件参与主体心理类型有以下几种:行为正义、合理主义心理,法不责众心理,报复社会心理,隔岸观火心理,混水摸鱼心理,自我表现心理,从众心理,追求刺激,好奇心理。根据群体性事件中相关人员各自的行为特点和作用,开展心理攻势时应该将他们分为三类对待,即:核心层次,附和层次,围观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