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正>摄影战士沙飞用手中的相机,创造了中国革命摄影的多项“第一”:人民军队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中共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领导者,中共第一份新闻摄影画报的创办者,被誉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沙飞有幸与鲁迅交往,尊其为精神导师,鲁迅对他摄影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沙飞于1912年5月5日出生于广州,原名司徒传,祖籍广东开平。高小毕业后他考入广东省无线电学校,1926年毕业后,入北伐军当电台报务员,随军转战上海、宁波、济南、北京等地,后又在广西梧州军用电台工作3年。  相似文献   

2.
陈辉 《党史博览》2011,(9):22-28
沙飞,解放军第一位专职摄影记者,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新闻摄影机构的第一任领导者.中国摄影史上第一个提出摄影武器论的人。  相似文献   

3.
1988年,中国新闻摄影学会执委会决定筹建中国新闻摄影发展基金,设立新闻摄影界最高奖——“沙飞奖”,以奖励最优秀的摄影论著、新闻照片和对新闻摄影事业有特殊贡献的人.为什么要用“沙飞”这个人名来命名新闻摄影界这种最高奖赏呢?因为沙飞同志是中国摄影史上一位划时代的人物.他那短暂而熠熠闪光的一生,是以照相机为革命武器的一生.是他与他的战友们使波澜壮阔、生动易逝的瞬间变成了历史永恒,变成了千秋万代、无比珍贵的民族瑰宝.他用照片形式把中华民族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生动截取、概括展示,达到了前所未见的境界,从而,使之凝固成一座座不朽的历史丰碑.沙飞同志是中国新闻摄影领域有着特殊才干与特殊贡献的先驱者和民族功臣.  相似文献   

4.
1986年 11月 22日 ,首都中国美术馆举办了沙飞摄影艺术展览,展出了他的 200幅代表作品。作品展出后,受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   沙飞的摄影作品数以千升。其中最主要的内容是反映抗日战争光辉历程的作品,他的作品既有深刻的思想性,又有较高的艺术性。他的革命摄影理论和实践,为新中国的新闻摄影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年时代的沙飞 ,爱好文学、电影、绘画、木刻,尤其喜爱摄影。 1936年 10月 8日,在上海八仙桥青年会举办的全国木刻展览会上,他亲耳聆听了鲁迅先生对青年木刻家的教诲。鲁迅先生炯炯有神的目光和微笑的面容 ,以…  相似文献   

5.
隔山 《党课》2012,(13):118-120
庄学本是中国影像人类学的先驱,纪实摄影大师。1934年至1942年间,他在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少数民族地区进行了近十年的考察,拍摄了一万多张照片,写了近百万字的调查报告、游记和日记。这些照片展示了那个年代少数民族的精神面貌,为中国少数民族史留下了一份可信度极高的视觉档案。然而,他的名字曾被后人遗忘了半个多世纪,直至今天,他在摄影史上的贡献和地位才被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6.
“艺术家的一生也许注定是坎坷的。1950年3月4日,中国摄影史上划时代的人物沙飞,以一种传奇般的方式走完了他那传奇般的一生,从此无声无息,默默地长眠,听凭岁月冲刷着自己曾经拥有的辉煌。然而真正的业绩是不会被遗忘的。”这是沙飞的老战友石少华先生的原话。笔者借用作引,意在说明沙飞“亡而未故,死而复生”。——真的,沙飞依然“活”着!为摄影来到人间沙飞(1912·5·5-1950.3。4),原名司徒传,又名司徒怀,后更名司徒振华。沙飞,系他从事摄影后的笔名,用他自己的话作注:为了“振兴中华”,“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  相似文献   

7.
<正>抗日战争时期,聂荣臻领导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他非常重视文化工作,是当时聚集于晋察冀的文化工作者的良师益友。摄影家沙飞辗转来到晋察冀后,得到聂荣臻的关怀和厚爱。聂荣臻在政治上对他大胆使用,业务上大力支持,生活上关怀备至,为沙飞在革命摄影上脱颖而出创造了宽松的条件,使之成为“中国革命新闻摄影第一人”。  相似文献   

8.
舒云 《党史博览》2023,(6):71-76
<正>1951年2月,毛泽东题写刊名的《解放军画报》创刊。它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唯一一种以摄影图片为主的大型月刊,前身是1948年的《华北画报》,再前身是1942年创刊的《晋察冀画报》。《晋察冀画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的第一本摄影画报,创造了新中国摄影史上的诸多第一。红军创建后第一个专职摄影记者沙飞  相似文献   

9.
沙飞(1912-1950),广东开平人,原名司徒传.早年以拍摄《国防前线的南澳岛》《鲁迅和青年木刻家在一起》《鲁迅先生遗容和葬礼》等摄影作品而广受瞩目.1937年8月,沙飞怀着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情,奔赴华北前线,以相机为武器,战斗在晋察冀边区,拍摄了以《战斗在古长城》《塞上风云》为代表的"八路军与长城"系列、以《白求恩在...  相似文献   

10.
慧冰 《广东党史》2003,(3):22-25,21
“我要像一粒小小的沙子,在祖国的天空中自由飞舞。” 这是著名摄影家沙飞对自己名字的诠释。我们经常在报刊杂志上看到的一些经典照片,如鲁迅先生最后的留影、聂荣臻将军与日本孤女、白求恩大夫抢救  相似文献   

11.
从1951年到1981年的30年里,我国邮电部先后发行了五套纪念鲁迅先生的邮票,显示了这位文化伟人独一无二的地位。方寸中的鲁迅大都神情严肃,惟有在纪念鲁迅百年诞辰的“J.112”的第二枚“晚年时期的鲁迅”才有了笑容。的确,永不休战的鲁迅难得一笑,于是鲁迅微笑的照片越发难得越发珍贵了。在历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上,这套《鲁迅诞辰一百周年》的资料里只有设计人张克让的名字。我曾于1995年在《人民摄影报》、1997年在《集邮》杂志上两度在文中提及“微笑的鲁迅”本是一幅历史照片,按例应该标出原摄影人的名字。在我的印…  相似文献   

12.
赵瑜 《当代党员》2008,(6):68-68
我在一幅摄影作品前凝思,它拍摄于1996年3月22日,照片的旁边有这样的文字:这是一个21岁的母亲面临的痛苦选择。两年前,她从山区农村来到城市,在一个批发市场卖菜.与一菜贩子同居,有了一个私生女。不久,那个男人锒铛入狱,这使她和孩子的生活失去保障。此时,孩子醒了,哭声让她揪心;睡了.她又倍感生活的无奈。她迷惘地说:“我想给孩子拍张照片留下,然后把她给人……”  相似文献   

13.
“熊猫摄影队”成立至今,摄影队员们的行程近万公里,拍摄地遍布北京的大街小巷,共计为一万名老人拍摄了照片。  相似文献   

14.
彭丹凤 《党课》2007,(11):92-95
王先生热爱摄影创作,几年来走南闯北在全国各地采风,终于完成了一个摄影专辑题材。今年9月的一天,王先生带着装有全部摄影题材的相机来到一家出版社,希望能将自己这几年来的心血出版成册。出版社审阅完照片以后,当场决定为王先生出版,只是要王先生把相机先带回去把里面的内容稍微完善一下。从出版社出来后,王先生满面春风,便准备去一家大型超市买些好吃的犒劳自己。  相似文献   

15.
正1942年7月7日,《晋察冀画报》创刊号在石家庄市平山县碾盘沟村诞生。创刊号为16开本,彩版套印,共发表新闻摄影照片150余幅,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名义出版,晋察冀画报社编辑印刷。封面照片《塞上风云》由沙飞拍摄,展现的是1937年10月向长城内外进军的八路军杨成武支队。这期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5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晋察冀画报》是敌后抗日根据地岀版发行的第一本画报,也是我党我军创办的第一本画报,它以独特生动的艺术形式极大地鼓舞着抗日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相似文献   

16.
在江苏淮安周恩来纪念馆主馆陈列大厅里,有一张周恩来的巨幅照片,每天都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摄影留念。照片上的周恩来微侧身躯,面容刚毅;双眉微蹙,眉峰间凝聚着无穷的魄力、意志和信心。这幅照片就是记录周恩来晚年形象的一幅风靡世界的摄影作品《沉思中的周恩来》。  相似文献   

17.
报纸编辑部现在越来越重视新闻摄影,要求摄影记者让照片活起来,使受众对照片有一种多看一眼的欲望。如何让更多的充满情感力量的照片上报纸版面,这是摄影记者值得研究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8.
正1942年7月1日,晋察冀画报社印刷厂装订出了《晋察冀画报》创刊号,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献上了一份厚礼,在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日战场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晋察冀画报》创刊号16开本,共94页,用瑞典木造纸印刷。聂荣臻亲自为创刊号题词。沙飞拍摄的封面照片《塞上风云》和封底照片《沙源铁骑》均用五色套版精印,文字说明为中英文对照。栏目设有新闻摄影、美术、文艺三大类。画报全面反映了晋察冀边区抗战五年来的战斗和建设成就。  相似文献   

19.
沙飞与鲁迅     
正沙飞的两篇名作记得2008年4月,我和姐姐王雁在日本东京参加《沙飞摄影作品巡展》开幕式的当天,有位朝日新闻》记者向我提出一个问题:在你父亲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张?我立马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是《战斗在古长城》了!著名摄影评论家王瑞说过:人类历史上的每一个重要事件,都会留下一帧代表性的图像为其象征符号。这样的史迹图像,必要经过时间的筛选而浮现于人们的记忆中。例如日本侵略中国的代表图像是1937年王晓亭拍摄的《日机轰炸下上海南站的  相似文献   

20.
孟红 《党史纵横》2007,(12):15-19
侯波,共和国第一代女摄影家,毛泽东第一任也是任职时间最长的专职摄影师.1949年政治协商会议开始后,侯波开始到中南海摄影.在长达12年的时间里,她用镜头记录了叱咤风云的共和国伟人们尤其是毛泽东工作和生活的点点滴滴,留下许多永恒而珍贵的历史瞬间.据不完全统计,毛泽东生前公开发表的700多幅照片中,仅侯波一人拍摄的就达400多幅.这些毛泽东经典照片早已世人皆知,但照片背后的许多细节和故事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